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翻譯西方學界詮釋西學經典的論著,充分利用西方學界整理舊故的穩妥成就,於庚續清末以來學界理解西方思想傳統的未盡之業意義重大。設計這套“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旨在推進學界對西方思想大傳統的深度理解。選題除顧及諸多亟待填補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經典著作的翻譯),尤其注重選擇思想大家和篤行純學的思想史家對經典的解讀。

宗教經驗暗示,我們的自然經驗,我們嚴格的道德經驗和慎行經驗,恐怕都不過是真正的人類經驗的一個片斷。宗教經驗模糊了自然的輪廓,開拓了最為奇怪的可能性和視野。 威廉‧詹姆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最有影響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之一。本書在從心理學角度對種種宗教經驗的分析之中,實用主義觀念貫穿始終,且思路清晰,洞見迭出,百年之後仍讓人警醒。
 

目錄

序言
第一講 宗教與神經病學
引論:這門課不是人類學的,而是討論個人經歷。事實問題與價值問題。事實上,篤信宗教的人往往是神經病態的。批判排斥宗教的醫學唯物主義。推翻宗教性源說。心的一切狀態都受神經條件限制。心態的意蘊不能根據其來源評定,必須根據結果的價值加以評定。價值的三個標準;來源不能用為標準。如果有儔智力伴隨,精神病態的氣質便顯出優勢,特別是對宗教生活。
第二講 論題的範圍
簡單地界定宗教毫無用處。並無一種特別的“宗教情操”。制度宗教與個人宗教。我們只限于討論個人的宗教。為這組演講而下的宗教定義。“神聖的”一詞的意義。神聖的就是引起莊重反應的東西。要把我們的定義弄得十分嚴格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研究比較極端的實例。接受宇宙的兩種方式。宗教比哲學更熱烈。宗教的特征是篤信莊重的情感。宗教能克服不幸。從生物學的觀點看,需要這種能力。
第三講 看不見的實在
知覺對象與抽象觀念。後者對信念的影響。康德的神學觀念。除特殊感官給予的感覺之外,我們還有其他的實在感。“臨在感”的例證。非實在的感受。神聖之物臨在的感覺:實例。神秘經驗:實例。上帝臨在感的其他實例。非理性經驗頗有說服力。理性主義在建立信仰方面軟件無力。在個人的宗教態度上,佔據優勢的或者是熱情,或者是莊重。
第四、五講 健全心態的宗教
幸福是人的主要考慮。“一度生”性格與“二度生‘性格。惠特曼。古希臘人感情的混合性質。成系統的健全心態。它的可推理性。自由主義基督教指明這個道理。通俗科學鼓勵的樂觀主義。“醫心”運動。其信箱。實例。罪的學說。它類似于路得派神學。以松弛得救贖。方法:暗示;冥想;“回憶”證實。適應宇宙的可能架構多種多樣。附錄:兩個醫心實例。
第六、七講 病態的靈魂
健全心態與悔罪。健全心態的哲學本質上是多元主義的。病理的心態——它的兩個程度。每個人的痛覺閾限不同。自然的福利不牢靠。每人一生中的失敗或虛幻的成功。一切純粹的自然主義都是悲觀的。古希臘羅馬人的觀點毫無希望。病態的不幸。“快感缺乏癥”。牢騷憂郁癥。生活趣味是純粹的恩賜。失了生活趣味使物質世界看上去大不相同。托爾斯泰。班揚。阿萊因。病態的恐怖。這種病態需要一個超自然的宗教才能解脫。健全心態與病態的對立。罪惡問題無法逃避。
第八講 分裂的自我及其統一過程
第九講 皈依
第十講 皈依(結論)
第十一、十二、十三講 聖徒性
第十四、十五講 聖徒性的價值
第十六、十七講 神秘主義
第十八講 哲學
第十九講 其他特性
第二十講 結論
後記
索引
 

假如我不曾有幸應愛丁堡大學之聘,主持吉福德講座(Gifford Lecturer),講授自然宗教,恐怕絕不會寫這本書。因為這一聘任,我必須講授兩門課程,每門十講;我在尋找這兩個講題蚶,發覺第一門課可以是描述性的,題為“人的宗教欲望”(Man’s Religious Appetite),第二門可以是形上學的,題為“以哲學滿足這些欲望”。可是,當我下筆對,一旦涉及心理學問題,內容出乎意料地多;因此,第二個講題就完圭擱置了。現在,這二十講都是描寫人們的宗教性格。在第二十講,衰牆示(並非表述)了我個人的哲學結論;哪位讀者想直接了解它們,可以翻看那一講的最後兩大段及本書的後記。我希望將來我能以更書白的方式闡述這些結論。

我相信,與單純佔有抽象公式(不管多麼深刻)相比,博識種種特刑往往使我們更精明,所以,我這些演講充滿了具體的例證,並且,這些例證都是從宗教悛情比較極端的表現中選取來的。因此,有些讀者恐怕還沒有將書讀過一半,就覺得我所提供的是這一主題的諷剎畫壕︰他倪會說,這種到了抽搐地步的虔誠,並非正常的心理。不過,假丁七們耐心讀完這本書,我相信,這種不良的印象將煙消雲散。因為詿毒兒,我把宗教沖動與校正過激行為的常識原則結合起來,讓每位讀者自己下結論,無論多麼溫和的結論,完全隨其所願。

我在撰寫這些演講時得到不少人的幫助,對他們致以深深的謝意︰斯坦福大學的斯塔柏克(Edwin D.Starbuck)教授,他把廣泛搜集的豐富的手寫材料讓給我;東諾斯菲爾德的藍金(Henry W.Rankin)是我未曾謀面,但經過考驗的朋友,我有一些寶貴的信息來源于他;日內瓦的伏盧諾(Theodore Flournoy),牛津的席勒(Canning Schiller),以及我的同事藍德(Benjamin Rand),為我提供了文獻;還有同事米勒(Dickinson S.Miller)和我的一些朋友,紐約的瓦德(Thomas Wren Ward)、最近住在克拉科的魯托斯拉甫斯基(Wincenty Lutoslawski),都給了我重要的提示和忠告。最後,我對住在基恩谷上格倫莫拉的戴衛森(Thomas Davidson)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他不幸去世,我曾與他談過話,並利用他的書。

于哈佛大學
1920年3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