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研究指要

宗教研究指要
定價:234
NT $ 204
  • 作者:張志剛/主/編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92210
  • ISBN13:9787301092217
  • 裝訂:平裝 / 48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部教材的出版是我國宗教學學科建設二十余年來的一個新的成就。它的出版必將吸引全國宗教學術界和宗教系所的注意,使大家的眼楮為之一亮。

本書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和優點,這就是各篇章的作者,如方立天教授、牟鐘鑒教授、金宜久教授、卓新平教授,都是中國在這方面的權威學者。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卓越的學術貢獻,由他們執筆的這些章節,應該說體現了我國宗教學界現在所能達到的高水平。

這本教材由“三編”構成,即“宗教史研究”、“宗教學研究”和“當代中國宗教研究”。此種結構安排主要是為了適合“宗教學教學和研究之中國國情”。首先,從國內外大學宗教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來看,一般要先上一門導論性的或概論式的課程,可問題在于,絕大多數學生尚不具備全面且系統的宗教史知識,因而第一編的內容便不可或缺了。這部分由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引介的歷史背景知識,不僅僅有助于初學者跨入宗教研究的門檻,即使對本專業的學者或教師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來說也是難得的“參考綱要”。
 

目錄


編者序
第一編 宗教史研究
第一章 佛教
一 佛教的創立、演變與傳播
二 佛教的典籍、教義、制度和儀軌
三 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四 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第二章 道教
一 道教的形成和演變
二 道教的經典、教義、宮觀、道術與齋醮科儀述要
三 道教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
四 道教研究概述
第三章 猶太教
一 猶太教的起源、形成和歷史沿革
二 猶太教的主要經典、信條和習俗
三 猶太教的影響
四 猶太教的研究現狀
第四章 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
一 基督教的形成與發展
二 基督教的經典、教義、聖禮和教制
三 基督教對世界歷史文化的影響
四 基督教研究概述
第五章 伊斯蘭教
一 伊斯蘭教的興起與傳播
二 伊斯蘭教的經典、教義和禮儀制度
三 伊斯蘭教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
四 伊斯蘭教研究現狀
第六章 新興宗教
一 新興宗教概論
二 新興宗教與現代社會
三 新興宗教的組織結構
四 新興宗教的未來
第二編 宗教學研究
第七章 宗教學的形成
一 宗教學的形成背景
二 倡導者的學術主張
三 學科概況和研究意義
第八章 宗教人類學
一 宗教人類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 宗教人類學的基本框架
三 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形態
四 創生性宗教
五 靈魂觀念與神靈觀念
六 宗教儀式的基本要求
七 宗教運動與社會變革
第九章 宗教社會學
第十章 宗教哲學
第十一章 宗教文化學
第三編 當代中國宗教研究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宗教概況
第十三章 現行宗教政策法規
第十四昌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張志剛教授主編的教育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宗教研究指要》就要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這是我國宗教學學科建設二十余年來的一個新成就,它說明我國“文革”結束以來出現的研究宗教學的熱潮日益走向深入和發展。只要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百余年來宗教學術研究在中國社會和學界步履維艱的歷程,並與當今宗教學發展的盛況做點比較,就可比較清晰地理解到我的上述說法並非夸大其詞。

宗教學,作為一門具有科學意義的人文學科,產生于19世紀下半世紀的西歐。從一開始,這門新學科的奠基人就把人類社會的一切宗教視為學術研究的對象,而不是信仰的對象,並應用理智的態度和實證的方法對之進行客觀的比較性研究,以此來揭示宗教的本質、特性和功能,並努力探索人類宗教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軌跡與規律。在其進一步的發展中,不同的宗教學者先後應用各具特性的理論與方法來解讀或詮釋各種宗教現象,從而形成了一個接一個各具特性的宗教學的分支學科,如宗教人類學、宗教心理學、宗教社會學、宗教現象學、宗教史學以及宗教哲學,出現千帆競渡、百家爭鳴的盛況。

在中國,近現代的西方宗教學是隨著清末開始的西學東漸過程而逐漸引進過來的。這個過程進展得很緩慢,成效也不甚顯著。截至民國時代在大陸的終結,除了少數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和哲學家偶爾涉足這個領域,或譯介幾本西方宗教學的著作,或發表幾篇淺嘗輒止的文章以外,學術界幾乎沒有出現一個稱得上宗教學專家的專業學者。大學里沒有開設過宗教學的講席和課程,社會上沒有宗教學者討論和交流學術的宗教學會,也沒有創辦過一份發表宗教學論文的專業性刊物。舊中國留給我們宗教學界的這份“遺產”,實在是相當可憐的。

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由于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近現代的西方宗教學被斥之為“資產階級偽科學”,從學術之林清掃了出去。在哲學和歷史學範圍內,雖可見到一些零零星星的有關宗教問題的論述,但它們大多都已變形為無神論的宣傳教育,成為促使宗教消亡的革命運動的一部分。這種反宗教斗爭在十年“文革”達于高潮的極點。宗教本身成了破“四舊”的典型對象;宗教界成了“牛鬼蛇神”;1963年剛剛建立起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的第一批宗教研究工作者不得不戴上“紅衛兵”的袖章,去從事掃除“四舊”的政治斗爭。如果說,舊中國留下的宗教學“遺產”只是可憐的“少”,那麼,“文革”的風暴則將這少得可憐的遺產徹底摧毀,掃地以盡。至今念及于此,仍有“不堪回首話當年”的欷之感。

“文革”之後,我們終于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5年是中國整個學術界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和學界明確提出了建立“宗教學”的口號。在這種大好形勢的鼓舞下,宗教學術界展現出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氣象,出現了真正的繁榮。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宗教學術研究的隊伍和機構擴大了。

(二)建立起了全國性的宗教學會以及地方性、分支性的宗教研究學會。

(三)創辦了專業性宗教學術刊物。

(四)大量出版宗教學術專著和介紹宗教知識的讀物。

(五)建立起了培養宗教學術研究人材和宗教實際工作者的教育機制。

我認為,上述五點中,第五點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建立起了這樣的培育人材的教育機制,才有可能保證人材的不斷涌現和宗教學術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攀登新的學術高峰。1978年,國家恢復研究生學位制度。我所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開始招收研究生。在培養研究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突出地感受到一個問題︰由于我國大學中從未開設過宗教學的課程,也沒有相關的系科設置,報考攻讀宗教學學位的研究生大多來自在大學中學習哲學、歷史和外語者,這就使他們不得不在有限的三年學時內把精力花在從頭學習宗教學和宗教史的基本知識方面,這勢必對專業研究的深度和高度方面造成不利的影響。有鑒于此,我們曾多次通過當時的世界宗教研究所領導向國家教育部建議,在北京大學哲學系開辦宗教學專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教育部終于接受此議。于是,甸有史以來第一個大學本科宗教學專業在北京大學誕生了。在我國宗教學發展的歷史卷頁上,這件事是值得大書一筆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