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篆刻藝術

日本篆刻藝術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韓天雍 @編/著
  •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5-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5127824
  • ISBN13:9787805127828
  • 裝訂:277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文化,基本源於中國,而自有發展。作為文化之一的篆刻藝術,同樣受到中國篆刻藝術的影響,但經過日本人民和篆刻家數百年來不斷的努力吸收、消化,而能自成風貌,並具有較濃厚的民族風格。

中國傳人日本最早的篆刻作品,當推1784年2月23日在日本福岡縣博多灣志賀島發現的金印「漢委奴國王」。這是漢光武帝中元二年(57)賜給日本倭奴國使者的印綬(現存福岡縣博物館)。稍後,三國魏明帝景初三年(239),魏帝又授與倭邪馬台國女王「親魏倭王」金印(見《魏書·倭人傳》)。隋唐時候,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到中國,全面吸收漢唐文化。現留存日本持統天皇六年(692)後的官用文書上,有當時的官私印鈐本。從印文與形式大小來看,都極似我國隋唐時期的官私印,如。天皇御璽」、「大政官印」等高級官員之印,多為小篆;諸司、諸國印,多與六朝碑志和篆額近似,郡、倉印多為楷書。民間私印除楷書外,亦多唐宋時押署的「花押書」和齊梁流行的「雜體書」印。
 

目錄

一、日本印章概述
(一)上古時代漢印的傳入
(二)律令制規定的官印及律令外的公私印
(三)花押
(四)禪宗的興隆與宋元私印的移植
(五)室町時代私印的流行
(六)武將印
(七)羅馬印
(八)江戶初期的印章
(九)書畫印的刊行
(一0)獨立與心越禪師東渡扶桑
(一一)日本篆刻諸流派
(一二)高芙蓉及其門流
(一三)篆刻藝術的勃興
(一四)近代日本篆刻概觀
二、印人傳
(一)獨立
(二)心越
(三)(木神)原篁洲
(四)細井廣澤
(五)池永一峰
(六)新興蒙所
(七)三井親和
(八)佚山
(九)柳里恭
(一0)終南
(一一)源伯民
(一二)悟心
(一三)趙陶齋
(一四)里東白
(一五)都賀庭鍾
(一六)高芙蓉
(一七)池大雅
(一八)濱村藏六初世
(一九)濱村藏六二世
(二0)濱村藏六三世
(二一)濱村藏六四世
(二二)濱村藏六五世
(二三)木村巽齋
(二四)曾之唯
(二五)葛子琴
(二六)殿亞岱
(二七)餘延年
(二八)賴春水
(二九)賴杏坪
(三0)賴山陽
(三一)田中良庵
(三二)杜(氵山一王攵)
……
 

日本文化,基本源於中國,而自有發展。作為文化之一的篆刻藝術,同樣受到中國篆刻藝術的影響,但經過日本人民和篆刻家數百年來不斷的努力吸收、消化,而能自成風貌,並具有較濃厚的民族風格。

中國傳入日本最早的篆刻作品,當推1784年2月23日在日本福岡縣博多灣志賀島發現的金印「漢委奴國王」。這是漢光武帝中元二年(57)賜給日本倭奴國使者的印綬(現存福岡縣博物館)。稍後,三國魏明帝景初三年(239),魏帝又授與倭邪馬台國女王「親魏倭王」金印(見《魏書·倭人傳》)。隋唐時候,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到中國,全面吸收漢唐文化。現留存日本持統天皇六年(692)後的官用文書上,有當時的官私印鈐本。從印文與形式大小來看,都極似我國隋唐時期的官私印,如「天皇御璽」、「大政官印」等高級官員之印,多為小篆;諸司、諸國印,多與六朝碑志和篆額近似;郡、倉印多為楷書。民間私印除楷書外,亦多唐宋時押署的「花押書」和齊梁流行的「雜體書」印。

宋元時期.日本禪宗興隆,除日本留學僧外,尚有不少中國僧人赴日講經傳道,有的長久留住日本,他們為繼承中國文化傳統,興起日本的書法篆刻藝術,有著啟導的影響。

明代,中國文人興起一股復古思潮,印人多崇尚漢印,嘉靖、萬歷之時,文彭、何震出,加之印材易銅為石,易於雕鐫,篆刻之風大為盛行。受到中國畫影響較深的日本畫家周文、文清、啟祥、雪舟等人,也常在他們的作品上鈐蓋印章。

明王朝為清所滅之際(1644),有大批明末遺民流亡日本,中國新文化亦隨之帶往傳播。其中對篆刻藝術傳播影響最大的,有獨立和心越兩位僧人。

獨立禪師,原名戴笠,浙江杭州人,1653年東渡日本。他精通六書,在國內時已初具書名,去日時攜去兩顆自用五面印,使日本印人大開眼界。心越和尚為浙江金華人,杭州廣福寺住持,他較獨立晚去日本二十多年。他們兩人特點相同,除了講經傳法之外,都精六書、擅書法,篆刻是繼承明末清初一路風格,使刀治印,刀味明顯,使日本原來的印章藝術開啟一股新風。當時跟他們學習篆刻的人不少,對日本篆刻界有轉折性的影響,日本篆刻界稱他倆是「日本篆刻的始祖」。心越帶去的陳策編撰的《古篆匯選》手抄本,刻板發行,廣為流傳,給當時日本書法篆刻界擴大字源、開闊眼界,有很大的作用。

向獨立學習篆刻的日本人有默子如定和蘭谷等。

心越的篆刻學生有材原篁洲,他能得刀法,印為之一變。另有與篁洲為親交的今井順齋和細井廣澤,以及篁洲弟子池永一峰等人,悉心古篆研究,都能繼心越風格,在刀法方面大有改變,為發展日本篆刻藝術作出了貢獻。日本篆刻史稱之為「初期江戶派」。

與初期江戶派同時,有新興蒙所,從江戶移居大阪之浪華,受到明末清初今體派風之影響,以方篆雜體作印,其門人有僧佚山、尾崎散、都賀庭鍾、里東白、泉必東等,富有裝飾味。後人以「初期浪華派」稱之。

長崎,是江戶時代與中國交往的門戶,在地理上離中國大陸最近,得地利人和之便,是中國篆刻以各種方式進入日本的必經之地。以源伯民為代表的印人,因地而成,後人稱之為「長崎派」。此外,同時在上方的篆刻家,主要有殿村亞岱、僧悟心、林煥章、柳里恭等人,亦為明末清初今體派作風,後稱之為「上方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