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細致闡述漢口作為商業中樞對有關地區各種商品集散轉輸起著總攬大局的作用,特別對商業行會的發展作了詳盡的論證與精辟的分析。
該書分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的標題為漢口「商業中心」,分章敘述1.19世紀的漢口;2.漢口的商務;3.鹽務貿易;4.茶業貿易;5.漢口的信貸與金融;6.政府與商業。第二部分為「城市社會組織」,分述7.鄉籍在一個城市外來客民中的意義;8.行會結構;9.行會職能;10.行會與地方政府。本書的書首有城市研究理論的導言,書未有漢口商業行會形成了政治力量的結語。
 

目錄

緒論:歐洲與中國歷史上的城市
第一部分 商業中心
第1章 19世紀的漢口
一、武漢三鎮
二、市容印象
三、漢口早期的歷史
四、行政管理
五、人口
六、「漢口旅寓」:西方勢力出現的影響
第2章 漢口的貿易
一、漢口貿易的類型:全國性市場
二、漢口貿易的類型:地方體系
三、商業的運營
四、貿易轉型?
第3章 鹽貿易
一、「綱」、「票」制度
二、漢口銷區的鹽走私
三、太平軍占領前的漢口鹽市
四、太平天國運動後的漢口鹽市
五、鹽業的商人組織
六、結語:鹽貿易與地方社會
第4章 茶葉貿易
一、茶葉外貿的來龍去脈
二、1861年漢口茶葉市場的開放
三、漢口茶葉貿易的結構,1861—1889
四、茶葉貿易中的集體組織
五、1883年聯合拒售茶葉事件及其後果
六、漢口茶葉貿易的危機
七、結語:茶葉貿易與地方社會
第5章 漢口的信貸與金融
一、金融機構
二、信用和債務
三、漢口金融領域的規章制度與組織
四、結語:信貸、商業和社會
第6章 國家與商業
一、運輸稅
二、官方經紀人:財稅與控制
三、商業稅收的其他渠道
四、湖北省商業政策的形成
五、商人和官僚:個人利益的結合
六、結語:勾結還是沖突?
第二部分 城市的社會組織
第7章 移民城市的地方根源
一、移居城市的三種類型
二、漢口的地方群體
三、籍貫及與家鄉的聯系
四、地方來源是漢口社會秩序建立的原則
五、出生地、居住地和社會變遷
第8章 行會結構
一、行會的稱謂與正式地位
二、地緣組織
三、業緣組織
四、結構變化的趨勢
五、結構變化和組織發展
六、結構革新的進程
第9章 行會功能
一、文化功能
二、商業功能
三、團體功能
四、社會服務功能
 

纂修清史是我國新世紀標志性的文化工程,它包括3 000余萬字的清史主體工程及文獻、檔案整理和編譯工作。廣大史學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清史編纂工作,科學總結歷史經驗,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世界各國從分散發展到趨於一體,大抵從15世紀、16世紀開始,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和世界體系。清朝從1644年到1912年共延續了268年,這是世界歷史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的轉折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清王朝卻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閉關自守,使封建社會的中國越來越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洋槍洋炮面前不堪一擊;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在18世紀世界歷史的大變局中,康乾盛世不過是中國封建社會「落日的輝煌」,而到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後,清朝日益衰頹,已奏起了「落日的挽歌」。因此,研究清史,確定它的基本內容,以及確定研究它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時,不能脫離清王朝社會發展過程中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在編纂清史時要有世界眼光,這已是廣大史學工作者的共識。不僅要把清史放到世界歷史的范疇中去分析、研究和評價,既要著眼中國歷史的發展,又要聯系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而且還要放眼世界,博采眾長,搜集和積累世界各國人士關於清代中國的大量記載,汲取外國清史研究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正是從這一基本認識出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決定編輯出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以下簡稱「編譯叢刊」)。
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國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觸。後來中國的大門一度被關閉而後又被強行打開,這期間,外國的傳教士、商人、外交官、軍隊、探險家、科學考察隊蜂擁而來,東方古國的一切都使他們感到驚奇。基於種種不同的目的,他們記錄下在華的所見所聞。這些記錄數量浩瀚,積存在世界各國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或私人手中,成為了解清代近三個世紀歷史的珍貴資料。由於西方人士觀察、思考和寫作習慣與中國人不同,他們的記載比較具體、廣泛,比較注重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方面,因而補充了中國史料記載的不足。「編譯叢刊」將從中選取若干重要資料譯介給國內的讀者;對早年問世的具有開拓性、奠基性價值,但不為中國學術界所熟知的作品,我們也將同樣給予關注;此外,對反映當代國外清史研究新的學術思潮、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和重要成果的學術專著,「編譯叢刊」也將及時地介紹給中國學術界。
從中國史學的歷史與現實出發,有選擇地介紹國外新史學的一些理論與方法是必要的。如西方歷史學家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史學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了」,主要是強調擴大歷史學家的視野,拓寬歷史研究的選題;又如提倡「自下而上看的歷史學」,努力將社會精英的歷史變成社會大眾的歷史,將千百年來隱藏在歷史幕後的社會大眾推上歷史的前台。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史研究整體化趨勢的推動下,出現了一系列歷史學分支學科,如社會史、人口史、民俗史、新經濟史、新政治史、心理史、社會生態史、環境史、婦女史、城市史、家庭史等等,對於纂修清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這些都將在「編譯叢刊」的作品中有所體現。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間不斷交流和融合的歷史。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是通過與異質文化的對話和交流獲得營養,從而不斷發展壯大。纂修清史必須排除閉關自守的文化排外主義的干擾,破除中西對立的僵化思維方式,以開放的胸襟、兼容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對待國外清史研究的一切成果,因為它們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願「編譯叢刊」在新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的廣闊背景下,作為一座科學的橋梁、友誼的橋梁,為纂修清史做出更多的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