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與順應:現代宗教社會學觀照下的佛教

超越與順應:現代宗教社會學觀照下的佛教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鄧子美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44931
  • ISBN13:9787500444930
  • 裝訂:平裝 / 35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佛教的誕生;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佛學基本原理與觀點;部派分裂動因探析;佛教中國化與南禪獨秀;社會轉型與人間佛教等十二章。

本書以韋伯的社會學思想模式為參照,從宗教社會學的視角對佛教在現代社會的功能做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內容包括︰佛教誕生的社會背景、佛學的基本原理、部派分裂動因追溯、大乘佛教的起源及其精髓、佛教中國化與中國禪宗的興盛、佛教意義系統與淨土信仰取向比較、社會轉型與人間佛教思想等獨到見解,以及中國近代佛教的改革與德國宗教改革的同異、高科技社會與人間佛教的互動關系、中國佛教的社會功能、佛教與民間信仰和巫術對社會的作用。


作者簡介︰
鄧子美,1951年生,江蘇無錫人。1979年于江南大學中文專業畢業。1989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現任江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法政學院教授,並兼任四川大學、上海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江蘇吳學研究所等單位特邀研究員,任教宗教學原理、宗教社會學、中國法制史、中西文化比較、中西法律思想史等課程。研究領域為傳統文化現代化、比較宗教、比較法,尤以中國近現代佛教、宗教社會學為專長。著有專著10余種、論文50余篇,代表作有《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與陳兵合著《20世紀中國佛教》、《太虛大師全傳》。主編《論中國法的精神》等。
 

目錄

總緒

緒論 以韋伯為代表的現代宗教社會學理論與佛教
一、韋伯的宗教社會學模式及其佛教論
二、韋伯宗教社會學的視角偏差及其方法論糾正
三、深入運用韋伯宗教社會學模式研究佛教的現實意義
第一章 佛教的誕生
第一節 “覺醒”時代
第二節 “神秘”的涅�?
第三節 由佛教“空境”反觀社會
第二章 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佛學基本原理與觀點
第一節 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佛學基本原理
第二節 由佛學原理示現的文化觀
第三節 由佛學原理示現的歷史觀
第三章 部派分裂動因探析
第一節 個人自由與社會團規範
第二節 深刻而復雜的分歧
第三節 基本動因在于社會各階層宗教需求的廣泛性
第四節 人的宗教需求之由來與啟示
第四章 大乘起源及其精髓新論
第一節 大乘佛教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 大乘起源與衰退考辯
第三節 大乘菩薩行的精髓
第五章 佛教中國化與南禪獨秀
第一節 從佛佗的重理智向法門多樣化的轉變
第二節 中國化佛教諸宗並起的宗教社會學分析
第三節 中國傳統政治秩序與南禪獨秀
第四節 從歷史比較中看南禪的重振
第六章 佛教“意義系統”與淨土信仰取向比較
第一節 淨土理想是佛教超越性的體現
第二節 從土大夫到大眾信仰的轉變及基比較
第三節 知識分子重歸佛教與理性的論辨探討
第四節 古今淨土信仰比較研究的意義與韋伯拯救途徑論的局限
第七章 社會轉型與人間佛教
第八章 中國近代佛教改革與德國宗教改革的比較
第九章 高科技社會與人間佛教
第十章 中國佛教的主要社會功能
第十一章 佛教‧民間信仰‧巫術
第十二章 21世紀中國佛教之社會文化定位
結語︰論佛教信仰的理性特征
附錄1︰道家社會觀新論
附錄2︰佛學探究的方法與學術理念
後記
 

近現代的中國,處在亙古未有之巨變當中,已經伴隨了中國人垂兩千年之久的佛教,也經歷了它進人中國以後的又一次被發現、被審視、被評估(包括其自我發現、自我審視、自我評估)。佛教在中國社會大變革中的角色、地位、價值、作用,以及它同時作為變革對象之一的自我體認和自我調適等問題,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如此尖銳地擺到人們面前,成為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尤其在實踐上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一件大事。

這件事標志著一個歷史的進程。這個進程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因為中國社會變革的根本目的——中國的全面現代化——還沒有最終實現,因為佛教能夠適應和輔翊中國現代化的革命性轉型還沒有最終完成。何況,在19世紀後期和 世紀上半葉提出的問題尚未回答和解決完畢之時,中國佛教又不斷面臨新的朝向、新的問題,這些朝向和問題是對以往的延伸和發展,是同一歷史進程的必然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們的出現,使已有的“百年沉思”越發顯得重要,越發顯得寶貴,也越發顯得不足。

鄧子美教授剛剛殺青的大作《超越與順應——現代宗教社會學觀照下的佛教》在此時問世,恰好給這“百年沉思”注人了一股清冽的活水,為所有關心中國佛教的時代命運、探討文化傳統與現代社會之間關系的人提供了一條可以深人思索的新的理路。

這部著作的思想,早在1994年子美教授的《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一書自序中已見端倪。他在繁忙的教學工作間隙,運思不休,耕硯不輟,終于成此鴻篇。這可以說是他十多年來心血的結晶。全書體系博大,結構精審,視野廣闊,立論嚴謹,而且似乎不是淺陋如我之流的隨便什麼人在開卷之初都能跟得上作者縱橫揮灑的筆觸。因此,我絲毫無意讓這篇應命而作的小序承擔導讀的任務,更不敢在細窺全豹、悟得三昧之前就把它寫成一篇書評,但匆匆歸納自己的感覺,子美教授的這部精心之作給我的啟發至少有三點應該提及︰其一在方法,其二在觀點,其三在研究取向。三者在書中相互關聯,融為一體,概括說來,作者是將馬克斯‧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導人對近現代中國佛教社會文化功能的歷史考察和邏輯推演,力圖指點讀者逐步領悟︰蘊涵在近現代中國佛教當中的某些精義,有可能像馬克斯‧韋伯所發現的基督新教倫理之于西方資本主義那樣,在今天創造性地發展為促進中國社會現代化轉化的精神力量之一。而在實現這個過程的同時,中國佛教的超越性品格將得到充分的萃集和彰顯,其作為一種價值理性的表現方式,將在未來中國社會基本人文理念的構成中獨樹一幟,重新煥發東方生命智慧的光彩;作者在現代化焦慮和文化傳統憂思交相縈懷的中國知識階層乃至社會宏觀管理階層的面前拈出此一話頭,深意殊堪尋味,且又誰日不宜?作者並由此匡正了馬克斯‧韋伯對于包括佛教和中國儒教、道教在內的東方宗教的理解上的誤差——這種誤差與一系列不同凡響的見識一起,使馬克斯‧韋伯在這個研究側面成為一位“偉大的行外”;人們不能繞過他或貶抑他,卻可以去修正他、完善他、圓融他。但是,做到這些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應該有像子美教授一樣的功力、勤奮和須臾不可或缺的使命意識。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