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西交通與交流史稿(修訂本)

早期中西交通與交流史稿(修訂本)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石雲濤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0601900
  • ISBN13:9787800601903
  • 裝訂:529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2版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中西交通的創辟和發展,探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歷程和成就。全書除前言、緒論和後記外,分上、下兩編。上編研究先秦時期中西文化的早期接觸,分為五章,分別研究史前、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中西交通和交流的發生和發展,並對早期某些史跡表示存疑。下編研究秦漢時期中西交通的開拓。分為十二章,探討了秦漢這一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時期交通的開拓和文化交流的輝煌成就,除了從中國和西域兩方面研究了本時期絲綢之路這一中西間商道發展的歷史,著重從物品、技藝、藥材、音樂、禮儀制度等方面論述了中國文化的西傳,從植物、動物和其他物產等方面論述了漢代來自西域的物質文明,從傳播路線上考察了漢代佛教傳入的途徑,從音樂、樂器、雜技和其他造型藝術幾個方面,論述了漢代西域藝術的傳入。最後「余論」對統治者開拓西域的動機進行評價。
 

目錄

序(張西平) (1)
前 言 (1)
緒 論 (1)

上編 先秦時期中西文化的早期接觸
第一章 史前中西文化互傳的史跡和信息 (31)

一 舊石器時代文化傳播的信息 (31)
二 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擴散 (33)
三 古代神話傳說透露的信息 (39)
第二章 夏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進展 (49)
一 夏文化的擴散與西北部族的聯系 (49)
二 商與西北方國部族的聯系與文化交流 (56)
三 商代周部族與西北各族的關系 (67)
第三章 西周內地與西域的關系 (76)
一 西周與西北方國部族的聯系 (76)
二 穆王西征與中西交通的開展 (82)
三 周文化的西漸與收縮 (88)
第四章 春秋戰國時期中西交通與交流 (91)
一 東周尊王攘夷運動與北方草原民族的西遷 (91)
二 歐亞草原民族的遷徙活動與斯基泰貿易之路 (95)
三 中國蠶桑絲織技術的早期發展和絲綢西運 (99)
四 北方草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輸入 (106)
五 春秋戰國時中印間交通往來 (112)
六 有關春秋戰國時中西交通的傳說 (115)
七 「支那」和「賽里斯」名稱的由來 (117)
第五章 中西交通與交流早期史跡存疑 (122)

下編 秦漢時期中西交通的開拓
第一章 秦朝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 (131)

一 秦與西域的陸上交通 (131)
二 秦代與南海諸國的交通 (135)
第二章 漢匈對抗與張騫出使西域 (141)
一 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爭霸和匈奴強盛 (141)
二 漢匈間的和親和對抗 (146)
三 西域形勢和張騫出使西域 (151)
四 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意義 (162)
五 西域都護的設置與西漢經營西域的措施 (169)
六 「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 (176)
第三章 東漢對西域絲路的經營 (183)

一 西域的三絕三通 (183)
二 班超父子在復通西域中的貢獻 (187)
三 匈奴的破滅和西遷 (196)
四 絲綢之路的發展和變化 (204)
第四章 東西方海上交通的開辟和發展 (217)

一 希臘至埃及地中海航線 (217)
二 紅海亞丁灣航線 (223)
三 亞丁灣至印度、斯里蘭卡航線 (233)
四 自印度至中國南海航線 (247)
第五章 漢朝與西域各國關系的發展 (271)
第六章 漢代中印之間的交通 (276)
一 印度的名稱與中印早期接觸 (276)
二 賓和賓道 (281)
三 中印間雪山道 (286)

四 中印間西南緬道 (288)
第七章 兩漢與羅馬的東西輝映 (302)
一 漢時絲綢之路的西端羅馬 (302)
二 羅馬人所了解的中國 (305)
三 漢代中國人所了解的羅馬 (324)
四 兩漢與羅馬之間的國家和地區 (335)
五 漢與羅馬的直接接觸 (358)
第八章 兩漢時期中國文化西傳 (367)
一 漢代中國物品的西傳 (367)
二 漢代中國技藝的西傳 (382)
三 漢代中國藥材的西傳 (389)
四 漢代中國樂器、音樂的西傳 (397)
五 漢代中國禮儀制度的西傳 (398)
第九章 兩漢來自西域的物質文明 (401)
一 西域傳入的植物 (401)
二 來自西域的動物 (414)
三 其他物產 (428)
第十章 佛教的傳入 (461)
一 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傳說 (461)
二 佛教從西北陸路傳入 (463)
三 佛教傳入中國的其他路線 (471)
四 佛教初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472)
第十一章 西域藝術的傳入 (477)
一 樂器、樂曲 (486)
二 雜技 (486)
三 其他造形藝術 (489)
第十二章 余論 (501)

附:主要參考書目 (513)
後 記 (527)

 

雲濤博士和我都於九六年調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任教。他治唐史,近年涉足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史;我研究海外漢學史,學術興趣有很多相同之處,因此有較多的共同語言。從調入北外起,根據本校教學需要,他在本系開設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課,並作為選修課在全校通開。兩年後又承擔了學校相關的科研項目,這樣我們有關的交談和聯系就更多起來。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早期中西交通與交流史稿》是他積七年之努力的結果。

在歷史學領域里,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史研究應是個比較年輕的研究方向,基礎是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確立的,前輩學者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直到今天,我們還要讀他們的書。我自己原是學哲學的,以後對明清入華傳教士感興趣,就是通過讀陳垣、方豪、張星烺、朱謙之、陳受頤、馮承均等人的書進入早期漢學研究領域的。梁啟超當年曾說過,研究中國歷史可以有三個角度,即從中國出發研究中國歷史,從亞洲出發研究中國歷史,從世界出發研究中國歷史。如果從後面兩個角度來研究中國史,那就必須熟悉中外交通史。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史的研究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近年來被學術界所關注的《白銀資本》、《大分流》等著作雖然研究的是經濟史,但都是以中外交流史為基礎展開的。實際上不僅僅是到了十五世紀中國才開始與西方有廣泛的交流,以絲綢之路的創辟和開拓為標志,中國和西方早就有了豐富的文化交流的內容。這方面前人已有大量的學術成果,雲濤博士此書對公元二世紀以前中西交通和交流有更全面的闡述和精細的研究。就我所知,以三十多萬字的規模,只以中國先秦兩漢時期的中西交通和交流為研究對象,寫成目前這樣一部專題性的斷代史研究著作,尚為首見。他的這番努力對我們認識中西交通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很有價值的。

本書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把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這兩個專題的研究結合起來,作者研究早期中西交通的創辟和發展,而更著重探討在此基礎上中西間交流的開展和成就,這比專門研究交通路線與歷史地理顯得更有價值,也比專門談文化交流更顯得立論有據,因果分明。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把中西交通的創辟和早期發展以及中西間文化交流的初期階段作為研究對象,為公元二世紀以後的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研究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研究出現一個熱潮,但相比之下,更多的研究者投入了明清以來歷史的研究,這方面的成果也相對突出一些。而按時代先後上溯時,越向前看,研究者越少,中國的先秦時代更少人問津。這當然有各種原因,或許有人認為這方面前輩學者已經有不少成果,孫猴子再難翻出如來的手心;或許有人感到先秦兩漢文獻不足,而艱深難解,更有諸如古代神話傳說那樣的撲朔迷離無法坐實的史料;或許還有研究者個人的學術旨趣以及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原因,等等,總之這種情況客觀上造成了早期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研究的薄弱,國內外都有一些新的成果,包括新的考古發現和新的文獻資料的利用,但宏通的研究成果卻顯得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本書的出版應該說非常及時。本書還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獻功底和駕馭材料的能力。作者廣泛利用了所能見到的國內外有關的古代傳世文獻,國內外有關的考古成果以及近代以來國外漢學家的有關著述,材料之豐富大大超過了前人的同類著述。本書討論了與公元二世紀以前中國與西方世界的交通和交流有關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在前人的研究中有的已經得到論證,或已有涉及,有的則存在不同意見和分歧,本書全面地繼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對每一個問題的論述時,又常常調動了更加豐富的材料,從新的角度進行重新論證,時出新解。在對材料的細致分析和從容的論述中時時表現出作者的謹嚴和睿智。

我們所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以外國語言教學為主的大學,對外語專業學生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教學是學校培養復合型人才和進行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的重要內容。我們都已經認識到,過於偏重語言技能和實用性知識,不利於培養高水平和高素質外語人才。根據學校近年來新的教學規划,在我們學校各外語專業,普遍開設了必修和選修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優良傳統,前輩學者許國璋、王佐良、周珏良等先生為我們樹立了楷模,他們深厚的國學和西學學養與他們爐火純青的外語素養是他們取得卓越成就的基本條件。當然我們也看到,在有的老師和學生中也存在輕視人文教育的傾向。只滿足於憑外語成績找個月薪豐厚的工作,可能沒有太大的困難,但卻不可能成為傑出的外語人才。而作為一個外語大學,沒有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教學和研究的優秀老師,沒有開設各種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所謂培養復合型人才也只能成為空話。我個人認為,在中國一個大學沒有漢語言文學系,大學的文化就沒有根;沒有歷史系,大學的文化就會輕浮;沒有哲學系,大學的文化就缺少智慧和思想。吳宓先生當年在辦清華外語系時所提出的培養學生的目標之一就是:會通中西。在外語大學進行教學的老師和學子應該以此自勵,特別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外語大學的人文學者。

一個讀書人可做的事情就是寫書和授課,本書作者近年來教學之余,在知識的園地里辛勤耕耘,取得可喜成績,隨著一個個字符在電腦的屏幕上清晰地跳躍,他的論著不斷問世。當本書完成時,作者囑我作序,我便以此短文,表示敬佩之情。



2003年4月,寫於北京棗林路游心書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