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方思想經典即使都譯成了漢語,不等于漢語學界有了解讀能力。西學典籍的漢譯歷史雖然僅僅百年,積累已經不菲,學界的讀解似乎仍然在吃夾生飯——甚至吃生米,消化不了。翻譯西方學界詮釋西學經典的論著,充分利用西方學界整理舊故的穩妥成就,妄自尊大庚續清末以來學界理解西方思想傳統的未竟之業意義重大。譯界並非不熱心翻譯西方學界的研究論著,甚至不乏龐大譯叢之舉。顯而易見的是,這類翻譯的選題基本上停留在通史或評傳階段,未能向有解釋深度的細讀方面邁進。設計這套“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旨在推進學界對西方思想大傳統的深度理解。選題除顧及諸多亟待填補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經典著作的翻譯),尤其注重選擇思想大家和篤行純學的思想史家對經典的解讀。

《羅馬史釋義》思想恢奇、識見高超、文風剔透,堅守啟示神學的立場,與保羅、奧古斯丁、路德、基爾克果等基督教思想大智慧俎豆相承,辨析所至,極于毫芒。巴特的文學素養很高,在《羅馬書釋義》中不僅對德語詩人荷爾德林、諾瓦利斯以及尼采的文句化用神奇,連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梅烈日科夫斯基的作品也信手拈來,皆成佳構。《羅馬書釋義》不僅思想深邃,且是美文,堪稱德語文學史上的散文杰作,讀德文原著在語言上是享受,讀漢語譯本亦應是語言上的享受。
 

目錄

中譯本序 劉小楓
中譯本導言 張賢勇
初版說明
新版說明
初版前言
再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四版前言
第五版前言
第六版前言
第一章(上) 入門
致讀者(1:1—7)
個人性的(1:8—15)
實義(1:16—17)
第二章(下) 黑夜
肇因(1:18—21)
後果(1:22—32)
第二章 人之義
審判者(2:1—13)
審判庭(2:14—29)
第三章 上帝之義
律法(3:1—20)
耶酥(3:21—26)
唯獨靠信仰(3:27—30)
第四章 歷史的聲音
信仰是奇跡(3:31—4:8)
信仰是開端(4:9—12)
信仰是創造(4:13—17a)
歷史的效用(4:17b—25)
第五章 臨近的日子
新人(5:1—11)
新世界(5:12—21)
第六章 恩典
復活的力量(6:1—11)
服從的力量(6:12—23)
第七章 自由
宗教的局限(7:1—6)
宗教的意義(7:7—13)
宗教的現實(7:14—25)
第八章 聖靈
決定(8:1—10)
真理(8:11—27)
愛(8:28—39)
第九章 教會的困境
團契(9:1—5)
雅各的上帝(9:6—13)
以掃的上帝(9:14—29)
第十章 教會的過失
認識的危機(9:30—10:3)
黑暗中的光明(10:4—21)
第十一章 教會的希望
上帝的一體性(11:1—10)
致局外人(11:11—24)
目標(11:25—36)
第十二至十五章 巨大的困擾
倫理問題(12:1—2)
前提(12:3—8)
積極的可能性(12:9—15)
消極的可能性(12:16—20)
巨大的消極可能性(12:21—13:7)
巨大的積極可能性(13:8—14)
自由生活嘗試的危機(14:1—15:13)
第十五至十六章 使徒與團體
《聖經》章節索引(邊碼)
人名與術語索引(邊碼)
 

基督教會形成初期,保羅給一些地方的信眾寫過好些書信,其中一些後來成為基督教會聖典《新約全書》中的重要篇章。所謂《羅馬書》就是保羅給當時在羅馬的一些信眾寫的一封信,在保羅書信中思想含量最豐富,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基督教思想史上的歷代大家幾乎無一例外給這封書信作過注疏。巴特(Karl Barth)的《羅馬書釋義》作為現代化處境中的《羅馬書》義疏不僅是可垂奕世的神學名著,亦屬20世紀學術思想領域里曠世孤星一類的大著。20世紀的歐洲思想史幾乎不會提到純粹的神學家,神學思想似乎已與20世紀文化思想的風雲詭譎無關,哲學、社會、經濟、政治論說佔據了文化思想領域,神學論說要麼成了其佐料,要麼只是教會圈內的思想事件。巴特的《羅馬書釋義》是少數例外之一,此著1919年出版時,即產生廣泛的思想震撼,精神效力被及整個思想文化界,為神學思想在現代思想史上爭得角倚鼎峙之地。其他神學家的大著乃至巴特後來的大著,都未能有此席地(卷帙浩然的《教會教義學》的影響就沒有逾出神學界)——古典政治哲學史家施特勞斯在晚年還特別對學生們提到,巴特的《羅馬書釋義。對非神學專業的人也很有益。

在回顧自己的神學生涯時巴特曾寫道︰

我從未想過要進入學術生涯,我想成為牧師……在做牧養事工時,我傾力關注的當然是《聖經》,于是,我著手寫這部《羅馬書》義疏。但我絕沒有把它當作一篇博士論文來寫,只是直敘胸臆。

《羅馬書釋義》思想恢奇、識見高超、文風剔透,堅守啟示神學的立場,與保羅、奧古斯丁、路德、基爾克果等基督教思想大適齡俎豆相承,辨析所至,極于毫芒。巴特的文學素養很高,在《羅馬書釋義》中不僅對德語詩人荷爾德林、諾瓦利斯以及尼采的文句化用神奇,連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梅烈日科夫斯基的作品也信手拈來,皆成佳構。《羅馬書釋義》不僅思想深邃,且是美文,堪稱德語文學史上的散文杰作,讀德文原著在語言上是享受,讀漢語譯本亦應是語言上的享受。所以,本書雖位列筆者1993年在香港創設的“歷代基督教思想學術文庫”(�多)譯計劃之首,卻遲遲未敢輕許譯約。

我與魏育青博士雖1993年初春才在瑞士巴塞爾謀面,但1986年已開始合作。我約請他譯的作品大都是帶文學色彩的思想著述(舍勒、托馬斯‧曼、里爾克、特拉克爾),這類文體的著作漢譯難度最大。最令我欣佩甚至驚訝的,是他應約譯布洛赫《希望原理》L卷3中論基督宗教的章節(見拙編:《二十世紀西方宗教哲學文選》,下卷,上海三聯版,1991)——布洛赫文風既艱澀又瑰美,實為哲理散文,德語學界公認難讀,遑論漢譯。魏博士譯筆不僅信、達,而且雅。從一開始,我就屬意魏博士能承譯《羅馬書釋義》。其時,已在德國科隆大學教育學系獲得學位的魏博士正做博士後研究,無暇顧及。我耐心等待。1995年,魏博士完成博士後研究返滬任教,即承譯本書。如今,漢譯本呈于讀者面前,譯品如何,讀者可鑒。我則要恭賀魏博士,這是成功的、可傳世的譯作。(原書所用德文本《聖經》與中文和合本《聖經》在文句上多有出入。為使譯文與中文和合本文句相扣,魏博士盡了最大的努力。實在難以緊扣之處,則加注說明。)

1990年,巴特檔案館館長H.Stoevesandt博士贈我《羅馬書釋義》修訂本第15版(1989)重排本(以前均為德文花體字版),漢譯本即據此版本(�多)譯。書中的長段拉丁文引文,特請李秋零教授(�多)譯;書中十余處原注細究《羅馬書》希臘文原文的詞品,特請在美國專治新約修辭學的楊克勤教授作疏,以便讀者更加究竟。同門師弟張賢勇教授在神學思想史方面造詣宏博,治學精審,素為敬佩,特約請他撰述中譯本導言,凡此種種悉心安排,無不為使巴特這部杰作的漢譯盡可能不負原璧。

筆者在八十年代末即夢寐《羅馬書釋義》漢譯要一,值巴特忌辰三十周年之際,夢想成真,刊行繁體字版。眼下這個簡體字版經譯者重新校閱,訂正了繁體字版中的訛誤。現任巴特檔案館館長為我們獲得該書簡體字版權提供了幫助,謹此致謝。

劉小楓
2004年12月
于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