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論

擴大內需論
定價:108
NT $ 94
 

內容簡介

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本導向的。從市場出發,不再以政府計划為指令,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同於傳統計划經濟的主要特點。是市場經濟,就有市場定位問題,即中國產業的主要市場在哪里?怎樣處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關系?市場如何定位,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前景。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市場出現了過早的疲軟,1997年又突發亞洲金融危機。前者要求我國商品積極向國際市場拓展,後者卻明示國際市場受金融危機沖擊而嚴重萎縮。在國內外市場不利環境的夾擊下,我國政府開始提出擴大內需政策,這就容易被人誤解為擴大內需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與應急之策,其實,恰恰是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識的一種理論與實踐的升華。我們都經歷過「勒緊褲帶為出口」、「不計成本搞出口」的那個時期,盡管那有它特定的歷史原因與環境條件,也為籌集我國建設所急需的外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終非經濟發展的正常環境與正常做法。世界上的一些大國,即使充分開放的發達國家,也多是以國內市場為其產業發展的主要市場。美國在國際經濟社會中的開放度應該說是夠大了,但是,其經濟外向度也不過是20%左右。有人可能會說,我國盡管有近13億人口,但國力窮困,有效需求嚴重不足,所以會出現市場疲軟的過早到來。盡管這些話說的是事實,但並不全面。比如,改革開放以來,大批外資企業涌入中國,此潮還會因我國進入WTO而更加速。外資企業為什麽會來?是無限廣闊、充滿潛力、利益豐厚的中國市場對他們發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外國企業中意中國市場,而我們自己卻拋開國內市場,企業的出口商品只能擺在國外地攤上銷售,這不能不是從理念到現實的巨大反差。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國市場是國際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企業只有在國內市場上經過激烈的競爭錘煉,才有能力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大舞台上一層身手。

擴大內需政策的提出,絕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中國市場經濟規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為此,需要充分認識這一政策的合理性、科學性與長期性。抱著這一宗旨,課題組承接了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部所發布的招標課題,前後花了半年多時間,寫成了後面的稿子,闡述了我們的一些想法。

書稿論述了擴大內需政策出台的背景。不僅分析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成因與態勢,還分析了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僅分析了國內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狀態,更分析了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的內在情況與矛盾。

書稿分析了擴大內需政策的巨大戰略意義及其現實基礎。論證了在當前我國確定的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城市化發展與擴大內需等五大發展戰略中,擴大內需處於其中的核心地位。剖析了出口導向型政策的利弊、大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市場特點、擴大內需的市場基礎與制度條件,從而得出了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點的結論。

書稿對實施擴大內需的應有政策作了具體研究。這里不僅對轉型期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傳統取向作了應有的反思,而且還作了擴大內需的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的重點分析與點評。

書稿還從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辯證關系上,拓寬了擴大內需的研究范圍。認為擴大內需不僅是需求與消費范圍之事,而且與生產和供給密切相關。這就是說,市場是需要生產與供給去拓展的,中國極其廣闊、潛力無限的國內市場,更需要依靠生產與經營去拓展。正像江澤民同志所說,創新是民族之魂,中國無限廣闊的市場需要生產與經營的創新去積極開拓。 因此,轉變生產方式、變換經濟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就成了擴大內需的當務之急與題中應有之義。

本書共分10章,內容包括:擴大內需的戰略意義及其現實基礎、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點、擴大內需的政策環境及目標定位、擴大內需的宏觀和微觀政策選擇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