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藏硯珍賞(繁體版)

中國民間藏硯珍賞(繁體版)
定價:660
NT $ 574
  • 作者:@胡彬彬 @編/著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225269
  • ISBN13:9787806225264
  • 裝訂:110頁 / 24 x 22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02年出版,書籍封面老舊殘破,出版社已無新書,購買前請慎重考慮。

硯是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自身的載體之一,它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來成為人們的收藏熱點。

本書收錄了自漢、三國、晉、唐至宋、元、明、清各代古硯一百三十多方。材質上有石、陶、泥、玉、銅、鐵等硯;形制上有圓形、六足形、箕形、平板形、抄手形等硯,品類眾多。且大都經過全國著名古硯專學(如史樹青、蔡鴻茹等)鑒定,有定為國家級的「藥地大師自摹自形硯」、有全國僅見的「方盒形鐵案朱批硯」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本書彩圖精美,裝幀典雅,可供廣大古玩愛好者、收藏者參考、借鑒。
 

目錄

記民間藏硯家胡彬彬(代序)
1 圓形陶硯餅 漢
2 六足圓形石硯 漢
3 小青石硯 漢
4 圓形帶嘴陶硯 晉
5 小箕形端硯 唐
6 四足石硯 唐
7 多用組合式黃釉陶硯 唐
8 圓渠形陶硯 唐
9 「香山居士」款硯 唐
10 長方形端硯 五代
11 長沙窯長方形瓷硯 五代
12 長方抄手端硯 宋
13 長方形石硯 宋
14 長方薄抄手端硯 宋
15 長方形抄手歙硯 宋
16 青玉抄手硯 宋
17 天池歙硯 宋
18 麒麟陶暖硯 宋
19 雙獅戲綉球青石硯 元
20 小長方形瓷硯 元
21 長方形泄河硯 元
22 魚龍變化端硯 元
23 折枝荷花澄泥硯 明
24 金龜荷葉澄泥硯 明
25 沅州明山烏金梅花石硯 明
26 明山烏金石金魚硯 明
27 離權湘子隨形歙硯 明
28 雲紋眼柱端硯 明
29 圓形太極長生端硯 明
30 磚形端硯 明
31 長方抄手端硯 明
32「宋玉」款橢圓素池抄手端硯 明
33 圓形瓦硯 明
34 圓形石渠青石硯 明
35 天圓地方端硯 明
36 長方抄手端硯 明
37 蟬形歙硯 明
38 長方形端硯 明
39 「右將」九如端硯 明
40 磚形端硯 明
41 竹節蜘蛛端硯 明
42 哥窯圓形瓷硯 明
43 圓形青花瓷硯 明
44 圓形端硯 明
45 竹報平安端硯 明
46 長方形端硯 明
47 「蝴蝶香館主人」款端硯 明
48 方盒形鐵案朱批硯 明
4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像端硯 明
50 蓮池誦經端硯 明
51 「藥地大師自摹其形」端硯 清
52 蓮葉形端硯 清
53 香原道人款河圖洛書端硯 清
54 魚形端硯 清
55 佛手綠端硯 清
56 太平有象明山石硯 清
57 古琴式端硯 清
58 「雨淋牆」端石硯 清
59 長方金星魚桿石平板硯 清
60 仿古鍾形端硯 清
61 長方雲雷紋歙硯 清
62 長方形歙硯 清
63 箕形端硯 清
64 長方形玉帶纏腰端硯 清
65 長方形端硯板 清
66 長方形端硯 清
67 龜形端硯 清
68 長方形白灰端硯 清
69 平板式大端硯 清
70 龍紋太極圓端硯 清
71 沅州鳳灘曲田綠石硯 清
72 橢圓霞芝祥雲端硯 清
73 金龜荷葉端硯 清
74 五岳三多端石硯 清
75 竹節端硯 清
76 竹節歙硯 清
77 龍紋長方端硯 清
78 荷池游魚端硯 清
79 長方形端石硯 清
80 麒麟駕雲端硯 清
81 秋實形端硯 清
82 長方形白玉硯 清
83 「一品當朝」端硯 清
84 鸚鵡形端硯 清
85 瓦形歙硯 清
86 秋葉秋實端硯 清
87 方形井字歙硯 清
88 圓形端硯 清
89 隨形花牆端硯 清
90 隨形古錢端硯 清
91 彩雲追月端硯 清
92 掛鍾形端硯 清
93 太師少師雙面端硯 清
94 長方形端硯 清
95 「福降玉堂」端硯 清
96 門形雙龍端硯 清
97 長方形端硯 清
98 橢圓瓜形端硯 清
99 大西洞硯板 清
100 荷葉荷池形端硯 清
101 圓深池形端硯 清
102 旭日東升端硯 清
103 掛式橢圓形小銅硯 清
104 長方形太師少師端硯 清
105 瓜果形端硯 清
106 松鶴延年端硯 清
107 長方形抄手端硯 清
108 「顱二娘」款簸箕形綠端硯 清
109 蟾蜍吐仙雲端硯 清
110 秋蟬瓜果端硯 清
111 「異史氏」款淄石硯 清
112 雲海蛟龍端硯 清
113 松鼠葡萄端硯 清
114 仙蟾吐丹端硯 清
115 祥雲游龍端硯 清
116 流雲百蝠端硯 清
117 「石仙」款長方形端硯 清
118 長方形端硯 清
119 龍游福雲端硯 清
120 龍鳳戲珠硯 清
121 長方形松花石硯 清
122 太白醉酒端硯 清
123 明山石荷池金蛙硯 清
124 「杜雲」款平端硯 清
125 圓形耕牛端硯 清
126 蝴蝶泉青石硯 清
127 方孔錢形青石硯 清
128 「松雲墨海」明山石硯 清
129 紫砂山水樓台人物硯 清
130 雲紋松枝端硯 清
131 長方形端硯 清
132 青花圓形兩用瓷硯 清
133 長方形「壽」字石硯 清
134 橢圓形松花石硯 清
跋 胡彬彬
 

古之文人學士為得一方「一日相親,終生為伴」的佳硯,常費煞苦心。今日,尋尋覓覓,為獲一方上品位的古硯,或為考證一方古硯的奧秘,又讓多少藏家華發早生。對此,藏硯奇人、湖南邵陽市民間收藏家胡彬彬有著刻骨銘心的體會。

他八十年代末開始收藏古硯,其因一是學養氣質使然,他大學中文系畢業,對古文化情有獨鍾;一是身為普通小公務員,玩青銅、瓷器經濟底子太薄,而古硯有時尚可低價買進,只看你的眼力及與硯的緣份了。

為了收硯,他東奔西跑,曾一年跑爛了十一雙鞋。他為所藏的「寶貝」,前後背爛了七個挎袋。

收硯愈多研究愈深,他愈覺得一方佳硯絕對是有品性靈性的。一日,他在燈下考證一方宋硯的銘文而不能釋疑,不禁搖頭對古硯嘆息道:「你呀,真太深奧了,我讀不懂你呀!」妻子正好進來,望著夫君那副痴像,佯裝生氣地說:「你呀.讀懂過我麽?」他這才猛地從古代返回現今。

1995年夏,胡彬彬經人引薦,往湘北小鎮一老者家去看硯:老者自言其父原為洛陽名士,抗戰期間返故里蝸居,所藏硯及其它文物均為祖傳。胡彬彬斷定那方黝黑的品相平平的硯,是一方古歙硯。看背面,銘文清晰可見:「天保爾定.亦孔之固:此石得之蘭溪天保山,摘經語銘之。香山居工琢。」運筆古雅,沉穩方正,刀跡勾畫.利落飄逸:胡彬彬來不及細想銘文的意思,「香山居士」的名款已讓他心跳加速:「香山居士「不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麽?一番討價還價,他終將硯收入囊中。

整整四年,胡彬彬都在研究考證此硯。他泡在故紙堆里查找.他跑到浙江蘭溪一帶去尋天保山,他在杭州圖書館翻遍有關數據,又去請教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隨著考證的深入,一個讓人驚喜的結論如拱出雲霧的月亮,在眼前閃亮:白居易於公元822年五十一歲時出任杭州刺史,曾途經蘭溪;史載詩人善書法,愛石善琢。他拿銘文與現存白居易手跡比較,神韻酷肖,風格一致。

1999年5月,胡彬彬懷揣「香山居士」硯,前往天津藝術博物館,請文化部指定的中國古硯古碑帖鑒定專家、古硯鑒定權威蔡鴻茹和其它專家做了種種科學鑒定,最終肯定了這方硯為唐白居易遺珍。

要說與硯有奇緣,當數1995年夏在貴州崇江縣。胡彬彬經人介紹,走了三十多公里山路,來到一農家,可主人將所藏古硯早兩天賣給了文物販子,他只得垂頭喪氣返回。路經花邊寨遇暴雨,胡彬彬在一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家躲雨。老人好客,斟自制苦丁茶為客人解璁。胡彬彬在進屋前摔了一跤,一身泥污,怕弄臟老人的凳,便在門邊一石墩上坐下,閉目小憩。片刻,一聲驚雷,胡彬彬睜開眼楮,朦朧中,發現對面牛欄用亂石堆砌的基腳問,有一塊像硯的東西被擠在里面。他定近仔細辨認,果然是塊硯。便小心翼翼弄出來,還算完好,竟是一方明代抄手硯!胡彬彬要用錢買下,老太太不收,執意要送。他只得以「茶錢」為由,將錢硬塞在主人手里。

今年一月底,胡彬彬又獲得一方後來被中國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收藏家協會主席史樹青教授鑒定為「國寶級」的「藥地大師自摹其形」端硯。考證此硯三處銘文,便知古硯制作緣由及收藏傳承:此硯為明末詩人、學者、思想家方以智所造,方曾官至翰林院檢討,入清後,棄家為僧,人稱「藥地大師」。清史贊頌他「禪機高玄,詩文高勝」。這位藥地大師選上等端石造硯,並將自己坐禪掄珠的形象,以淺浮雕刻於硯背,請好友、大學問家魏禧在硯背刻下贊語。而後,此硯被清大學問家陳其年白揚州購得,陳將硯贈給了當時文壇奇人、詩文家計東,計東在硯右側又刻下一段銘文,記錄獲此珍寶的經過。而後,此硯落到大學問家、詩文家程晉方(即程魚門)手中。程請與自己有生死之交的好友大文學家、學者袁枚銘文:「程魚門於城南得此硯,攜歸狂喜,囑余記之,因先書於左。袁枚識於小倉山房。」此硯出自佛門,流落名士間;跨明清兩代,歷七朝近二百年,三人銘文;所涉六人,《清史列傳》中皆有記載,誠足珍也。

其實,胡彬彬得此硯並非尋常,曾有過上十年的情緣。

早在1990年6月,胡彬彬在與湘北某市文物收藏界的交往中與此硯謀過面,留下極深印象,從此系心眷戀,想方設法要了解此硯的蹤跡。同年12月,此硯流落到長沙,主人稱有人欠他女婿的錢,此為抵債物。時至1994年,一日,主人再約胡彬彬去觀硯,說可以四萬八千元的價售出。這於胡彬彬是個天價,無錢氣短,只好忍痛作罷。期間,天津、上海等地不斷有藏家或文物商來看此硯,或為價高而退,或岡無法斷其真偽下不了買的決心。1997年,硯主人病逝,此硯也杳無蹤影,害得胡彬彬腦子裹一片空白。直到1999年4月,此硯又奇跡般出現在長沙文物市場上,一位五卜多歲的老人是硯的新主人,開價兩萬。胡彬彬囊中羞澀,未成交。10日,胡彬彬思戀難耐,又去看此硯,仍因價位不下未能得手。或許是藏者急需錢用,他約胡彬彬在2000年1月春節前長沙清水塘文物市場最後一個早市見面。也許為此硯的真偽之爭,讓藏者飽受委屈,有著「無人識君」的痛楚;也許藏者一心想把此硯賣給懂硯的胡彬彬,又恐胡壓價太低。那天早晨,他對胡彬彬發誓說:「你今天出價少於八千,我就砸爛它算了!」

此時,胡彬彬默默凝視著這塊與自己有十年因緣的「石頭」,眼眶竟有點濕潤,心底涌出的兩個字不停地撞擊著他的舌頭,只是沒出聲:「緣也!」他穩住藏者,匆匆找朋友籌錢,終於將這方紫紅色的寶物用報紙裹好,輕輕放入自己的帆布挎袋中。

如今,胡彬彬的藏硯中,各種材質的硯、各類名硯都有。從小到能放在掌中把玩的原始硯「杵窩」,大到圓徑48厘米重40多公斤的清末錢形巨硯。閑時,他最大的幸福即是與妻子張麗把玩古硯。妻子奸書法,近年又跟隨蔡鴻茹潛心學拓片,家中所藏佳硯的銘文圖形的拓片,都出自張麗之手。硯中凝聚著夫妻愛的情緣。

胡彬彬一邊收藏,一邊寫收藏雜記,多年來從未間斷,十多本筆記本150多萬字的「雜記」.記錄著他收藏實踐中的所感所悟。《中國民間藏硯珍賞》一書已於今年春天脫稿,書中有胡彬彬所藏佳硯照片一百多幀,每方佳硯都配有文字說明。誠如一些專家所說,這位民間收藏家已不止是收藏把玩文物,他已深入到學術研究的殿堂了。

2000年5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