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七章:
討論起源問題,最為常見的理解,就是要從最初開始講起,因為任何一件事物的起源同時又是所有其他起源的起源。因此,我們把馬丁·利斯的演講安排為第一章,首先就來講大爆炸,即被認為多半是我們這個膨脹宇宙的起源的那次熾熱的大爆炸。這倒不是因為現代宇宙論開始於大爆炸,而是因為,利用我們現有的關於引力和核物理學的知識去追溯和解釋星系和恆星——包括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的形成、歷史和活動方式,最后找到的源頭就是那次大爆炸。其實,我們恐怕永遠也無法倒推至那次大爆炸,那是因為,我們離它越近,我們所知道的就越少,而猜測的成分就越多。
在第二章,我們回到近處,討論太陽系的起源。這個課題討論起來比恆星和星系的起源還要難,因為我們只有這麼一個看得見的樣本可供研究。
宇宙的發展和太陽系的發展包含了許多的不可逆變化,而且總是使復雜性不斷地增加。
在第三章中,伊爾亞·普里戈金提出了復雜性的起因和如何總是增加的問題。他把這種現象歸因於動力學系統的不穩定性,由此甚至導出了不可預期的和不可逆的確定性的結果,比如彗星的軌道。
第四章把我們引人人類生命這樣一個特定的領域。我們是何時和如何進化成現在這種樣子的。
在第五章,約翰·史密斯提出的是動物社會所需要的那種合作行為是如何進化出來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合作行為常常具有協同增強的作用,從而具有進化上的穩定性;動物社會是由有親緣關系的個體所組成,因而合作得以發生,並能夠使「合作」基因擴散開來。史密斯還指出,在非親緣個體之間,按照一種禮尚往來的原則,也能發展出互惠的利他行為。
在第六章,歐內斯特·蓋爾納專門討論了我們人類社會的起源。他從人類社會的多樣性談起,指出那不是來自遺傳:兒童能夠融人任何一種社會。
所有這些無疑都需要語言,這是我們人類十分獨特的、重要的社會特性。約翰·萊昂斯在最后一章中討論了它的起源。
在劍橋形形色色的各種講座中,就講學者的知名度,面向公眾的影響力以及在普及與學術的結合、聽眾人數方面,聲望最高、首屈一指的就是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的這個系列年度主題講座。
這些講座主題開放,論述深入,敘述新穎,不守常規,多個學科就一個主題由各學科從多個視角來闡述,主題本身似乎不屬於任何學科,比如結構、起源、顏色、災難、記憶、證據、時間、身體等。
這里我們能看到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的真正有機結合,真正知識人的視野和素質,用我們通常很難最先想到的思考方式來表現這個世界。提供對世界不斷的新的解釋。講演者有畫家、舞蹈家、天體物理學家、生物學家、歷史學家、小說家、神經系統科學家、控制論者、建築大師、心理學家、作曲家、哲學家、經濟學家。
-
蔡瀾說書法:靜下心來寫寫字
$312 -
若無盔甲,怎護軟肋:做一個智慧通透的女子
$239 -
楊朔散文集
$124 -
人是天地間多彩的雲
$355 -
嚮往的生活
$208 -
人間告白
$260 -
小飛機,歐洲行
$303 -
植物大戰僵屍2.武器秘密之你問我答科學漫畫:安全與避險卷
$146 -
民國趣讀:老青島
$377 -
遇見更好的自己
$271 -
願生命從容
$265 -
有意思的生活
$208 -
餘生很長,姑娘別慌
$208 -
矮大緊指北.3:指北排行榜
$270 -
我從來不感到孤獨
$251 -
北大回首六十年
$287 -
江山如畫:中國古代山水志
$465 -
蔡瀾說好物:我喜歡的是欣賞
$260 -
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書·兒童百問百答(50):荒唐數學圖形
$157 -
停歇之書:給自己留點空白
$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