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現代性批判與重構審美精神

生活美學:現代性批判與重構審美精神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劉悅笛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3645510
  • ISBN13:9787533645519
  • 裝訂:410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該書是國內第一部專論「生活美學」的專著,與當代實用主義美學家理查德·舒斯特曼千禧年出版的《活生生的生活》(Performing Live)有「異曲同工」之處,都試圖超出歐美中心主義的視角,闡釋當代美學的「最新轉向」,從而重建起一套活生生的「生活美學」架構。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當代文化的「超美學」走向)與「審美日常生活化」(前衛藝術的「反美學」取向)的歷史背景下,該書重思了美與「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本真生活」之間的現象學關聯,重思了美與真理、美與倫理之間的生活關聯,得出了一些較新的結論。

同時,該書還提出了一種介於「批判啟蒙現代性」與「泛審美現代性」之間的「全面的現代性」新途。總之,作為一本現象學視野里的「生活美學導論」,該書解決的是在后現代境遇里面如何「詩意的生存」的當代問題。
 

目錄


導論
一、緣起:「現代性」的啟蒙裂變
二、審美精神作為「應當如此」生活之象征
三、立論的三重障礙
四、方法論:「批判的解釋學」
第一章 「藝術否定生活論」省思
一、藝術何以否定生活?
二、「審美烏托邦」緣何衰微?
三、理論困境:藝術自律論與主體性美學
四、歷史境遇:藝術生活化與生活藝術化
第二章 當代審美泛化:「後現代」的美學特質
一、當代文化的「超美學」轉向:「日常生活審美化」
二、前衛藝術的「反美學」取向:「審美日常生活化」
三、泛審美現代性、批判啟蒙現代性、全面的現代性
(一)反思現代性工:從波德萊爾、齊美爾到福柯
(二)反思現代性Ⅱ:從韋伯、阿多諾到哈貝馬斯
(三)反思現代性Ⅲ:在「審美批判」與「批判啟蒙」之間
四、後現代主義深植於「泛審美現代性」當中
第三章 回歸「生活世界」:思維范式的翻轉
一、加法和減法:兩種否定生活的歷史
二、回到馬克思原點:「生活實踐」的現代奠基
三、走向生活的「現代美學」基本路向
(一)海德格爾:作為「存在真理」的藝術
(二)維特根斯坦:作為「生活形式」的藝術
(三)杜威:作為「完整經驗」的藝術
四、結論:美學回歸生活何以可能?
第四章 建構「生活美學」現象學
一、「美是生活」:一個舊命題的新闡釋
二、美的活動:在日常生活與非日常生活之間
三、來源與呈現:美與生活的日常連續性
(一)從直觀性到「本質直觀性」
(二)從非課題性到「自身明見性」
(三)從歷時性到「同時生成性」
四、內在的超逾:美與生活的非日常張力
(一)理想性與現實性的會通
(二)可能性與現實性的融合
五、回到「本質直觀」:美的活動之為「本真生活」原發的狀態
六、「外展的臆斷」:美的日常生活「語用學」維度
七、結論:美與生活的「對話辯證法」
第五章 美的「生活真理」意蘊
第六章 美的「倫理生活」之維
第七章 「現代審美精神」的重構
主要引用文獻
附錄
後記:一種當代美學的最新轉向
 

劉悅笛博士,「三十而立」的黃金年華、朝氣勃勃的生命活力、雄姿英發的精神氣度,令我這年過花甲之人十分嫉羨。濃厚的學術興趣,驅使他放棄了到富有的公司、高校求職,寧願到貧窮的哲學所美學室從事美學研究。在蜂擁般競逐榮華富貴的潮流下,悅笛卻安貧樂道。高學位,低工資,租住陋室,甘坐冷板凳,人不堪其苦,而悅笛卻不改其樂。賢哉,悅笛也!悅笛聰明,俊朗,有才氣,而又很謙虛,沒有青年人常有的毛病——傲氣。去年,我和悅笛同去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會下聊天,幾位年輕女士戲稱他為「賈寶玉」,可見他少年英俊翩翩。悅笛為人處事正派坦誠,表里如一,文質彬彬。他快人快語,與人為善,所以人緣很好。

我和悅笛相識不久,他就把自己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送我征求意見。他說,希望我對他的論文提出批評,特別要指出缺點,以便進一步修改,將來出書時,還要我為之作序。他說得很誠懇,我當然不能敷衍,作序也不得不答應下來。「曾子日:『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論語·顏淵》)我雖不敢自詡為君子,但是「以文會友」的交往方式,「以友輔仁」的同道精神,還是可以借鑒的。我認真拜讀的大作,對悅笛其人其文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不僅讀了他的博士論文,還讀了他的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寫的是中國美學,博士論文寫的是西方美學。可以看出,他對中西方美學史都有較系統的把握,某些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到之見。他興趣廣泛,知識結構不偏枯,英語又好,讀、說、寫兼擅。這些都為他從事美學理論研究並取得成就、做出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的博士論文,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這一古老而又常論常新的問題為中心內容,對西方從古至今最重要的哲學家、美學家的思想觀點及其發展的歷史過程和邏輯關系,加以系統的梳理、論述和批判,在批判的基礎上綜合出新,重構審美精神。當然批判的重點是現代性問題,因為這一問題與當下藝術一審美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關系最直接最密切。自從藝術從人類生活實踐中分化出來成為一個獨立門類之後,人們總是強調藝術的自律性,強調藝術與生活的區別,突出藝術對生活的超越。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皆如此。區分藝術與生活,突出藝術的特殊性能是有意義的,也是合理的,但卻是片面真理。當這種理論發展到現代主義的後期,便走向極端,藝術成為脫離實際的「象牙塔」,從而忽視、甚至否定藝術與生活的聯系,否定生活對藝術的本原地位。這是現代性的極端化表現,因而才有後現代主義起來反撥這種理論傾向。這種反撥也是有意義的,合理的,但同樣是片面真理。後現代主義極力抹去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否定藝術的特殊性和超越性。試想,藝術與生活如果沒有區別沒有界限,一切與生活同一,那也就沒有藝術了。悅笛不滿意西方後現代主義只是「解構」、「破壞」,而沒有「結構」、「建設」,因而才響亮的提出重構真善美合一的審美精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