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新校版)

脈經(新校版)
定價:96
NT $ 84
  • 作者:張帆 點校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948513
  • ISBN13:9787801948519
  • 裝訂:平裝 / 25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脈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脈學專著,為魏晉醫學家王叔和所著,約完成于公元三世紀初,全書共十卷。前九卷分為九十七篇,第十卷未分篇,為手檢圖二十一部。本書以論脈為主,兼論其它診法,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其中還結合臨床闡述了許多辨證論治的重要理論,指出了男女婦孺之異,強調了憑脈參證以診治各種疾病。本書不但是中醫脈學理論的經典之作,而且對中醫的學習、研究以及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脈經》成書較早,歷經輾轉傳抄,故傳本較多。北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根據《脈經》的早期傳本,並考以《素問》、《靈樞》、《難經》、《甲乙》、《傷寒》、《千金》等書整理校之,成十卷九十七篇刊行于世,這是最初的刻本。後又經數次重刊後,逐漸形成兩大系統刊本,後世《脈經》刊本都分屬這兩大系統;一是南宋何大任刊本系統,包括元葉氏廣勤堂刊本、清楊守敬刊本等;二是元代龍興刊本系統,包括清錢熙祚校本、清周學海校本等。一般認為,南宋何大任刊本系統較接近宋版的原貌,故本書點校以該系統為底本的主要參校本。不過龍興刊本系統因其刊行較多流傳較廣,不少學者對其進行了許多校訂工作,故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以明佚名氏影刻南宋何大任本為底本,以清光緒十九年楊守敬復本影印本(上海衛生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影印本)(以下簡稱楊本)、元葉氏廣勤堂刊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第一版影印本)(以下簡稱廣本》、清光緒十七年周學海校本《收于《周氏醫學叢書》,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第一版影印本)(以下簡稱周本)為參校本,並重點參考了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脈經校注》(沈炎南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脈經校釋》(福州市人民醫院校釋)等書。還查閱了《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相關著作,作為旁校和參考。
 

目錄

卷第一
脈形狀指下秘訣第一
平脈早晏法第二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平脈視人大小長短男女逆順法第五
持脈輕重法第六
兩手六脈所主五髒六腑陰陽逆順第七
辨髒腑病脈陰陽大法第八
辨脈陰陽大法第九
平虛實第十
縱橫逆順伏匿脈第十一
辨災怪恐怖雜脈第十二
遲疾短長雜脈法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脈第十四
診病將差難已脈第十五
卷第二
平三關陰陽二十四氣脈第一
平人迎神門氣口前後脈第二
平三關病候並治宜第三
平奇經八脈病第四
卷第三
肝膽部第一
心小腸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腸部第四
腎膀胱部第五
卷第四
辨三部九候脈證第一
平雜病脈第二
診五髒六腑氣絕證候第三
診四時相反脈證第四
診損至脈第五
診脈動止投數疏數死期年月第六
診百病死生決第七
診三部脈虛實決死生第八
卷第五
張仲景論脈第一
扁鵲陰陽脈法第二
扁鵲脈法第三
扁鵲華佗察聲色要訣第四
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五‧
卷第六
肝足厥陰經病證第一
膽足少陽經病證第二
心手少陰經病證第三
小腸手太陽經病證第四
脾足太陰經病證第五
胃足陽明經病證第六
肺手太陰經病證第七
大腸手陽明經病證第八
腎足少陰經病證第九
膀胱足太陽經病證第十
三焦手少陽經病證第十一
卷第七
病不可發汗證第一
病可發汗證第二
病發汗以後證第三
病不可吐證第四
病可吐證第五
病不可下證第六
病可下證第七
病發汗吐下以後證第八
病可溫證第九
病不可灸證第十
病可灸證第十一
病不可刺證第十二
病可刺證第十三
病不可水證第十四
病可水證第十五
病不可火證第十六
病可火證第十七
熱病陰陽交並少陰厥逆陰陽竭盡生死證第十八
重實重虛陰陽相附生死證第十九
熱病生死期日證第二十
熱病十逆死證第二十一
熱病五髒氣絕死日證第二十二
熱病至脈死日證第二十三
熱病損脈死日證第二十四
卷第八,
平卒尸厥脈證第一
平痙濕喝脈證第二
平陽毒陰毒百合狐惑脈證第三
平霍亂轉筋脈證第四
平中風歷節脈證第五
平血痹虛勞脈證第六
平消渴小便利淋脈證第七
平水氣黃汗氣分脈證第八
平黃疸寒熱瘧脈證第九
平胸痹心痛短氣賁豚脈證第十
平腹滿寒疝宿食脈證第十一
平五髒積聚脈證第十二
平驚悸衄吐下血胸滿瘀血脈證第十三
平嘔吐噦下利脈證第十四
平肺痿肺癰咳逆上氣淡飲脈證第十五
平癰腫腸癰金瘡侵淫脈證第十六
卷第九
平妊娠分別男女將產諸證第一
平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
平產後諸病郁冒中風發熱煩嘔下利證第三
平帶下絕產無子亡血居經證第四
平郁冒五崩漏下經閉不利腹中諸病證第五
平咽中如有炙臠喜悲熱人血室腹滿證第六
平陰中寒轉胞陰吹陰生瘡脫下證第七
平婦人病生死證第八
平小兒雜病證第九
卷第十
手檢圖二十一部
王氏脈經後序
 

臣等承詔典校古醫經方書,所校讎中,《脈經》一部乃王叔和之所撰集也。叔和,西晉高平人,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經方,精意診處,洞識修養之道。其行事具唐‧甘伯宗《名醫傳》中。

臣等觀其書,敘陰陽表里,辨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神門,條十二經、二十四氣、奇經八脈,以舉五髒六腑、三焦、四時之痾。若綱在綱,有條不紊,使人佔外以知內,視死而別生,為至詳悉,咸可按用。其文約,其事詳者獨何哉?蓋其為書,一本《黃帝內經》,間有疏略未盡處,而又輔以扁鵲、仲景、元化之法,自余奇怪異端不經之說,一切不取。不如是何以歷數千百年而傳用無毫發之失乎!又其大較,以謂脈理精微,而乃廣述形證虛實,評明聲色王相,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故得十全無一失之謬,為果不疑。

然而,自晉室室東渡,南北限隔,天下多事,于養生之書實未皇暇,雖好事之家僅有傳著,而承疑習非,將喪道真,非夫聖人曷為厘正!恭惟主上體大舜好生之德,玩神禹敘極之文,推錫福之良心,鑒慎疾之深意,出是古書,俾從新定。臣等各殫所學,博求眾本,據經為斷,去取非私。

大抵世之傳播不一,其別有三︰有以隋‧巢元方時行《病源》為第十卷者,考其時而繆自破;有以第五分上下卷,而撮諸篇之文,別增篇目者,推其本文,而義無取。稽是二者,均之未見厥真,各秘其所藏爾。

今則考以《素問》、《九墟》、《靈樞》、《太素》、《難經》、《甲乙》仲景之書,並《千金方》及《翼》說脈之篇以較之,除去重復,補其脫漏,其篇第亦頗為改易,使以類相從,仍舊為一十卷,總九十七篇,施之于人,俾披卷者,足以佔外以知內,視死而別生,無待飲上池之水矣。

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郎中臣孫奇、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等謹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