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

《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
定價:168
NT $ 146
 

內容簡介

《勝樂輪經》是印度佛教密宗無上瑜伽部研修雙修勝樂的重要經典。現作者將它的前4品及其注疏翻譯出來,定名為《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正式出版,進一步打開了印度佛教密宗無上瑜伽部堂奧的大門,為我們研究印度密教,研究漢傳密宗與藏傳佛教,研究中印兩國文化的交流,都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資料。《勝樂輪經》全部51品,《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只翻譯了其中4品。

關於《勝樂輪經》的價值、版本等有關情況,李南在她撰寫的《引言》中已經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無須我再贅言。此書原稿是李南師從季羨林先生攻讀博士時撰寫的博士論文。其後她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擴充、修改,幾經寒璁,終成此書。翻閱她的書稿,我不禁想起《續高僧傳》中的記載,隋朝著名的佛教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彥琮曾經這樣說過,一個好的翻譯者應該具備如下八項條件:

誠心愛法,志願益人,不憚久時,其備一也。將踐覺場,先牢戒足,不染譏惡,其備二也。筌曉三藏,義貫兩乘,不苦暗滯,其備三也。旁涉墳史,工綴典詞,不過魯拙,其備四也。襟抱平恕,器量虛融,不好專執,其備五也。耽於道術,淡於名利,不欲高,其備六也。要識梵言,乃閑正譯,不墜彼學,其備七也。薄閱蒼雅,粗諳篆隸,不昧此文,其備八也。八者備矣,方是得人。
 

目錄


引言
本書使用的符號及拉丁縮寫

Sriherukabhidhanatantra與Sricakrasamvaravivrti
Mandalavatarapatalah Prathamah
Cakrapujaviduipatalo Dvitiyah
Daksinabhisekavidhipatalas Trtiyah
Virayoginyadvayam Nama Vidhipatalas Caturthah

Tantrarajasrilaghusamvaranama與Sricakrasamvarapanjikanama

dkyil hkhor du hjug pahi lehu ste dan po
hkhor lo mchod pahi cho gahi lehu ste gnis pa
you tan dan bcas pahi dban bskur bahi cho gahi lehu ste gsum pa
dpah do dan rnal hbyor ma gnis su med par dgod pahi lehu ste bshi pa
勝樂輪經與勝樂輪注
第一品 入曼荼羅(儀軌)
第二品 輪供養儀軌
第三品 勝妙灌頂儀軌
第四品 英雄瑜伽母無二儀軌
參考文獻
 

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向漢朝的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濘屠經》。從那時至今,佛經的漢譯史,已超過2000年。翻譯,是一種文化的嬗移。所謂「嬗移」,是我生造的一個詞,指翻譯把某種文化形態,從一個文化圈搬到另一個文化圈;在實現這種搬移的同時,那種文化形態本身,由於種種原因,必定會發生某種變異。正是由於嬗移規律及其他一些規律的相互作用,2000年來,印度佛教演化為中國佛教,成為與儒教、道教鼎足而立的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某一區域文化的形成,由多方面因素決定,包括地理風土、人種民族、社會習俗、歷史積淀等等。所有這一切,鑄成這個區域的人文風格。這種人文風格一旦形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並會頑強地維護自己的生命。這也是人類社會異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外來的新的文化形態的植入,一定會經歷一個被本地文化篩選、融化的過程。當然,這里還必須考慮文化傳播的「勢差規律」。也就是說,如果外來的是一種強勢文化,或者說是一種先進文化,則本地文化的篩選力就相對較弱,強勢文化會占據主導地位;如果外來的文化是一種弱勢文化,則它能否在新的地區立足,完全取決於本地文化的包容開放性,或者封閉排外性。即使本地文化是開放而包容的,外來的文化也有可能完全被本地文化淹沒,比如開封猶太教,印度佛教傳人中國則是另一種情況。中印兩國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兩國的文化都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根基。所以,傳人中國的印度佛教,經過本土文化長期的篩選、浸潤、濡化,它的某些不適合的部分被改造,它的某些能夠為本土所用的部分被吸收,最終被納入大一統的中華文化懷抱中。

密教是印度佛教晚期的重要派別。原本講究出家禁欲的佛教,如何最終演變成一個宣揚雙修勝樂的密教,的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以往不少學者認為這是佛教受婆羅門教左道性力派影響的結果。現在也有學者主張中國的道教在上述演變過程中也發揮過重要作用。後一種觀點涉及到筆者近些年來一直在探討的、佛教發展中的中印文化匯流問題。這個問題很大,在此無法展開。我想指出的是,當宣揚雙修勝樂的密教於宋代傳人我國內地時,內地的主流文化開始進入宋儒時期。宋儒主張存天理而滅人欲,當然不能贊同雙修勝樂這類東西的存在。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有些密教經典剛剛翻譯出來,就被朝廷下令燒毀,禁絕流通。這就是前面提到的,本地文化對外來文化進行篩選與改造的一種表現。但雙修勝樂類經典及修持法,在西藏卻得到歡迎並發展起來。無論在藏傳佛教的前弘期,還是後弘期,這種修持始終被視為密法的正統,這類經典自然也綿延不絕。

雙修勝樂是印度佛教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在我國西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在漢文大藏經、漢文佛教典籍中卻付之闕如。有些漢文佛教典籍涉及到這個問題,但隱隱約約,語焉不詳,這無論如何是一個遺憾。前些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佛教瑜伽士陳建民先生的《曲肱齋全集》。陳建民先生對密教的理論與實修,都下過很深的功夫,《曲肱齋全集》就是他一生修持的總結。但是,這畢竟是陳先生個人的總結,而且偏重於藏密。《勝樂輪經》是印度佛教密宗無上瑜伽部研修雙修勝樂的重要經典。現在李南將它的前4品及其注疏翻譯出來,定名為《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正式出版,進一步打開了印度佛教密宗無上瑜伽部堂奧的大門,為我們研究印度密教,研究漢傳密宗與藏傳佛教,研究中印兩國文化的交流,都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資料,這是應該慶賀的。

關於《勝樂輪經》的價值、版本等有關情況,李南在她撰寫的《引言》中已經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無須我再贅言。此書原稿是李南師從季羨林先生攻讀博士時撰寫的博士論文。其後她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擴充、修改,幾經寒璁,終成此書。翻閱她的書稿,我不禁想起《續高僧傳》中的記載,隋朝著名的佛教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彥琮曾經這樣說過,一個好的翻譯者應該具備如下八項條件:

誠心愛法,志願益人,不憚久時,其備一也。將踐覺場,先牢戒足,不染譏惡,其備二也。筌曉三藏,義貫兩乘,不苦暗滯,其備三也。旁涉墳史,工綴典詞,不過魯拙,其備四也。襟抱平恕,器量虛融,不好專執,其備五也。耽於道術,淡於名利,不欲高,其備六也。要識梵言,乃閑正譯,不墜彼學,其備七也。薄閱蒼雅,粗諳篆隸,不昧此文,其備八也。八者備矣,方是得人。

我想,從梵文原文翻譯《勝樂輪經》,八備缺一,也難勝任。由李南翻譯《勝樂輪經》,可謂得人。

《勝樂輪經》全部51品,《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只翻譯了其中4品,還有47品沒有完成,任重道遠!希望李南克服困難,用當年季先生翻譯《羅摩衍那》的精神,早日把《勝樂輪經》全部翻譯出來,貢獻給大家。人一輩子其實做不了太多的事情,能夠做好一件、兩件,也就算不枉此生了。願與李南共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