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諾貝爾科學獎的幕後

權謀︰諾貝爾科學獎的幕後
定價:252
NT $ 219
 

內容簡介

本書是針對一般讀者的,並滿足許多科學家的好奇心,同時也希望獲得科學史同行們的認可。一切作者都必須在材料的取舍間作此折衷,否則他們的理想作品只能永遠是個美麗的理想。在將多年辛苦研究成果轉化成一本可讀的書時,我不得不對學術專著進行更多的簡化、壓縮,將許多資料留在卡片上和數據庫中。

本書的正文是一個完整的敘述;檔案資料、分析所根據的文獻的細節以及專家學者們可能有興趣的更多的細節,都安排在書末的注釋中。

本書的重心是討論負責頒獎的人物,討論他們選擇獲獎人的程序。對獲獎者更全面的傳記資料和他們的重要工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不是這個題目的蓋棺之作;它的目的在于,引起對諾貝爾獎及其意義、價值的新的思考和討論。
 

目錄

前言
作者說明及致謝
引言 非凡的優異
1 諾貝爾獎和它的歷史
2 作為一種建制的科學
3 訪問外國︰一個介紹
第一篇 每一次頒獎都會引起無休止的爭羰
1897-1914年,諾貝爾獎的開始
第一章 我所能想得出來的使用一份遺產的最愚蠢方式!
保持諾貝爾的理想
1.1 諾貝爾的遺產
1.2 幫助夢想者還是陰謀者?
1.3 把零星碎片拼起來
1.4 談判的遺產
1.5 誰在負責?
第二章 分崩離析
不顧一切地追求化學上的共識
2.1 團結就是力量
2.2 擺平老前輩
2.3 干掉彼此的侯選人
第三章 與我自己專業密切相關者優先
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的偏見
3.1 物理學中的實驗主義偏見
3.2 煩惱和悲傷︰一種斗爭文化
第四章 每個諾貝爾獎都可比擬為一面瑞典國籍
皇科院的特權——選優
4.1 把標準降到……連我們自己的人都能得獎
4.2 皇家瑞典的皇室和大排檔的國家
第二篇 難道瑞典科學院……對一切都听而不聞、視而不見、渾然不知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偏向的中立和諾貝爾夢想的終結
第五章 諾貝爾獎在戰時應該照常頒發嗎?
1914-1915年,中立之文化政治
5.1 1914年︰利已的中立?
5.2 1915年︰一個立場的選定
第六章 傷口仍在滴血的時候!
諾貝爾的激情︰1916-1919年,保衛文化
6.1 確定諾貝爾的新角色
6.2 1917年︰試目以待
6.3 1918年︰為戰後作準備
6.4 1919年︰開始的終了
6.5 諾貝爾獎和皇科院蒙羞
第三篇 烏普薩拉的小教皇們
第七章 絕不能讓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
第八章 坐在諾貝爾委員會上,猶如坐在流沙上紀律和不滿
第九章 皇科院中的喧囂
第四篇 別殺彈鋼琴的,他正盡力而為
第十章 十足心胸狹窄之人進入委員會
第十一章 三思而行
第五篇 可恥的交易
第十二章 讓人眩惑的方言
第十三章 完全缺乏一個明晰而客觀的標準
第十四章 聖殿騎士們
結語 深入的反思
附錄一 1901-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化學獎獲獎人
附錄二 1900-1951年委員會成員
附錄三 獎金金額
注釋
譯後記
 

我很榮幸能將我的書介紹給中國的讀者。近年來,中國已開始重新考慮科學技術在國家發展上的重要性。雖然沒有第一手的資料,但我感覺到中國科學已經進人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在研究的優先問題和建立一個現代的研究文化上,科學界和政府部門已經展開了討論和爭辯。促進科學界更好地利用人力資源為中國社會謀幸福,推動普遍的知識進步,當然是一項很艱巨的使命。但是同樣重要的是︰面對這個太好的發展機會時,中國科學家應當采取什麼樣的價值觀,如何看待和認識自己。

諾貝爾獎常被認為與優異和國際榮譽同義,在有些人心目中,爭取得獎似乎就是一個研究工作者和國家科學界的最高目標。有些國家的官員在制定他們的科學政策時就以獲獎為目的。一些雄心勃勃的科學家將他們的工作計劃和夢想建立在一個期望上︰有朝一日會被邀請到斯德哥爾摩去,從瑞典國王手中接受一枚諾貝爾獎章。可是我們對諾貝爾獎究竟知道多少呢?對一位科學家或一個國家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對很多讀者來說,這本書也許充滿了驚奇,使他們耳目一新。在中國及其他地方,人們普遍有一種信念︰諾貝爾獎用一種客觀、公正的方法來判定科學中絕對最好的成就,至少在它所認可的領域,如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醫學內。在本書中,我利用已經公開的官方檔案資料,重新回顧了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和化學委員會從1901年到1950年的會議的議程。我的發現有助于我們了解諾貝爾獎的真實意義,讓我們能更正確地衡量人們對諾貝爾獎盲目崇拜是否明智。

人們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對諾貝爾金質獎章歡呼雀躍,到了今天仍然有增無減。直到最近,諾貝爾獎檔案才解密。長期以來,由于不知道誰提名諾貝爾獎獲獎人,誰評定獲獎人,認真探討諾貝爾獎是不可能的。本書詳細說明了為什麼諾貝爾獎章刻畫了人們的脆弱,為考慮諾貝爾獎對中國科岢的意義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獲獎從來就不是一個自動程序,不是已然達到神奇層次成就所帶來的回報。

本書顯示︰瑞典委員們自身對科學的認識嚴重影響評審的結果。他們的判斷、偏好和興趣不可避免地摻人他們的工作。有些委員力求公正,也有一些試圖謀求私利。但即使當事人能超越偏見9選擇獲獎人仍然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作。委員們偶爾也承認,有時候好幾位候選人都具有得獎資格。在本書中可以看到,我們沒有理由相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就是一群“最佳”的科學家。有些 世紀最偉大的智識成就,並沒有被斯德哥爾摩所認可。

那麼,為什麼人們如此崇拜諾貝爾獎呢?本書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指出,我們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從一開始就出現了一幫崇拜者,這與新聞媒體對它的高度關注不無關系,它激起了人們的興趣和幻想。這種崇拜並不是建立在獲獎者本身非凡的優異上,而多半是建立在由于諾貝爾獎所帶來的名聲、地位和許多連帶的利益上。各國科學界的帶頭人欣然加入這個行列,隨後各種與諾貝爾獎有利害關系的團體和機構更加擴大了這個群體。

也許當諾貝爾獎的神秘性降低後,我們可能對科學生活的真正意義有更好的了解。無論諾貝爾本人心中對“為人類造福”有什麼想法,他絕不願意看到他的獎被用來獲得狹隘的專業利益,或為研究機構和國家做廣告。難道科學的靈魂就是新發現的競賽嗎?科學所賦予人類社會的,比對諾貝爾獎的追求要豐富得多。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