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令: 圖說古代節俗文化

歲時節令: 圖說古代節俗文化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馮賢亮
  • 出版社:廣陵書社
  • 出版日期:2004-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940359
  • ISBN13:9787806940358
  • 裝訂:325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對古代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各個方面,作了分門別類的介紹和論述,書中精選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歷史圖像,使廣大讀者對繁復的古代生活事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目錄

引言
一:天地的溝通——節俗的產生
1:社會生活的需要
2:神靈信仰的需要
3:四時生產的規律
二:一年四季——民間主要的節日
1:立春
2:元旦
3:人日
4:三元節
5:社日、花朝
6:寒食、上巳
7:清明、浴佛
8:端午、伏日
9:七夕
10:中秋、重陽日
11:冬至、臘日
12:除夕
三:民間的傳統——節俗的傳承與變化
1:民間傳統
2:農耕傳統習俗
3:節俗的變遷
4:節俗消費
四:空間的差異——節俗差異及特征
1:節日娛樂功能區別
2:節日游藝的地區特色
3:民族特征
4:節日競技的地區差異
5:各地特色游藝舉例
 

近年來,古代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已越來
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不僅因為,當人們回溯並縱覽
漫漫的歷史畫卷時,諸如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歲時節
慶、養生娛樂之類的日常生活事象,往往以其生動活
潑、豐富多彩而成為最引人入勝的部分,還因為歷史
與現實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由於歷史的延續性
和文化的傳承性,古代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的不少母
題和因子仍遺存於現代社會之中,或隱或顯地對現代
人的生活起著不同程度的規范、制約作用。其結果是,
我們越追求生活的時尚性和現代性,就越會感受到歷
史積淀的重負。於是,踟躕於傳統與現實之間的人們
不免會生出諸多迷惑,引發探索的好奇:我們的先人
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傳統生活事象的原生狀態和初始
階段究竟是怎樣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先人的歷史遺
從學術層面看,饒有興味的生活文化事象還具有
極高的研究價值。法國「年鑒學派」提出「長時段」的
史學理論,認為考察生態環境、社會生活等對歷史起
長期作用的現象,能更為清晰地揭示人類社會的演進
軌跡。美國「新社會史學派」也提倡微觀地描述「自下
向上看的歷史」,或「底層的歷史」,認為普通民眾的
日常生活與觀念,往往是影響歷史的主要因素,因而
是更有意義的研究對象。此類現代學術理論,運用於
中國古代史的研究領域,也不失其有效性。中國古代
是個「禮治」的社會,歷朝法典其實就是「禮儀」的制
度化和法律化,而「禮儀」,究其根本,則源於民間日
常生活之「習俗」。作為社會基本文化現象之一的民
俗,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創造的,同時又對人
類本身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研
究成果證明, 民俗是一種社會日常生活的常規化行
動,它包含著許多傳統和公認的規則,當這些規則具
體化、規范化後便成為「禮儀」,大多數的社會制度正
是由民俗和禮儀發展而來的。所以說,一種制度,實際
上就是一種比較永久的,合理化和自覺化的「超級民
俗」。與變動較為迅速、頻繁的精英文化相比,社會生
活和民俗文化的演變更為緩慢而深刻。唯因如此,文
化深層的價值觀念、社會心理、審美意識、宗教信仰
等,可從中更直接、更明顯地反映出來,從而構成中國
文化不同於其他異質文化的標志性特征,而了解與認
識中國社會的發展線索,也可從生活樣式與社會觀念
的緣起、傳承、演進和變異中,尋得一個深入的觀察
點。
這套叢書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各個
方面,作了分門別類的介紹和論述,書中精選了大量
的古代文物和歷史圖像,意在通過直觀形象、圖文並
茂的形式,使廣大讀者對繁復的古代生活事象有一個
基本的認識。 自第一輯出版衣、食、住、行、游藝五種
後,現在又推出第二輯的四種,內容分別涉及婚姻、喪
葬、節俗和養生。各書的撰作,除堅持生動有趣、簡潔
流暢的文字表述外,還本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最為
重要而典型的生活事象,作了准確的史實敘述和適當
的理論分析。因此,有志於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
的讀者,也可藉此作為研究的入門。
無庸諱言,以今天的眼光看,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中,既包含健康淳朴、美好善良的世情民風,也不乏荒
誕愚昧、有悖情理的陳規陋俗,良莠並存本是見於世
界各民族傳統文化的普遍現象。顯然,要完整而准確
地認識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不可能也不必要回避這
些落後的東西。但願廣大的讀者朋友藉這套叢書,不
僅能大致了解中國古代的生活狀況,而且能理性地看
待先人的文化遺產,並通過一番揚棄,開拓出更為美好的未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