內容簡介

今天,麥克盧漢的洞見更加富有新意,更能立竿見影。全新的一代人正在轉向他的著 作,以便了解這個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和電子變革 挑戰,已經把地球村實實在在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本書簡明扼要。麥克盧漢的主要思想盡在其中。所錄內容、包括著論、書簡的講簡。這是他的案卷精要。他的思想常常使人震驚,又令人耳目一新。


埃里克‧麥克盧漢,領博士餃,著有《媒介定律》、《作為課堂的都市》(與其你馬歇爾‧麥克盧漢合著)。另有評論《蘇尼根的覺醒》的專著即將問世。曾經在多倫大學、約克大學、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等校執教。

弗蘭克‧秦格龍,博士,約克大學傳播學教授,曾執教于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他是咨詢科學家、詩人,曾經與人合編《加拿大傳播學學報》,他關于媒介調查的著作流布很廣。
 

目錄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總序
中譯本序
緒論
第一部 作為產業的文化
 1.美國廣告
 2.機器新娘
  2.1.前言
2.2.機器新娘
2.3.從達芬奇到福爾摩斯
 3.文化是我們的產業
 4.喬伊斯、馬拉梅和報紙
 5.給伊尼斯的信
 6.昔日管理者姿態與冒名
6.1.角色成為任務
6.2.新顏呈舊貌
6.3.“背景”重塑“外觀”
第二部 印刷術與電力革命
 7.媒介與文化變遷
 8.谷登堡星漢璀璨
8.1.前言
8.2.谷登堡星漢
 9.理解媒介
9.1.序言
9.2.媒介即是訊息
9.3.熱媒介和冷媒介
9.4.過熱媒介的逆轉
9.5.雜交能量︰危險的關系
 10.一種媒介擅用另一種媒介是自然的嗎?
 11.探索
11.1.應力(Stress)
11.2.口欲人格-肛欲人格
11.3.福爾摩斯對官僚主義者
11.4.藝術家與官僚主義
11.5.言語-聲象-視象
11.6.彌爾頓有女兒,我有口接電話
第三部 口傳的麥克盧漢
 12.1965視野論壇上的講話
 13.1969年《花花公子》訪談錄︰“麥克盧漢——流行崇拜中的高級祭司和媒介形而上學家袒露心扉”
 14.麥克盧漢資料匯編︰語錄
14.1.論媒介
14.2.媒介革命和媒介形式
 15.探索
15.1.媒介適合杰里柯之戰
15.2.沒有書面文化的文化
15.3.西塞羅和文藝復興對王公和詩人的訓練
第四部 文化與藝術︰外觀與背景
 16.從陳詞到原型
16.1.原型
16.2.緒論
16.3.作為公共原型的陳詞
 17.皇帝的新衣
 18.《探索》前言
 19.媒介定律
19.1.文化與傳播︰大腦兩半球
19.2.媒介定律
各章注要
麥克盧漢著作
麥克盧漢閱讀書目
索引
譯者後記
 

1.麥氏研究,方興未艾

麥克盧漢進入中國快要20年了,但是我們對他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1964年,一本奇書橫空出世,在西方世界引起一場大地震。書名叫《理解媒介》,它的作者卻是名不見經傳的英美文學的教書匠。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小人物”,突然成了新思想新學科的巨人和跨學科的奇才。

20年後,中國學者開始接觸他的思想。可是他的著作遲遲未與讀者見面,因為他太難了。他之所以難,難在兩個方面。一是他的思想大約有70%是全新的東西。他是先知,要等待一代新人去理解。他不本分,不甘心僅守自己的文學地盤,公然聲稱自己是雜家,侵入他人領地。因此“專家們”非但不理解他,反而嫉恨他,也不願意去理解他。等到網絡世界、數字地球問世時,世人才能夠真正了解他。二是他的風格晦澀。試問,用文學語言去“論述”科學題材,怎能不晦澀?他的思想浩蕩不羈,文字汪洋恣肆,用典艱深,征引龐雜,怎不令人叫苦不迭?他似乎全然不顧一般讀者的語文水平。

他的許多奇特警語,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是訊息”,“電子媒介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媒介使人自戀和麻木”,“我們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西方文明的整個觀念是從拼音文字派生出來的”……

但是我們又覺得,這些觀點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既使人似懂非懂,半信半疑,又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既使人震驚迷惑,又令人耳目一新。

麥克盧漢既難懂又不難懂。他本人的研究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開謎團、打開寶藏︰“我沒有固定不變的觀點,不死守任何一種理論——既不死守我自己的,也不死守別人的……我的工作比較好的一個方面,有點像保險櫃工匠的工作。我探索、傾听、試驗、接受、拋棄。我嘗試不同的序列,直到制動栓下落,保險櫃的門彈開為止。”

麥克盧漢是信息社會、電子世界的先知,20世紀的思想巨人。網絡時代的今天,他的預言已然成為現實,他的洞見更加富有啟迪意義,更加能夠立竿見影。全新的一代人正在轉向他的著作,以便了解這個地球村。

可是,世人對他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人研究他的條件,終于瓜熟蒂落。這里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要進入信息時代、網絡空間;二是要有他的書讀。中國的億萬“網民”幾乎擠爆了“賽博空間”,如饑似渴地等待讀懂他。我們翹首企盼的書終于要出了。我們終于可以讀到原汁原味的麥克盧漢,而不是別人一知半解的轉述甚至歪曲。有兩本中譯本即將與讀者見面︰除了本書之外,還有他的成名作《理解媒介》,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2.石破天驚,一舉成名

H.M.麥克盧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l一1980)1911年7月2l曰生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埃德蒙頓市。早年求學于曼尼托巴大學,1943年負籍英倫,獲劍橋大學英語文學博士學位。執教于威斯康星大學、聖路易斯大學、阿桑普星大學、聖米歇爾學院、多倫多大學,後期任多倫多大學文化與技術研究所所長。該所研究的是技術媒介對社會和心理的影響。這也是本書的主題。

在劍橋大學,麥克盧漢師從的老師群星璀璨,令人嘆為觀止︰利維斯、奎勒-庫奇、里查茲等等學界名流。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思想上的自信。幾年之間,他與陣容強大得令人驚嘆的學界名流建立了聯系,與其中許多人心有靈犀。他們是文化人類學家卡彭特、霍爾,知名的邏輯學家瓦爾特‧翁,藝術批評家劉易斯,未來學家托夫勒,還有管理學家德魯克,建築學家富勒,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卓越的鋼琴家哥爾德,杰出的哲學家吉爾松等等。

他與許多世界知名的人物保持通訊聯系,比如︰詩人龐德,幽默演員伍迪‧艾倫,音樂家凱奇、埃林頓,劇作家盧斯,新聞記者湯姆‧沃爾夫,哲學家馬里丹,藝術家w.劉易斯,專欄作家安‧藍德斯,電視節目主持人杰克‧帕爾,人類學家蒙塔古等等。

麥克盧漢的學術生涯始于20世紀40年代中葉,初露鋒芒的成果發表在標準的學術刊物上。他的第一部專著是1951年出版的《機器新娘》。這本書分析的是報紙、廣播、電影和廣告產生的社會沖擊和心理影響。50年代,他用福特基金會的贊助費創辦《探索》。1959年,他成為全美教育台和教育署“媒介工程”項目的主持人。這個項目的成果就是《理解媒介》的初稿。自1963年起,麥克盧漢執掌多倫多大學文化與技術研究所,使之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傳播學文化產業基地。

1964年《理解媒介》的出版,使麥克盧漢成為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30余年的歷史證明,麥克盧漢不愧是西方傳播學巨匠,電子時代的“聖人”、“先驅”和“先知”。他的遺產滲入了人類生活和學術的一切領域。他的預言一個個變成現實並不奇怪,奇怪的是,他的“夢話”變成現實竟然會這麼快。30年前,誰敢夢想數字化生存、信息高速公路、網絡世界、虛擬世界、電腦空間?只有他1 20年前,誰會大聲疾呼“地球村”、“重新部落化”?只有他!他預告電子時代的來臨,他對了!

麥克盧漢的聲譽沉浮頗具戲劇性。他在世時,毀譽之聲,別若天壤。90年代,他的聲譽重新崛起。今天,他的思想不僅頑強地保存下來,而且仍然雄踞傳播理論的首要地位。對于“地球村”、“電子世界”、“網絡世界”的論述,他的同時代人均不能望其項背。他思想的活力和雋永,至今罕有人能出其右。

世紀之交,人類正在飛快進入數字化時代、網絡時代、光子時代、生命科學時代。按照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任何一種電子技術都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任何一種非電子技術都是人的肢體的延伸。任何一種發明都將反過來影響人的生活、思維和歷史進程。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仍然使人振聾發聵。他對幾十種媒介的論述使專門家認識到自己的殘缺不全,使千千萬萬人超越自身背景的局限從全新的角度去研究媒介對人類命運和進程的影響。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