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原理

社會學原理
定價:174
NT $ 151
 

內容簡介

本書由南京大學社會學系資深教授朱力主持撰寫。

本書作者具有深厚的學術積累,學科發展的脈絡和特點在本書中得以充分體現,從而顯示出「原理」並非是靜態的、凝固的,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又有其內部矛盾規律性可循,這與其他教材對原理的平行羅列介紹完全不同。

本書作者具有較深的理論素養,書中介紹的原理與各派理論及其相互關系結合緊密,且清晰可辨。

社會學乃泊來學科,天馬行空易,腳踏實地難。本書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在於理論聯系實際,而且是聯系我國當前社會現實。本書把新近出現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如網絡、健康的社會學意義等及時納入書中,不僅擴大了學科的外延,顯示出學科的長遠價值和現實活力,而且對引發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也十分有益。

本書適用對象:高校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及相關學系師生用教材或教參。
 

目錄

序 言
導 論
第一節 社會學的學科性質
第二節 社會學的功能
第三節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編 社會形成
第一章 文 化
第一節 文化的內涵
第二節 文化的結構與類型
第三節 文化規范
第二章 互 動
第一節 社會互動的涵義
第二節 社會互動的理論
第三節 社會互動的類型
第四節 社會網絡
第三章 社會化
第一節 社會化的內涵
第二節 社會化的理論
第三節 社會化的特征與矛盾
第四章 社會結構
第一節 地位和角色
第二節 社 會
第三節 社會結構分析
第二編 社會元素
第五章 群 體
第一節 群體的普遍性
第二節 群體的要素和類型
第三節 群體中的社會關系
第六章 家 庭
第一節 家庭的意義
第二節 家庭的結構與功能
第三節 擇偶與婚姻
第四節 未來家庭的發展趨勢
第七章 組 織
第一節 組織的涵義
第二節 科層制與組織管理問題
第三節 現代中國社會的組織
第八章 社 區
第一節 什麽是社區
第二節 城市化
第三節 我國社區發展的現狀
第九章 制 度
第一節 制度的內涵
第二節 制度的功能
第三節 制度的類型
第三編 社會偏差
第十章 失范與越軌
第一節 失 范
第二節 越軌行為
第三節 西方社會學關於越軌、犯罪的理論
第四節 社會控制
第十一章 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
第一節 集體行為的內涵
第二節 社會運動
第三節 集體行為的控制
第十二章 社會問題與社會調適
第一節 社會問題的界定
第二節 社會問題的特征
第三節 社會問題的調適
第四編 社會分化
第十三章 社會分層
第一節 社會分層與社會階層
第二節 社會分層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社會分層的基礎
第四節 社會分層的理論解釋
第十四章 社會流動
第一節 社會流動的類型和功能
第二節 影響社會流動的因素
第三節 社會流動的理論解釋
第四節 中國社會流動狀況
第五編 $-I-會趨勢
第十五章 信息、網絡與社會
第一節 信息和信息傳播
第二節 網絡和網絡社會
第三節 信息社會
第十六章 健康、閑暇與環境
第一節 健 康
第二節 閑 暇
第三節 環 境
 

每一個教師教學都喜歡用自己編寫的教材。主要是出於教學的需要,寫一本社會學原理的心願由來已久。社會學原理作為社會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是能夠較為全面地向學生介紹這一門課的基本的知識體系,如基本的范疇、基本的理論,引導初次步人社會學殿堂的人,在社會學的領域內游覽一番,領略社會學理論的魅力。要達到這一效果,社會學的原理書籍需要做到:知識體系是較為全面的;介紹是深入淺出的;介紹的知識是核心的。這些要求看似不高,但要做好卻並不容易。

社會學原理方面的書名不同,以國外的社會學原理方面的教材名稱為例:①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社會學原理》;②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社會學導論》、《社會學入門》;③Foundation of Sociology,《社會學基礎》;④Sociology,《社會學》;⑤The General Sociology,《普通社會學》;⑥Sociological Theory,《社會學理論》。除了社會學理論主要是介紹社會學的理論流派外,其余5種均是介紹社會學的基本范疇。本書定為社會學原理,主要以介紹社會學的基本范疇為主,哪些范疇重要,就突出地講哪些范疇。各個范疇之間基本上是獨立的,沒有強調范疇之間的流動與邏輯關系。我認為這種邏輯關系要在社會學理論這門課程中去講。

社會學原理課程無論是對專業學生,還是非專業學生,都是了解社會學這門學科的入門課程;從課堂效果看,也是最受學生歡迎,課堂氣氛最為活躍的一門課程。各個學校對社會學原理方面的課程開設的時間是不同的,通常在60課時到120課時之間不等。我自1989年開始接手宋林飛教授的這門課程,至今也有14個年頭。曾為全校的公共課、首席教授課、本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開課,這門課長則120課時(本科生),短則24課時(研究生班),上過約40余輪次,對各種范疇是比較熟悉的。兩位合作者翟進、肖萍博士是我系的青年教師,分別教授社會學原理課程也有幾年經歷,對社會學原理有較深入的理解。

我曾對國內外的各種教材(據我手頭掌握的8本美國、日本的國外教材、4本港台教材、12本國內教材)作過一些比較,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根據教材中出現的范疇的頻率排序如下:(1)社會等級(階級、不平等)22次;(2)社會變遷19次;(3)都市化(城市化、社區)17次;(4)社會化17次;(5)文化15次;(6)群體15次;(7)組織14次;(8)互動14次;(9)集體行為(社會運動)13次;(10)家庭13次;(11)越軌(控制)13次;(12)社會11次;(13)社會問題9次;(14)政治9次;(15)宗教8次;(16)教育8次;(17)制度(規范)8次;(18)人口生態7次;(19)性別6次;(20)經濟6次;(21)種族、民族5次;(22)社會保障(社會工作)4次;(23)社會角色3次;(24)社會結構3次;(25)社會中的個人2次;(26)人際關系2次;(27)生活方式2次;(28)社會關系、社會調適、醫藥衛生、消費各1次。

中外教材有各自的特點:第一,初始范疇不同。國外教材的初始范疇均以文化為開篇,較為一致。我國教材的初始范疇則較為多樣化,有社會、行動、個人、組織、群體、家庭、社會與社會運行、社會構成要素、社會發展基礎等等。這反映了我國學術界對社會學的初始范疇還沒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和統一的認識,使用時較為隨意。第二,范疇的重要性在中外教材中是有差異的。西方學者較重視的文化、種族與民族不平等、性別不平等、年齡、健康、宗教制度、人口與生態等范疇,這與西方社會更加重視生活質量、宗教文化等國情有關。而我國較注意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社會化、現代化、角色、社會問題、社會工作、人際關系等范疇。我國的學者認為這些范疇對我國的社會發展甚為重要。中外學者共同關注的范疇有社會化、群體、家庭、組織、越軌、集體行為、社會變遷、互動、階層(階級)、社區(城市化)等。第三,在寫作風格上,西方的教材較生動活潑,有大量的與生活密切聯系的事實資料,讀起來十分流暢,而我國的教材較嚴肅呆板,以說道理為主。第四,國外的教材相對不講究體系,現實生活中有什麼問題就寫什麼,什麼問題重要就創造一個范疇,並不刻意追求范疇之間的邏輯聯系。這在我們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嚴謹」。國內的教材寫得較嚴謹,許多作者力求自成體系,似乎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水平。本書希望取中外教材之長,論述各種教材中頻率出現較高的一些范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