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疏

神農本草經疏
定價:252
NT $ 219
 

內容簡介

《神農本草經疏》,明·繆希雍(仲淳)撰,初刻於明天啟四年(公元1642年),是明代學術價值僅次於《本草綱目》的一部臨床用藥專著。

全書30卷。前兩卷相當於總論,收藥學專論33篇,闡述臨床用藥原則,著名的治吐血三要(宜降氣不宜降火,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補肝不宜伐肝)即出其中。各論28卷,載藥 490種。每藥分列「疏」 ,闡發藥性功治之理;「主治參互」,列述配伍及實用方;「簡誤」,提示用藥易混誤之處。全書重在闡述臨床用藥之理,多結合作者豐富的用藥經驗,內容精博實用,對明末以後中醫臨床藥學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今據明天啟朱汝賢初刻本及改定本(毛氏綠君亭本)予以校點,兼參眾書,並加簡要注釋,以饗讀者。
 

目錄

卷之一
讀《經疏》引
續序例上
原本藥性氣味生成指歸
藥性主治參互指歸
藥性簡誤指歸
論七方本義 附錄七方
論十劑本義 附錄十劑
十劑補遺
五臟苦欲補瀉論
附錄:五臟苦欲補瀉 並續解五條
治法提綱 陰陽、寒熱、臟腑、經絡、氣血、表里、標本先後、虛實緩急
藥性差別論
臟氣法時並四氣所傷藥隨所感論
論制方和劑治療大法
論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用熱遠熱、用寒無寒
論天地風氣漸薄,人亦因之漸弱,用藥消息亦必因之而變,不可執泥古法,輕用峻利
通評虛實論
論治陰陽者虛病皆當以保護胃氣為急
論諸病惟虛與火為難治
論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藥必因之以為損益,誤則殺人
論上盛下虛本於腎水真陰不足
論陰精陽氣補益不同
論治氣三法藥各不同
論治血三法藥各不同
論治吐血三要
論腎泄我在黎明所由
論少年人陽痿因於失志,不宜補陽
論似中風與真中風治法迥別,誤則殺人
似中風問答
論痰飲藥宜分治
論瘧痢宜從六淫例治
論病由七情生者,只應養性怡神、發舒志氣以解之,不宜全伏藥石攻治
論傷寒溫疫、癰疽痘疹、瘧疾諸病皆由實邪所發,自里發出於表者吉,由表陷入於里者凶
論五運六氣之謬
祝醫五則
卷之二
諸病應忌藥總例
補氣 溫補 大熱 破氣 閉氣 降氣 破血 升提發
散 辛溫辛熱發散 吐 下 降泄 利水 損津液 斂攝
固澀 消導 開竅 香燥 辛燥 辛熱 濕潤 滯膩
滑利 發濕 苦寒傷胃 補命門相火 補腎水苦寒
酸寒 咸寒 生冷 甘 咸
續序例下
陰陽表里虛實門
陽虛 陰虛 表虛 里虛 陽實 陰實 陽厥 陰厥 上盛下虛
┅┅
 

《神農本草經》者,古「三墳」之一也。其成於黃帝之世乎?觀其嘗藥別味,對病主治,施之百世,無可逾越。其為開天大聖,憫生民疾苦,於飲食衣服之外,復設針石藥物,用拯夭札,俾得盡其天年。是已原夫藥之生也,氣稟乎天,味成乎地,性在其間。氣為陽,味為陰,五味四氣,各歸其類,斯親上、親下之義也。既述之以本性,又制之以君臣,合之以佐使,以成其攻邪已疾之能。遂使無情之用,同諸有識,自非生而神靈、冥契萬物者,其孰能與於斯乎!去古滋遠,民性滋漓,心識粗浮,莫能研精殫思,深入玄要,而不察乎即象即理,物物昭然,弭疾延年,功力自著。正以「三墳」之書,言大道也,言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言亦象也。予因據經以疏義,緣義以致用,參互以盡其長,簡誤以防其失;而復詳列病忌藥忌;以別其微;條析諸藥,應病分門,以究其用;刊定七方十劑,以定其法;闡發五藏苦欲補瀉,以暢其神。著論三十餘首,以通古今之變。始悉一經之趣,命之日《神農本草經疏》。讀之者宜因疏以通經,因經以契往,俾炎黃之旨,晦而復明,藥物之生,利而罔害,乃余述疏意也。余生也晚,親年已衰,得於稟者固薄,故少善病。長嗜方伎,僻耽藥妙。顧念自昔仙人道士,靡不悉由藥道以濟群生。加之友生協贊,后先不一。馴屆耳順,良友凋喪,百念灰冷。惟茲一事.尚用嬰懷.手所論著,裒然成帙。倘典則可師,幽隱可顯,試用於世,有廣來學.固所願也,不敢必也。采真同好,其相證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