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產”(producing)的關注,源自馬克思主義傳統,正是在生產環節,馬克思發現了資本增殖的秘密。馬克思之後,“生產”獲得更豐富的內涵︰文化領域是知識生產,精神領域是欲望生產,政治領域是權力生產,社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生產機器——而所謂“消費社會”不過是它的一個反諷性注釋。“生產”,成為診斷當代社會的關鍵詞。
另一方面,”生產”這個詞對于今日中國人而言似乎別具意味︰我們曾經身陷“生產”之籠,如今,我們期待這個迷失在歷史深處的詞語重新獲得活力。當然,詞語自有其命運,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邀請。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生產”的內在語義,就是生成,流變,活力,它符合當代知識分子的氣質︰永不停息地思考和批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生產”是批判和思想的基本特征。
-
外國檔案事業史(第四版)
$339 -
安全系統學導論
$360 -
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8)
$480 -
網絡效應:浪漫主義、資本主義與互聯網
$355 -
建築工程資料管理實訓(第3版)
$219 -
大眾的反叛
$256 -
貨幣哲學
$465 -
士者弘毅
$256 -
人類社會的360個奧秘(高清手繪版)
$208 -
布爾迪厄文化再生產理論導論
$412 -
傳統的發明
$356 -
「三大變革」引領世界經濟新周期之變(英文版)
$365 -
樂觀而不絕望
$232 -
什麼是民粹主義?
$256 -
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圖書館
$825 -
首都發展核心要義研究:基於世界級城市群的視角
$412 -
《新周刊》2018年度佳作·江湖不急,未來可期
$277 -
護士的故事
$292 -
柏拉圖早期對話中的探究結構
$322 -
資本主義的未來
$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