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全二冊)

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全二冊)
定價:414
NT $ 360
  • 作者:高宣揚
  • 出版日期:2005-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68081
  • ISBN13:9787300068084
  • 裝訂:770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當代法國思想,幾乎成為歐洲和整個西方文化及其基本理淪在當代所發生的一切重大變革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礎。在這一時期,精神分析學、存在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符號淪、詮釋學、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建構主義、新女性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等各種理論思潮先後涌現,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自由創造局面。

當代法國思想,是由一批卓越的法國思想家和優秀的法國知識分子所創造,並不斷充實和發展起來的集體思想產品。列維—斯特勞斯,拉康、羅蘭·巴特、福柯、德里達、利奧塔、鮑德里亞、布迪厄、里克爾、德勒茲┅┅這些光輝名字所隱含的重大歷史意義及其耐整個世界文明的貢獻不言而喻。

本書所要呈現的,是從20世紀中葉到21世紀初的五十年內法國思想的演變歷程,包括它的思考主題、思維模式、論戰過程、重構以及由此導出的各種帶啟發性的重要思想觀點的形成及其實際效果。作者在旅居法國生活、學習和研究的二十多年中,對法國思想和文化耳濡日染,與法國思想家們往來相交。向中國介紹法國當代思想,用法國哲學學會主席雅克·董特的話說,足「再也找不到別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繪出來」了。
 

目錄

自序
雅克·董特序
導論:關於人的命運與西方文化奧秘的思想論戰
 第一節 當代法國思想的獨創性
 第二節 在世界大戰中浴火重生
 第三節 當代法國現象學運動 
 第四節 「三位懷疑大師」的思想啟發
 第五節 人的自我否定:向人文主義挑戰
 第六節 返回自然和日常生活本身
 第七節 揭開語言及其論述的奧秘
 第八節 對於歷史的解構
 第九節 對「現代性」的批判
第一章 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
 前言
 第一節 以「性」和「食」兩大主軸而建構的人類文化
 第二節 親屬關系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神話的結構是人類心靈動作模式的表現形式
 第四節 列維-斯特勞斯的符號論與象征論
第二章 拉康后弗洛伊德主義
 前言:拉康在法國當代思想發展歷程中的關鍵地位
 第一節 對弗洛伊德的超越
 第二節 通過「他者」對潛意識進行語言解構
 第三節 在虛無中無限追求和超越自己的欲望
 第四節 在語言的潛意識意向中探討主體
 第五節 在「俄狄浦斯情結」之外探討主體
 第六節 現實、象征與想象之間的三重結構
 第七節 簡單的結論
第三章 羅蘭·巴特的文化符號論
 第一節 羅蘭·巴特符號論的后結構主義性質 
 第二節 以「零度書寫」彰顯作家的社會職責 
 第三節 在文學評論中探討語言符號的奧秘
 第四節 對於流行文化的符號論研究
 第五節 巴特符號論的后現代意義
第四章 福柯的新尼采主義
 第一節 叛逆細胞充滿全身的「異數」
 第二節 研究主題及作品概述
 第三節 作為事件的「論述」
 第四節 知識考古學的基本意義
 第五節 權力系譜學
 第六節 權力的普遍性與策略性
 第七節 監獄是當代社會的典型縮影
 第八節 自身的技術與規訓策略
 第九節 自身的歷史本體論與生存美學
第五章 德里達反語音中心的解構論
第六章 利奧塔的后現代論述
第七章 鮑德里亞的消費文化批判理論
第八章 布迪厄的結構動力學
第九章 里克爾的反思詮釋學
第十章 德勒茲的混沌哲學
第十一章 女性主義的新篇章 
第十二章 阿蘭·圖雷納的社會運動理論
附錄一:參考文獻
附錄二:外文一中文索引
 

為慶祝2004年中法文化交流年的到來,我將原來曾經在台北由五南出版社出版的《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重新做了增訂和擴充,改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以簡體字出版。

人類歷史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的發展步伐令人驚異地加快。法國思想界在這短短的幾年內,也同樣經歷了新的變化。因此,趁着這次簡體字版出版的新機會,我重新補充了新的內容和資料,使本書更能切合當代法國思想界的新變化狀況。

這本書從資料准備到撰寫的過程,整整經歷了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我本人自1979年移居法國巴黎以來,經過長期耳濡目染的過程,當代法國思想和整個法蘭西文化,已經潛移默化地熏染着我的心靈,成為我的生命和靈魂的一個新的重要組成部分。1989年到台灣東吳大學任教后,我所講授的課程,絕大部分都是圍繞當代法國思想和西方文化。同時,我一直繼續保持同當代法國思想家的聯絡和交往。每年寒暑假及休假期間,我幾乎都在充滿文化氣息的法國土地上度過:我一方面時時訪問當代著名的法國思想家,向他們請教,同他們探討與對話;另一方面,又在法國學術界和文化媒體中,廣泛收集和整理各種有關當代法國思想動態的最新研究資料。這樣一來,在法國二十多年的生活和研究,以及在台灣教學期間對於法國思想的不停頓的探索過程,把我的精神生命帶領到一個新的廣闊境界。如果說,童年時代在印度尼西亞生活和學習期間所形成的早期心靈結構,已同青年時代在中國大陸,特別是在北京大學所受到的教育及「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改造」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前半生精神生命的重要思想基礎的話,那麼,70年代末以來,在法國的學習、研究和生活過程,就為我原有的思想基礎加入了新的更為可貴的成分,以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的精神生命獲得了「重生」,進入康德所說的「成熟」階段,從而開始具備進行自由地獨立思考的能力。

康德早在1784年寫給門德爾松(Moses Mendelsohn,1729—1786)的信中曾說:「所謂『啟蒙』(Aufkhrung;Lumibres),就是人從其自身所造成的不成熟性中解脫出來;不成熟性指的是,在沒有別人引導的情況下,不能獨立使用自己的理智。這種不成熟性是自身造成的,因為它並不是由於自己缺乏理智,而是由於沒有決心和勇氣在沒有他人指導的情況下獨立地使用自己的理智」(Kant,I。1784)。康德特別強調獨立使用自己的理智進行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把它當成人是否完成啟蒙並達到成熟階段的基本標志。雖然康德的這段話,我早在50年代末,在北大學習時就已經熟讀過不止一次,但只有來到法國以后,才真正體會到它的深刻意義。

思想自由對於人來說是何等重要,只有在反復經歷生活磨煉和沉思之后,才能有所領悟。但領悟是一件事,真正將它轉變成自己的精神生命的基本原則,又是另一回事。敢於在任何情況下實現個人思想自由,談何容易。正因為這樣,我才說,即使到法國后,我仍然只能說,自己至多也不過「開始具備進行自由地獨立思考的能力」。敢於自由地進行獨立思考,對我來說,還僅僅是開始。我個人的思想成長經歷,一再地感受到達成「思想成熟」的艱難和曲折。我是在「不惑之年」到達法國的。最近二十多年,表面看來,我的生命已經跨越了孔子所說的「知天命」和「從心所欲」的門坎,並正一步步地邁向「不逾矩」的「古稀之年」。但個人思想和精神生命實際上仍未完全成熟;在許多重大事件和問題面前,往往「惑」然躊躇,無所適從,難於或沒有勇氣作出正確抉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