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了:蔡顯良——唐代論書詩研究、黃(忄享)——趙孟(兆頁)書法研究二題、潘振元——王寵的生平與書法藝術、張俊嶺——吳大(氵山一王攵)金石研究及其書學成就、王玉龍——書勢論的審美巡禮、朱天曙——還台北故宮藏《自敘帖》墨跡卷歷史真面——台北懷素《自敘帖》與唐代草書學術研討會綜述、陳道義——論明清吳中篆刻藝術流派形成與發展在外因素等內容。
      其中,李唐盛世,書世昌熾,詩文興隆,洵為論書詩的滋生提供了豐肥土壤。唐前詠書論書多為辭賦,唐代肇始多為詩歌。論書詩的開創當在初唐,開創者應為岑文本和李嶠二位詩人。其后蓋以「安史之亂」為界,唐代論書詩約分兩個階段:成熟期和高峰期。李嶠、李頎、李白「三李」之詩首「骨」與「神」,為論書詩的成熟作出莫大貢獻。俟杜甫出,弘獎「骨」、「神」風流,高吟「書貴瘦硬方通神」,「尚骨通神」遂成為有唐代書法和書論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杜甫可為唐代等等,皆能從論書詩中圖窺一二。中唐書肥緣於媚上,厚碩如徐潔者亦尚筋骨,杜甫「瘦硬「說實為家內在共同追求。矧旭勁素瘦,篆隸亦未一味趨肥,幫韓愈借撻伐右軍「俗書」之名,實為「復尚清勁」也。
      盡管中唐書法 趨上而肥,唐代書論卻崇尚筋骨、覓神求逸,慎始慎終。「尚骨通神」既為論書詩的核心思想,亦為唐代書論之精髓所在。二者乳交融,相依互補。唐代「神」、「逸」無爭,胼手胝足,無論書詩中亦有分說。
      本文首次系統研究唐代書詩。唐代論書詩暨論,與文論、詩論、畫論等一起共同的構築唐代美學大廈,良可稱善。自唐代開創並形成第一個高峰之后,論書詩旋成為宋及宋后各朝文人歌詠書法的主要文學手段。
    
    
  - 
				
					  設計師的筆記$512
- 
				
					  竹不如肉:西方古代藝術史上的權力和身體$407
- 
				
					  造型藝術基礎$474
- 
				
					  藝術本位研究的9堂課$299
- 
				
					  存在的藝術$151
- 
				
					  貢布里希視覺藝術觀念研究$459
- 
				
					  亞洲藝術的魂$370
- 
				
					  摩滅之賦$261
- 
				
					  德勒茲論音樂、繪畫和藝術$261
- 
				
					  視覺設計法則:你不可不知的95個原則$517
- 
				
					  設計美學與展陳設計$157
- 
				
					  觀·物:哲學與藝術中的視覺問題$256
- 
				
					  殖民地時期的拉丁美洲藝術$668
- 
				
					  大衛$521
- 
				
					  貢布里希遺產論銓:瓦爾堡研究院慶祝恩斯特·貢布里希爵士百年誕辰論文集$370
- 
				
					  藝術哲學(作家榜經典文庫)$939
- 
				
					  人人都該懂的美學$286
- 
				
					  斯坦福設計思維課(1):認識設計思維$412
- 
				
					  藝考一點通:藝術類專業考生實戰指南$360
- 
				
					  如何看懂藝術(共2冊)$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