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與晉中社會

晉商與晉中社會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殷俊玲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57060
  • ISBN13:9787010057064
  • 裝訂:平裝 / 37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清代及民國初期晉省中部為考察中心,為表達方便起見,稱之為“晉中”。

本書內容具體分為以下10章︰

第1章,探討晉中人口的地域流動、社會流動及當地民眾職業的多樣化,並揭示晉中商風之盛的社會實況。

第2章,展現商人的婚姻生活︰當地婚姻圈的變化、婚齡的大小和特點;商人婦的相思愁怨、困頓勞苦、健康狀況、婚外情及商人缺子的隱憂等問題,擬構出一幅昔目晉中商人婚姻生活的多維畫面。

第3章,對晉商的家族經營、家族教育和家族救助作一粗描。

第4章,述及生意場中的商人生活,涉及晉商學徒制習俗和禮儀、生意場中商人的書算學習、行為規範,晉商的標期、誠信等問題,重構昔日生意場中商人生活的特定圖景。

第5章,敘及晉中社會某些傳統手工業的興盛和近代工業的勃興;揭示晉中民眾與市場的密切聯系,展現市鎮的繁榮,勾勒出契約與民從生活關聯之輪廓。

第6章,再現晉中民眾的日常生活。從衣飾的無言表達、飲食的多樣化、居所園林的立體傾訴,到婚喪之禮的處處彰顯,凸顯出晉中民眾生活提升的實態。

第7章,展現昔日晉中民眾多樣的休閑娛樂與信仰生活。看戲與郊游的熱鬧場景、養鳥弄蟲的閑適風情、賭博與鴉片的貪戀沉迷,構成了昔日晉中民眾的休閑生活,而信仰的現實性,也使其成為閑適生活的一種反映和點綴。

第8章,探討晉商與晉中民眾文化生活的關聯與互惠。在晉中,梨園正盛時,秧歌亦流行,習武熱遍及城鄉,游藝潮任情恣性,隨時可見一派沸騰現象。商業繁盛衍化出晉中文化的豐富多彩,二者互惠共榮,水乳交融。

第9章,直陳晉商在社會教育、社會賑濟、公共建設、社會治安等公共領域的作為,探討晉商參與公共事務的動機,揭示了晉商在晉中社會的地位和作用。

第10章,指出晉商未能抓住時機,最終使昔日輝煌不再;晉商衰落後,其成長的晉中社會繁華逝去,頹象橫現︰商鋪疏落、市場蕭條、民眾生活下降、健康受損.
 

目錄

序 行龍
緒論
一、學術史回顧
二、本書主旨
三、本書構架
四、資料說明
第一章 雙向流動——人口
一、人口的地域流動
二、人口的社會流動
三、職業的紛繁多樣
四、商風之盛
第二章 苦樂悲歡——婚姻
一、婚姻圈及婚齡
二、“活生人”之夢
三、身心之煎熬
四、商家之隱憂
第三章 顯赫一時——家族
一、家族經營
二、家族教育
三、家庭救助
第四章 誠信為本——生意場
一、學徒制
二、苦與樂
三、誠信處處在
第五章 沸騰之地——市場
一、各業的發展
二、市鎮的繁榮
三、民眾與市場
四、契約與生活
五、商業與環境
第六章 流光溢彩——日常生活
一、衣飾的無言表達
二、飲食的多樣化
三、居所園林競輝煌
四、婚喪之禮
第七章 任情恣性——休閑生活
一、看戲與郊游
二、養鳥弄蟲
三、賭博與鴉片
四、信仰之功利性
第八章 異彩繪呈——晉商與晉中文化
一、聲聲入耳的梆子戲
二、深入人心的秧歌情
三、遍及城鄉的習武熱
四、競相稱奇的社火潮
第九章 獨當一面——晉商與公共領域
一、社會教育
二、社會賑濟
三、地方公共建設
四、社會治安
第十章 最後回眸——繁華逝去
一、晉商的衰落
二、繁華逝去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晉商與晉中社會》是殷俊玲在山西大學四年攻讀博士學位的’佔血結晶,也是我指導的第一篇博士論文。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充實修改,這篇博士論文即將付梓出版。寫點感想,權且充序。

社會史研究是近二十年來中國史壇的一朵奇葩,山西大學的史學研究也順應了這一學術趨向。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的老師喬志強先生就率先從事中圈近代社會史的教學與研究,一部《中國近代社會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被史學界譽為將社會史研究“由理論探討走向實際操作的第上步”。1990年代中期,區域社會史日漸引起學界重視。1996年8月,在西北大學召開的“區域社會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喬先生與我合作提交了一篇《論區域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的論文。隨後,《近代華北農村社會變遷》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初步實現了“從社會史到區域社會史”的學術轉向。近些年來,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在“走向阻野和社會”的學術追求實踐中,又將區域社會史的視野轉向生于斯、長于斯的山西社會,並產生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學術成果。可以說,《晉商與晉中社會》延續了山西大學社會史研究的學術傳統,也是晉商研究領域中視野開闊、資料扎實、敘事方法新穎的一項重要成果。

輝煌數百年的晉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跡。成千上萬的晉商從黃土高原走出,馳騁南北,遠涉海外,實現了貨通天下的理想。他們以誠信為本,開拓創業,成就了“海內最富”的榮耀。他們創立票號,匯通天下,便利了商旅往來,惠及了千萬民眾。晉商驕人的業績和誠信不欺的品質,不僅在明清時期引人矚目,為人稱道,即使在其光芒淡去後仍然為學界所關注。時至今日,歷史、文化、經濟、商業、金融等各界學者,都對晉商表現出濃厚的研究興趣,並且付出了熱情和心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晉商研究盡管成績斐然,不足之處也明顯存在。就內容而言,主要集中在對晉商本身,尤其是大的商人家族的研究上,表現出“就商言商”的視野局限。同時,研究中人雲亦雲、就地徘徊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事實上,作為一個稱雄數百年的商幫,晉商不僅出現了喬家(祁縣)、渠家(祁縣)、曹家(太谷)、冀家(平遙)、常家(榆次)、王家(靈石)等至今人們可以從“大院文化”中感受到的顯赫家族,更有成千上萬的中小商人家族和難以計數的坐賈行商。這一突出的地域社會歷史現象,必然與山西地方社會的玻治、經濟、文化、民風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並對當地社會變遷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而,從社會史的角度研究“晉商與地方社會”理當予以高度關注。

本書以清代及民初晉中社會為考察中心,從社會史的視角人手,從多元復雜的相關要素的互動狀態中呈現晉商形象,在人口流動、婚姻、生意場、市場等多樣的具體場景中揭示晉商在社會網絡中的表現,突破了僅僅在商業場景中認識晉商的框架和思路,勾勒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晉商生活與地方社會百態圖。晉中商人的婚姻圈、商婦的愁思孤守、婚外情、學徒的保舉制及日常生活禮儀、基本的寫字與算法、標期、號規、與商業緊密相連的市鎮與手工業、契約、書信、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戲曲秧歌、養鳥弄蟲、武術、社火、賑濟、善舉等等,這些過去很少涉獵或語焉不詳的問題在本書中都得到形象的展現,且分門別類,意趣盎然。以“契約與生活”一節而言,作者不僅指出契約在晉 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事實,而且通過對茅廁約、戲約這些在今天看來並沒有多大意義的契約的解讀,使我們感受到契約在普通民眾生活中的意義。如流行在晉中一帶專門教人如何立契簽約的《約卷一本》,就包括了過房約、種地約、分家約、租地約、伙騾馬約、攬工約、攬磚窯約、攬羊工約、巡田約、父母會約、子孫會約、禁賭約、對地約、合伙約、婚書約、戲約、賣地約、執照約、請會約、借錢約、收付約、投師約、租牛約等等,真可謂林林總總,無所不包,而這種無所不包的契約正是商業社會的突出特征♂可以說,本書試圖突破晉商研究僅關注大家族的原有框架,從晉商與地方社會的角度為晉商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放眼望去,遠處是那樣的風景元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自下而上”為基本特征的社會史研究,將研究的視角從上層投向社會下層,它一方面大大拓寬了歷史研究的領域,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場“資料革命”。傳統意義上的正史資料對社會史而言相對缺乏全面和系統性,社會史的研究者又普遍感到資料的零散和缺乏。如此一來,社會史的“碎化”成為一個難以解決好的問題。有鑒于此,在本中心“走向田野與社會”的學術理念影響下,殷俊玲從2002年起即深人到晉中城鎮鄉村,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工作。她經常出入于晉中各縣圖書館、史志辦、檔案館、古董市場、文物收藏家私宅中,收集到散落民間的地方鄉土史志、祁太秧歌、晉商雜記、晉商生意經、碑刻文物、家譜、墓志銘、地契、食譜、日記、竹枝詞、商人流水賬、商業賬務、商人詩文、民間歌謠、地方小報等資料。我大略統計了一下,這類之前無人問津的資料和民間文書約有上百種。這些活靈活現的第一手資料,展現了一幅幅豐富的地方社會圖畫,再現了晉商與普通民眾多姿多彩的動感生活,為研究地方社會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歷史信息。與此同時,她還在晉中訪問了許多昔日晉商巨族的後人、商號的東家、商號的伙計、商人之妻和小姐,做了大量的口述資料的收集。所有這些民間文獻和民閬記憶的呈現,拓展了學術視野,提供了可貴的資料積累,對于研究晉商及山西區域社會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i通過逮樣的田野工作,研究者身臨其間,感受到了研究對象的場景、時空、環境、風俗、習慣乃至于所思所想。這樣卞種體驗和觀察,是本研究進一步深化的重要前提。

史學研究如何作得既可信又可愛,其實是一個很難解決的老問題,但它確實也是一個需要長期迫求的目標。畢竟,研究成果不是個人家什,而應是一種大眾受惠的“公共物品”。本書在寫法上大膽嘗試,以敘事的手法勾勒晉商與地方社會,行文揮灑流暢,夾敘夾議,事繁而墨簡,看似瑣碎,讀來輕松,都是應該提倡的。

當然,本書肯定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錯漏,有許多問題還有深人探討的必要和可能,還需要作者繼續努力。我相信,區域社會史大有可為,晉商研究也大有可為。只要我們辛勤耕耘,一定能夠有所收獲。

行龍
2006年4月16日  
于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