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黑格爾的中國文化觀

論黑格爾的中國文化觀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卿文光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904273
  • ISBN13:9787801904270
  • 裝訂:平裝 / 41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黑格爾對中國文化篇幅不多的論述之所以值得我們予以最嚴肅的對待,其緣由不僅在于黑格爾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有著入木三分的洞見,亦是由于黑格爾對中國文化的立論根據正是堪稱為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基石和靈魂的精神概念。

筆者將努力證明,黑格爾的精神概念對各民族精神及人類精神本身的認識絕非只是道出某種或某些人們前所未聞的本質東西,而是道出了它們的某種最內在、最根本的東西,並由此在原則上道出了東西方文化和歷史的根本差異及其來歷。

卿文光,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1981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工程系,1986年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入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1989年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95年工學博士結業。1998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導師楊祖陶、鄧曉芒先生,2003年畢業,獲外國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干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主要研究領域︰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中西哲學比較,在《哲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緒 論
上篇 黑格爾中國文化研究的歷史背景和理論基礎
第一章 近代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否定性認識的形成
  第一節 自然理性教化的理想國——18世紀中葉前近代西方對中國文化的主流認識
    一 耶穌會教士的中國文化觀
    二 自然理性論者對中國文化的褒揚與迷誤
  第二節 專制與奴性的淵藪——自18世紀中葉起的近代西方對中國文化的主流認識
    引子 18世紀前西方對東方專制主義的認識
    一 孟德斯鳩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批判
    二 赫爾德對中國傳統道德的批判
第二章 精神與歷史——黑格爾考察、評判中國文化的理論背景和根據
  第一節 黑格爾的精神概念
    一 自我意識與精神
    二 精神的實體性與主體性
    三 精神的概念與實存
  第二節 精神的展示與發展︰世界歷史
    一 民族精神、宗教與國家
    二 世界歷史的概念
三 世界歷史的發展︰從東方到西方
第三章 黑格爾對東方文化精神的認識
  第一節 黑格爾對東方文化精神的一般認識
    一 自然意識、自然宗教與東方精神的自然性
    二 東方精神的實體性
    三 東方精神發展的兩大階段
  第二節 自然實體精神——黑格爾對中、印文化精神及其差異的基本認識
    一 意識的自在分裂與自然實體概念
    二 直接的自然實體精神︰儒教精神
    三 作為抽象的自身統一性的自然實體精神︰印度教精神
    四 己內存在的宗教︰佛教
  第三節 對黑格爾東方文化研究的詰難與辯護
    一 在人文學術領域該如何看待和理解經驗材料
    二 文化相對主義的根本缺陷︰對精神概念無知
    三 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對精神科學的意義
下篇 黑格爾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批判
結束語 回到黑格爾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論希臘奧菲斯教的“靈魂”觀念及其意義
附錄二 論數的概念與畢達哥拉斯數的哲學
後 記
 

一位學理工科的學生,半途中忽然轉向了哲學,這樣的事在今天已不算很稀奇了;但放棄令無數青年才俊仰慕向往的清華大學博士學位,憑著自己對哲學的一腔熱情而考上外國哲學專業的博士生,專攻晦澀難懂且早已成了大冷門的黑格爾哲學,這在當今中國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在這個人人趨利避害唯恐不及的時代,花最小的力氣取得最大成功已成為青年一代的座右銘,像卿文光君這樣的瘋狂舉動就更讓人有點不可思議。然而,通過數年的接觸我們感到,他的這一選擇對于他個人來說實在是極為明智之舉,他真的是一塊鑽研哲學的料,具有一個哲學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瘋狂、質樸和不計後果。如果他從事的是其他行業,那麼幾乎可以斷言他必將踫得頭破血流,甚至寸步難行。但哲學向他展示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在這里他可以任情使性而不怕觸犯別人的利益,可以固執己見而無須曲意逢迎,可以才氣縱橫而很少遭人妒忌,但前提是,必須放棄物質上的攀比而甘于清貧,與世無爭而淡泊名利。卿文光愉快地選擇了他自己的路,並且義無反顧,這是值得慶幸的。

這本書是卿文光在他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作者對黑格爾哲學的痴迷已不是一朝一夕了,思想言談中時常流露出黑格爾似的“絕對主義”傾向,作為他的論文指導教師,有時連我們都覺得他有點走過頭了。但他的這種激進思想決不僅僅是年輕人的不成熟的表現,從更深的層次來看,這種偏激其實表達了他對周圍一切腐朽和窒息人的東西的一種毫不妥協的反抗和批判的激情,這種激情也是促使他不顧一切決心選擇“黑格爾的中國文化觀”這一肯定要遭到廣泛異議的題目的原因。當今時代,學術界日趨保守和穩健,傳統文化的回歸和“國學熱”的興起,自90年代以來已經不僅在行動上、而且在思想上使中國學者告別了“革命”;推崇啟蒙理想和法國大革命的黑格爾在過去曾被視為向強權“妥協”的代表,在今天卻被按上了“烏托邦”和過激的罪名而再次被當作“死狗”。尤其是當黑格爾的理性之箭射向東方幾千年來停滯不前的老大帝國的意識形態時,更是難免觸動了中國學者的傳統文化情結。人們一般只要說“黑格爾掌握的中國文化資料貧乏”、“黑格爾不懂中國文化的奧妙”,似乎就足以輕而易舉地將黑格爾的有關分析和觀點打發到垃圾箱里去了。其實,萊布尼茨對中國的了解並不比黑格爾更多,為什麼他對中國的只言片語就被我們炒得炙手可熱?同樣,即使今天那些研究中國文化頗有影響的西方“漢學家”們,哪怕是極力推崇中國文化的,又有幾個是真正懂得中國文化的秘密的呢?他們反過來受到中國的“國學家”們的推崇,到底是由于他們的確精通了中國文化的底蘊,還是也有某種自造的幻影在起作用呢?我們這個民族多少年來都听不得不同意見,別人對我們只許說好,不許批評,一批評就被看做是“歧視”、“霸權”和“西方中心論”。黑格爾也許是西方最後一個對中國傳統做出系統批評的哲學家,他從哲學層次所提出的那些批評意見,至今還沒有被中國學者認真對待過,就被認為已經pass過去了。但在今天看來,黑格爾的觀點有不少合理之處,甚至是切中要害的深刻之處。一個哲學家,在面對異種文化時往往並不需要完備的資料,就能夠憑哲學的慧眼準確把握到兩種文化的本質差異,以至于後來發現的資料越多,就越是證實這種預測的本質上的準確性,這是一個缺乏哲學思維傳統而只知道素樸經驗和“內在超越”的民族所難以理解的現象。當然,這種哲學層面上的理論敏感性是有其固有的局限的,黑格爾顯然很清楚自己的這種局限,他對中國哲學和文化的具體論述並不多,而且謹慎地只限于最一般的文獻和人所共知的事實的範圍內;但他的寥寥數語所傳達出的思想信息,常常勝過後來的漢學家們的千言萬語。然而,如果一個人對精深的思想沒有興趣,對于黑格爾的思維方式沒有興趣,對于黑格爾的概念和體系中包含的那些精神契機沒有興趣,那麼他對于黑格爾的中國文化觀也就會局限于情感上的接受或拒斥,甚至用自己所持立場的政治上的需要去代替理論的研究。更加等而下之的則是不讀黑格爾的原著,而只把他作為自己發表某種意見或觀點的一個臨時運用的工具的那些冒牌理論家,在他們那里,黑格爾只不過是在他們以專制、獨裁、殘暴、虛偽、自以為是和空洞無物等等罪過為話題時的方便的靶子而已。

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一開始,作者除了對黑格爾的中國文化觀的思想資源和歷史背景有相當清晰和提綱挈領式的梳理外,特別對黑格爾中國文化觀的理論基礎即他的“精神”概念作了深層次的分析和結構性的展示。這些分析和展示極具思辨性,是只有真正讀懂了黑格爾那高度抽象的概念邏輯才能做到的,這也是本書中最見學術功力的部分。立足于這一理論高度,本書後面的論述就勢如破竹、高屋建瓴,從抽象到具體,從對東方文化精神的一般認識到對中、印文化精神的特殊認識,給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發展整體中所處的位置作了一個確切的定位。我們不要小看這種“定位”,這是黑格爾對自亞里士多德“正位篇”(Topics)以來的西方傳統學術方法在歷史領域里的創造性應用,是黑格爾的“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的辯證思維原理的體現。在黑格爾看來,對任何一個對象,無論是自然對象還是歷史中的對象,沒有一貫的“精神”坐標則無法定位,不定位則沒有研究的根據,無法突破現象深入到本質。後現代主義和文化相對主義出于對邏輯理性和“西方中心論”的顛覆而否認這種定位,使得對不同文化的比較和理論分析都變得不可能了,這至少對于本來就缺少理論訓練的中國思想界來說是不可取的。書中對這一點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論證。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