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開頭提了三個簡單的問題:我們為什麽要開藝術史課?藝術史對教育不生有必要、有用嗎?難道不能把這門學問交給「專家」搞嗎?

這些問題既是對我們的挑戰,也是給我們的機會。本書論述了藝術史提供的許多不同的方式方法,尤其是激發直接參與。通過開設藝術史這門課,從各個時期和各種文化中人類精神的表現,我們可以探討世界的本質和人的本性。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作者是斯蒂溫·艾迪斯,就藝術中學科作了介紹並提出一些問題;第二部分的作者是瑪麗·埃里克森,就如何能使藝術史成為美國青年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方案。本書主要是為藝術教育工作者編寫的,但也歡迎包括學生家長、居民和學生在內的其他人閱讀。

艾迪斯,美國里士滿大學藝術和人文學科教授,新奧爾良藝術博物館東方藝術館館悵。主要著有《武士畫家》和《禪宗藝術》等。 埃里克森,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藝術學院擔佩分院教授,曾在賓夕法尼亞州庫茨敦大學教育系任教多年。 宋獻春,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現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雜志英文版翻譯文學與社科類論文多篇,主要譯著有《巴枯寧傳》等。 伍桂紅,畢業於張家口解放軍外語學院,現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與人合譯《普利策傳》等書。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翻譯文學類論文多篇。
 

目錄

總序
前言
導言
第1章 史前藝術
第2章 傳統藝術觀
第3章 20世紀研究藝術史的方法
第4章 藝術史學家如何工作
第5章 藝術史教學的傳統有無可靠的基礎
第6章 藝術史的性質和教育作用:什麽是藝術史,為什麽要教藝術史
第7章 藝術史和教育階段:什麽時候教藝術史
第8章 課程設置:怎樣組織藝術史教學
第9章 結合:藝術史在學術課程中的位置
附錄1 中小學生藝術史課程《世界藝術故事》教學提綱
附錄2 《世界藝術故事》教案及描述
附錄3 學習藝術史的技能和學習態度是教學的目標
附錄4 創作分析練習題
後記
譯後記
 

隨着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藝術教
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藝術作為學校教育之「副科」的時代即將結束了。現代人普遍意識到,藝術世界是奧妙無窮的世界,藝術經驗對豐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藝術與人性中最深層的東西息息相通。在人類歷史長河的每一關鍵時刻,藝術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使人類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施展,並保證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一個沒有藝術的民族和社會是不可思議的,正如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樣。藝術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決定性意義。藝術不僅能表達感情,使人的創造性沖動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現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藝術世界,學生可以學到在其他學科領域學不到的東西。因此,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但是,藝術又是一個開放的領域,藝術的內涵決定了,藝術教育不僅僅是傳統認為的藝術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個開發智慧的復雜系統工程。這就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僅憑掌握一點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除了掌握技法外,還必須熟悉藝術發展歷史,具有欣賞藝術的趣味和評價藝術的洞察力。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又都離不開美學、藝術社會學、藝術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和素養。因此,美學、藝術制作(設計)、藝術欣賞、藝術批評等,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今藝術教育的四大關鍵要素。一個沒有美學指導的藝術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藝術教育,正如不聯系藝術實際的美學是空洞的美學一樣。

正是出於上述考慮,我們才決定編輯和出版這套叢書。值得一提的是,正當我們策划本叢書的時候,北京大學藝術學系成立,這是一個波及全國、影響深遠和含義深刻的「事件」。眾所周知,自從已故宗白華先生在東南大學開設藝術學課程至今,我國藝術教育已經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的歷程,但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多數學校的藝術教育仍然以藝術技法教育為主。北大成立藝術學系(而不是藝術系),其動機之一就是要改變上述單一局面。其注重的藝術教育,著眼點並不僅僅在於藝術,而是整個教育領域。眾所周知,由於受市場機制影響,目前我國教育出現了理工科壓倒人文學科的趨勢,這種失衡對學生的素質發展極其不利。同自然生態一樣,失衡會使各種物種急劇退化和喪失,多元之間的相互支持以及由此造就的大千世界就會走向死寂。教育何嘗不是如此。北大推行的藝術教育,是一種作為人文教育之中堅拓藝術教育,它處於教育神經中樞中的最敏感部位,意在貫通理智和情感,輻射各門學科,自然舉足輕重。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