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歷時最為久遠、分布最為普遍、影響最為深廣的人類現象之一,宗教與人的世界緊密相聯。人類文明的各個部門,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從哲學思想到文學藝術,從政治經濟到文化教育,從道德倫理到慣例習俗,從科學理論到音樂美術,無論是社會價值取向和共同素質,還是個人的心態結構和行為模式,都同宗教有著起初是渾然一體,爾後又相互滲透的關系。

提起宗教,人們往往想起西天的佛,天上的神;然而,宗教就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上。提起宗教,我們自然想起寺廟的煙,教學的頂;然而,宗教就在人們的心中。

本書內容包括:關於悲劇的種種概念、古代悲劇、莎士比亞悲劇、宗教詩歌的定義、世俗詩歌與神聖詩歌、17世紀宗教詩歌等。宗教與悲劇;宗教詩歌。
 

目錄


宗教與悲劇(T. S. 艾略特紀念講座,1968年)
第一講 關於悲劇的種種概念
第二講 古代悲劇
第三講 莎士比亞悲劇
第四講 當代悲劇觀
宗教詩歌(埃文講座,1966年)
第一講 宗教詩歌的定義
第二講 世俗詩歌與神聖詩歌
第三講 17世紀宗教詩歌
 

我希望在本書中一起發表的這兩組演講稿能夠相互補充。第一組演講稿即《宗教與悲EIj》,最初是我於1965年春季在布里斯托大學所做的四次講演。這些講演乃為一個年度系列講座雨作,這個講座要求學者們就他們的專題與基督教信仰之間的關系發表意見。1968年,坎特伯雷的肯特大學邀請我主持第二屆T.S.艾略特紀念講座,使我有機會再次研究這個題目,擴充和修訂我以前的演講稿,並涉及到更為廣泛的領域。我當初構思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對艾略特關於莎士比亞的某些說法感到不安,還因為艾略特曾多次試圖把他自己的文學批評與其信仰聯系起來,我曾仔細地思考過這一點。我想,紀念他的最好方式,莫過於討論他一再提出並顯然感到為難和苦惱的問題,盡管這些問題得不到完滿的解答。

第二組演講稿也同T,S.艾略特有關,他在幾年前曾請我編一本宗教詩歌選集。當我被邀請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主持1966年春季的埃文講座時,我就開始了這項工作,並且著手思考宗教詩歌的定義和選擇問題。我發現有個問題同我在一年前討論過的悲劇稀有問題十分相似:即某些時期的宗教詩歌數量多、質量高,而其他時期的宗教詩歌不但數量很少,而且質量也普遍較低。在這些演講中,我對宗教詩歌進行了嚴格的定義,把它看作是表達了宗教信仰的詩歌;並試圖討論各個不同時期的宗教詩人所能利用的不同形式。第一組演講稿的題目比較廣泛,定義不甚嚴格:詩人所處時代的宗教思想與詩人想象力的關系,它涉及生活的所有方面,而不局限於宗教信仰和宗教體驗。因此,這兩組演講稿的寫作是出於不同的目的;但它們都涉及文學和宗教感受的變化及其相互作用。正如艾略特所說:「宗教感情就像詩歌感情一樣、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時代自然會有變化;即、 使信仰和教義都依然如故,感情仍然會變化」(《論詩歌和詩人》,1957年,第25頁)。

我必須感謝布里斯托大學在1965年邀請我前去講學,並且感謝肯特大學邀請我主持T.S.艾略特紀念講座,使我在艾略特學院受到了殷勤的接待。我首次有幸訪問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是在1954年,當時我以訪問教授的身份在那兒講學一個學期。我的第二次訪問是在1966年春季,這次是前去主持由梅爾·埃文教授夫婦慷慨捐助設立的埃文講座。這次訪問比前一次更愉快,因為看到老朋友比結識新朋友更令人高興。我必須感謝維拉·繆爾夫人、路易斯·麥克尼斯的文學經紀人W.H.奧登先生和費伯父子出版公司,因為經過他們的同意,我得以在本書中引用《天使和姑娘相會》,《暫時如此》中的催眠曲和《秋天日記》的片斷。

海倫·加德納
1971年於牛津

這次重印我未做任何修改,只是訂正了幾處印刷錯誤。

海論·加德納
1983年於牛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