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吉文集: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

黃元吉文集: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清]黃元吉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235509
  • ISBN13:9787801235503
  • 裝訂:615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黃元吉學際天人,修養工夫又達到「金液還丹」的高深境界,他以精深的學養透徹闡發道的全體大用,將內聖外王之學和千古口口相傳的返本還原之法融為一爐,宣泄於《道德經講義》之中。

《樂育堂語錄》是記述黃元吉內丹心法最為詳盡的一部書,細細品讀,可以想見當時黃元吉因機設教、因人而異、循循善誘的動人情景。

道教內丹功宗師黃元吉一位學際天人,其修養工夫已達「金液還丹」高深之境界.他以精深的學養透徹闡發道的全體大用,將內聖外王之學和千古口口相傳的返本還原之法融為一爐,宣泄於本書之中,且最為詳盡的記述了黃元吉內丹心法.所以本書對丹法不容錯過的好書。

作者簡介:

黃元吉,名裳,江西省豐城縣人,清朝時曾在四川(富順或成都)樂育堂傳授內丹訣法,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

黃元吉所傳的丹法,「徹始徹終『守中』一著為訣法」。

黃元吉學際天人,修養工夫又達到「金液還丹」的高深境界,他以精深的學養透徹闡發道的全體大用,將內聖外王之學和千古口口相傳的返本還原之法融為一爐,宣泄於《道德經講義》之中。
 

目錄

總序
前言
道德經講義
蕭天石例言
馬傑康序
江起鯤序
朱有芬序
受業弟子序
黃元吉自序
道德經總旨
第一章 有無妙竅
第二章 美善之稱
第三章 虛心實腹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橐守中
第六章 谷神玄牝
第七章 外身無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專氣致柔
第十一章 有為利無為用
第十二章 為腹不為目
第十三章 大患有身
第十四章 在道綱紀
第十五章 善為土者
第十六章 致虛守靜觀復
第十七章 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第十九章 見素抱朴
第二十章 求食於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
第二十三章 希方自然
第二十四章 余食贅行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第二十七章 襲明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
第二十九章 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強天下
第三十一章 後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第三十三章 自勝者強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
第三十六章 將欲微明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得一為本
第四十章 道之動用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沖氣為和
第四十三章 無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
第四十五章 清靜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為道日損
第四十九章 聖人之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貴德
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
第五十三章 惟施是畏
第五十四章 何以知天下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 禍福互倚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如嗇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二章 坐進此道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
第六十四章 慎終如殆
第六十五章 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 善下不爭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
第六十八章 配天古之極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無以生為
第七十六章 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 天道猶張弓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天道無親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注後語
《道德經》全文
樂育堂語錄
樂育堂語錄卷一
樂育堂語錄卷二
樂育堂語錄卷三
樂育堂語錄卷四
樂育堂語錄卷五
附錄
參考書目
 

東漢桓帝時,張陵創立道教,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致道成仙為終極追求目標。千百年來,道教徒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創造出了一系列修道成仙的方法,這就是道教的外丹修煉和內丹修煉。外丹是以天然的藥物和金石為基礎,通過燒煉,制成可以服食成仙的丹藥。內丹是以人體為鼎爐,通過人體內精、(牙灬)、神的轉化,脫質而成仙。修煉二者的結合,即內功和外行。道教修煉的根本是清靜身心,以老子《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為圭(自木)。稱一念不起謂之清,靈台無物謂之靜。道教清靜功夫強調的是少私寡欲,不喜不悲,不怒不恨,不嫉不妒,心正自明。首先是事來則應,事去不留;不是沒有思想意念,完全無知,與人事脫離,是「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而「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在至清至靜境界的作用下,人自身體內能產生反應,促進心理生理調節,引導體內平衡純凈,生理升華。說明清靜還是一切修煉方法的基礎。道教清靜修持要求的就是清靜寡欲,是「上善若水」,像「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一樣,澄心絕慮,少私寡欲,不為塵染。道教的修煉「內丹術」,每一步都是在身心清靜的狀態下去磨煉,每一次練功都是按無為——有為——無為的自然法則循序漸進地操練。要以正至靜,以靜至明,以明至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從而合道存真,這是內功行印證。同時,道教修煉還強調外行,就是要濟世度人、慈心於物、積功累德,這樣才能度己度人,得神仙之護佑、神靈之感召。所以道教徒將一生的修煉歷程概括為修道立德或修道養德。

外丹與內丹雖然起源時間相距不遠,但受當時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的影響,在唐末以前外丹修煉一直都十分盛行。后來內丹修煉逐漸興盛起來。內丹派首先興起的是鍾呂派,不久便發展有南派、北派、中派、東派、西派、伍柳派、三豐派、千峰派、女丹派等,修煉的丹經主要有《鍾呂傳道集》、《悟真篇》、《靈寶畢法》、《入藥鏡》、《五篇靈文》、《大丹直指》、《道竅談》、《金丹大要》、《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性命圭旨》、《伍柳仙宗》、《性命法訣明詣》、《孫不二女丹次第詩》等,可謂是門派林立、卷帙浩繁。雖然如此,但內丹派功法仍然有規可矩,有蹈可尋,不外乎在「順逆」、「性命」、精化(牙灬)、煉(牙灬)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粉碎虛空)的修煉程序,這本身就是一個逆修的過程。道教認為煉已築基、煉精華(牙灬)、煉(牙灬)化神做的是命功,屬於有為;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做的是性功,屬於無為,所以有「性命」與「有無」的說法。而整個修煉又是一個去除人體陰質,還就純陽之體的過程,所以又有「陰陽」的說法。既然如此,內丹修煉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所處的環境有所不同,因而在方法上也有相應的變化,這也是道教丹道法派林立的緣故。鑒於此,我們將歷史上道教內丹著名法派及其經典收集起來,加以整理研究,希望能對廣大道教內丹愛好者有所裨益。

道教丹道修煉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就當代社會而言,一個修煉丹道的人,一定要把忠於家國,孝於雙親,和於友鄰作為修道的基礎。正如湖北黃陂木蘭山道觀的一副對聯所言:織杼織聲停,為國平寇,替父從軍,忠孝勞名飄千古;廟貌庄嚴在,顯化無私,靈感有赫,神仙妙通具千秋。質而言之,一個人修煉必須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家庭、有益於自身、有益於子孫,這樣您才能着手去做功夫。這也是我們編寫這套《中國道教丹道修煉系列叢書》的宗旨所在。

黃信陽
2003年5月序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