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暴: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

塵暴: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
定價:168
NT $ 146
 

內容簡介

本書描述了1930年發生在美國南部大平原上的塵暴災難,共包括昏暗的平原、塵土的前奏、奧克拉荷馬州的錫馬龍縣等部分內容。

歷史學家唐納德·沃斯特是在南部大平原上長大的。他的這部關於1929-1939年間的毀滅性時代的紀錄,既是一部大平原的通史,也是對兩個特殊的塵暴地區——俄克拉何馬州的錫馬龍縣和堪薩斯州的哈斯克爾縣的集中研究。沃斯特說明了造成了大蕭條的同一個社會如何釀就了塵暴,而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又如何未能捕捉住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他還特別注意探討前面提到的那些情況今日依然存在,以及它們是否有可能再次帶來甚至更為嚴重的危機。《塵暴》表明,從一種生態的角度可以對我們的歷史,以至我們的未來做出怎樣的解釋。
 

目錄

叢書總序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部分 昏暗的平原
第一章 黑色風暴滾滾而至
第二章 天若有雨
第三章 流民和難民
第二部分 塵土的前奏
第四章 什麼能防沙固土
第五章 草地的破壞
第三部分 俄克拉何馬州的錫馬龍縣
……
第四部分 堪薩斯的哈斯克爾縣
……
第五部分 土地的新政策
……
尾聲:如履薄冰
注釋
索引
譯后記
 

2001年3月lO日、美國人聽說、一次不幸的沙塵暴襲擊了北京:天空昏暗,交通阻塞,機場關閉。據電視報道,人們把舊布條塞到窗縫里以防沙塵。這與1930年代的美國人在大平原上的做法沒什麼兩樣。

更讓人驚異的還是幾星期后在亞利桑那出現的景象:那些在中國翻滾的沙塵,一直吹到了這片通常是天空蔚藍、能見度極高的荒漠和峽谷之上。它首先經過新疆、寧夏、甘肅和內蒙古,到達北京;繼而越過南北朝鮮,跨過7 000英里的廣闊海洋,抵達阿拉斯加灣:在達到亞利桑那之前,已然飄落到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正是這一次塵暴,最終吹到了美國東海岸,進入大西洋。衛星攝影使科學家們對風暴進行全程追蹤成為可能。不過,讓這些攝影者和其他人都感到吃驚的是,他們發現.這個世界已經變得那麼小。在中國北方和西部發生的事情居然能夠影響到這個星球的其他地區,反之亦然!萊斯特·布朗,一位權威的美國環境作家,最近分析了中國的這次塵暴及其潛在的意義:

中國現在正處於戰爭狀態。它所面臨的並不是要侵占領土的軍隊,而是不斷擴張的荒漠。舊的荒漠還在推進,新的荒漠叉擺開了戰場。中國則正在潰退。荒漠不斷地前進,每年都在占取更大的領土。難民潮已經開始了,因為村庄正在被沙丘掩埋。

他可能還要談到美國的有關事情,如1930年代的塵暴歲月,以及我們也要面臨的問題。

2001年春季中國的塵暴以及其他許多類似的塵暴,其原因與美國70年前可怕的塵暴災難如出一轍。中國的地理是美國的翻版。它的干旱地區在北部'而美國的則在西部,兩個地區都反復遭遇干旱。但這兩個地區一直都在被迫生產更多的糧食以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迄今依然如此。它們脆弱的草原被開墾出來生產農作物'或者用來放牧過多的牛群、綿羊和山羊。國度雖然不同,發生塵暴的原因卻只有同一個;人為的生態破壞。

在中國,城市向供水較好的農業地區的擴張,迫使許多農場移向邊際地區。為了向一些如山東、廣東這樣的省份增加更多的人口和住房,中國不得不把它的農業移向更易破壞的土地。美國也是如此。現在它的一半糧食都是從大陸這邊的干旱和脆弱的地區生產出來的,因為大規模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占據了一度是肥沃的農業地區。每個國家都必須從別的國家所犯的環境錯誤中接受教訓。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