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理性與歷史:蕭公權的學術與思想

憲政、理性與歷史:蕭公權的學術與思想
定價:108
NT $ 94
  • 作者:張允起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9681X
  • ISBN13:9787301096819
  • 裝訂:149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不同於一般的知識分子問題研究或政治思想史研究,而更接近學術史研究的范疇。因此,在關注研究對象作為政治學者與知識分子這兩重身份的同時,更側重其學術的一面。本書有兩個目的:其一,具體考察蕭公權的政治理論、政治思想史、中國歷史研究的學術其政治判斷的具體內容;其二,追蹤其學術研究與西方現代政治理論及西政治學者的關系,思考其政治學研究與政治判斷背後隱蔽的思維方式 與方法論特征,闡明其政治學研究的基本立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本書將依時間順序考察、分析其主要著述及其學術思想。
 

目錄

序 家庭環境與學術背景
第一章 憲政的倫理基礎:《政治多元論》及西方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節《政治多元論》的寫作背景
一、中國政治學界與政治多元論
二、美國政治學界與政治多元論
第二節 主權國家與市民社會:《政治多元論》的主要內容與特色
第三節《政治多元論》的影響、評價及其研究方法論
第二章 理念與現實之間:一個政治學者的政治思慮
第一節 學術與政治
第二節 一個政治學者的政治判斷
一、憲政與「訓政」
二、選舉、政黨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
三、外交、國防、國際政治
第三節 「自由社會主義」的理念
一、兩種「民主」
二、「自由社會主義」的內涵
三、「遂生達意」的自由觀
第三章 反思傳統:《中國政治思想史》與中國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節 《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寫作背景
第二節《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內容與特色
一、本書的結構與時代划分
二、《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內容、學術思想及其特色
第三節 中國政治思想研究的問題意識與方法論
第四章 歷史研究的新視野:拓展清史研究的問題意識
第一節 帝制中國鄉村統治研究
一、准備階段的治學方法論
二、《中國鄉村》的核心內容與問題意識
三、帝制中國鄉村統治研究的持續及其意
第二節 戊戌維新的立體像
第三節 康有為研究的意圖與意義
一、重新評價康有為
二、《現代中國與新世界》的主要內容與問題意識
三、康有為研究的意義與蕭公權的文明觀
跋「綜合」的問題:政治學研究的第三條道路
 

家庭環境與學術背景

蕭公權1897年11月29日生於江西省南安縣。在他出生大約一個月后母親便因病去世。六歲時他改伯父帶到四媽省西部的崇慶州,從此遠離故鄉。蕭氏家族歷史悠久,恪守中國傳統習俗,或從事農耕,或致力科舉。這一家族於光緒中葉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怡豐號」的商號在當時頗具盛名。蕭公權的伯父幼年時代開始學習商業,四十多歲時就任「怡豐號」重慶分店經理,勵精圖治。伯父對蕭公權的教育極為熱心,不惜重金聘請家庭教師。蕭公權在六歲時開始學習《史鑒節要》、《地球韻言》、《聲律啟蒙》、《千家詩》。其后,在學習《論語》、《孟子》、《國語》等的同時,還學了一段英文和日文。十二歲時他還偷偷讀過在父親遺物中發現的《民報》。

少年時代對蕭公權影晌較大的是他的家庭教師何篤貞。在何師為期五年的悉心教導下,他不僅通讀了《十三經》,精讀了《綱鑒易知錄》,還養成博覽的習慣與作文的能力。何師雖不主張「保皇」,卻頗尊孔。每天,蕭公權與他的兩個堂姊妹先向「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深鞠一躬,再向老師行禮,然后才開始上課。聽到宰亥革命的消息以后,何師以「革命菲叛逆罪」為題,讓學生寫作時事評論。蕭公權留美期間,何師還常與他通信,並以「通古今,貫中西」相勉。

1915年,蕭公權從四川來到上海,成為上海中圄基督教青年會中學三年級學生。當時的他雖然國文頗佳,英文卻很棘手。因為學校的教材與授課大多使用英文,他便把主要精力放在英文的學習上,一年后便能夠用英文寫作了。在學期間,他還抱着「信仰自由」的立場,與其他學生一起反對過校方強制施行的基督教禮拜。

1918年8月,蕭公權考人當時作為留美預備學校的清華學校,成為高等科三年級學生。在學期間,他向《清華周刊》投稿,參加五四運動,還編輯過《民鍾》日報。不過,當時的他既反對「打倒孔家店」,也反對「全盤西化」,認為「救國必先讀書」。

1920年,二十四歲的蕭公權開始了為期六年的留美生涯。滯美期間,他起初就讀於密蘇里大學,在政治學者薩拜因(G.H.Sabine)教授的示意與指導下,完成了有關政治多元論的碩士論文。其后,他放棄到哈佛大學學習的機會,在薩拜因教授的推薦下,選擇薩氏的母校康柰爾大學,從師哲學家狄理(Frank Thilly)教授,專心從事政治哲學的研究。在此期間,他除了深入研習「德國唯心論哲學」、「形而上學」、「倫理與政治」、「美學」、「希臘哲學」、「英國哲學」等課程,出色完成博士論文《政治多元論》,還利用課外時間學習了小提琴、鋼琴、音樂理論、作曲技巧、水彩畫、油畫等。他認為,只有南宋以后的理學家才教人「正襟危坐」,其實中國古代教育中的「六藝」當中即包括「樂教」,孔子本人也曾彈琴放歌。蕭氏長於古典詩詞,曾與吳宓、朱自清等詩友唱和,結集出版《跡園詩稿》、《畫夢詞》,后合成一冊,名口《小桐陰館詩詞》,收人《蕭公權全集》之二。

1926年他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后,輾轉於中外高等院校,先后執教於南方、國民、南開、東北、燕京、清華、北京、四川、光華、政治、台灣、華盛頓(西雅圖)等大學,從事過法哲學、政治學理論、政治思想史、中國社會制度等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68年5月31日,在結束華盛頓大學最后一次授課之際,他面對擠滿教室的學生,留下了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

當五十六年前一個泰天,名哲學家兼詩人的珊達雅納(George Santayana)正在哈佛大學授課的時候,一只知更鳥飛來站在教室的窗檻上。他注視這鳥一下,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說!「我與陽春有約」(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於是宣布下課,跟着向學校鋅職,退隱著書。他那時年紀還不漓耳十,竟已水心所欲,悠然而逝。我沒有資格學珊達雅納。但我知道一件他不曾聽見的秘密。照十一世紀中國哲學家邵雍計算,世界上的事物,在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后,一一完全重現重演。現在我與你們約定,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后,我們在這間屋子里會面吧。

珊達雅納曾以「蘇格拉底的信徒」(a disciple of Socrates)自居。蕭公權如何評價其人的學術與思想,我們無從知曉,但是從上述講話中不難察覺蕭氏本人對自己長達近四十年的教學生涯的依依眷念之情。他大概對自己作為教師與學者的一生頗感欣慰與自豪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