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散文選(珍藏本)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散文選(珍藏本)
定價:162
NT $ 141
  • 作者:韓小蕙/編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0-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120740
  • ISBN13:9787532120741
  • 裝訂:619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我國20世紀90年代的優秀散文近百篇,如巴金的「懷念曹禺」、張中行的「昆蟲二題」、柯靈的「回看血淚相和流」、季羨林的「清塘荷韻」、金克木的「九八年二題」、周汝昌的「不悔——知愧」、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王安憶的「接近世紀初」等等。

一道門欄,可以把兩個世紀截然分而為二。但卻不能把散文分成兩個世紀。21世紀、乃至下個世紀的讀者們仍然會有興味去讀這本書,並且在合上書的時候肯定說:「這是前人留下的一部高水平的散文集。」
 

目錄

百年盛事 期待未來——梳理90年代散文的人入個問題(代序)
懷念曹禺
昆蟲二題
回看血淚相和流
清塘荷韻
九八年二題
不悔——知愧
黃金萬兩付官司
上海的舊書鋪
蘇州園林隨喜
淡墨痕
跨世紀說
空空實實之居
紀終年
我與石頭的情誼
元白先生的豁達
宣南雨又來——瀏陽烈士譚嗣同殉難百年祭
晨曦
人老燕園
衣文化淺探
「我是一塊瀑布」
大師太忙
四合院「入門兒」
初進北大
浩氣長存(節選)
賄賂散論
斯人獨憔粹——懷念唐因(節選)
一百年的青春
……
 

當我們邁入嶄新的世紀時,此時此刻,全世界,全人類,都抱着一種孩童般的心理期待,希冀着新的世紀會給我們帶來截然的更新。但這怎麼可能呢?舊的和新的是連體的延續過程,舊的廢墟不拆除,舊的枝蔓不斫砍,舊的蕪雜不清理,新的家園就不可能煥然一新地屹立起來。在這個意義上,讓我們面對90年代散文的幾個難題,做一番梳理工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本世紀最后一個十年里,散文(這里是大散文的概念,也包括隨筆和小品)熱潮涌動中華,被譽為是繼「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的第二座創作高峰。散文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吟詩弄文的「書齋文學」,而是走向了社會和民間,差不多所有學科的知識分子,諸如小說家、戲劇家、理論家、畫家、詩人、哲學家、科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全都投筆從散文,大眾讀者也被裹挾入潮,熱情地參與閱讀也參與寫作,致使90年代創作和出版的散文作品超過了前八十年的總和還多。這是百年盛事,也是評價90年代散文的大前提。

目前,這個大前提已得到普遍認同,一向極為薄弱的散文評論也聚集起一支隊伍,從創作上,從理論上,對90年代散文加以全面研究和闡釋,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散文界內部也就當下散文寫作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多次展開交流討論,話題一次次集中,落實到以下幾個問題上:

一、關於真實與虛構

這是散文界爭論最多的第一問題,多少年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糾纏不清。持「真實說」的人認為:小說是編出來的,散文是寫下來的,寫下來的意思就是把個人經歷如實地記錄下來,其價值就在於「真」。有人甚至極端地說,「不真」就是欺騙讀者,就是玩弄他們的感情。也有理論家持此觀點,說小說和散文的最后分野,就是「虛構」還是「真實」,不然就沒有標准了。而持相反意見的人說:現在的散文創作實踐並不是這樣的,出現了一些合理的虛構,特別是一些年輕作家,常有離經叛道之筆,在虛虛實實之間使散文具有了新的豐富性的表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在作家們之間也存在着爭論。比如莫言說他有時把小說當散文寫,有時把散文當小說寫,不可能沒有虛構。趙麗宏認為無論如何要真實。而評論家李子雲則說,在寫人物時不能虛構,其他視情況而定。還有人提出應該重新理解「真實」的含義,還有人提出「本質真實說」,還有人提出「比真還真」,等等。

筆者認為:散文不但應該、而且當然允許「虛構」,剪裁其實已經就是在進行「虛構」了,因為雖然還是原來的那條河流,但是先前的那股水流早已倏然逝去,並且永不復返。不是曾經有一場著名的官司,只因為記者把演出時間由7點半誤寫成7點,便成為一個口實,竟輸掉了整個兒官司。這種荒唐,可以給原汁原味的「不准虛構說」,提供一個絕好的參照。

再從創作實踐來看。90年代散文精品里面,確實多有這方面的范文,「不允許」已經好比是過了氣兒的老女人,又蒼老又無力,已根本控制不住群雄並舉、生機勃勃的創作局面了。「真實」並不是要每句話、每個時間、地點、人物都絕對地投影描圖似的原生態。只要符合情感的真、本質的真,是寫作者真情實意的表達就可以了。季羨林先生曾有這麼一段話:「我心目中的優秀散文,不是最廣義的散文,也不是『再狹窄一點』的散文,而是『更狹窄一點,的那一種。即使在這個更狹窄的范圍內,我還有更更狹窄的偏見。我認為,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請注意,季先生說的是「真情」,而不是「真實」,一字之差,相距萬里,「真情」是形而上的提升,是「真實」的本質、真實的大化、真實的真諦,是采天地之精華而凝成的那一滴甘露,因而的確是「比真還真」,這是老先生一輩子的經驗之談。

當然,我這里並不就是說提倡虛構,不是的。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大多都有這種體會,有時,當你完全用現實主義的筆墨不能或不足以表達時,你還就得借助虛的筆墨加以構築。一個絕好的例子就是張潔的《過不去的夏天》,其虛,讓你一看就知道她給你編了一個荒誕故事;其實,卻是從心底里噴發出來的再真切不過的情感,表層上的故事不過是個載體,完全是為直抒真切胸臆而服務的,目的是讓讀者跟她一起燃燒起來,而效果也的確如此。你能說這是虛構的因而不允許因而不承認?你不承認讀者卻承認,理論上不承認創作實踐上卻承認。所以,還是不要再停留於清談堂上無意義地蒼白地爭論不休,邁步走向大千世界吧,生活之樹常青,好作品綻放得滿山滿坡惟是。

還有很多篇優秀之作都印證了這一點,本文不再一一舉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