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學基礎

生命倫理學基礎
定價:252
NT $ 219
 

內容簡介

該書自1986年首次出版后立刻成為生命倫理學領域的權威之作。在此書中,作者討論了如下重要話題:健康與疾病的本性、死亡的定義、墮胎的道德性質、嬰兒的道德地位、安樂死、自殺、基因工程,醫療保健中的社會分配的公正,等等。作者在此書中最傑出的貢獻是,前瞻性地揭示了處理所有這些倫理問題時的多元語境,打破了啟蒙運動以來那種普適性倫理的訴求。在不同的道德傳統,不同的倫理體系之中,對同樣的問題存在不同的倫理觀點和處理方式。尤其是在當代社會中,多元性已經成為越來越顯著的因素,對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公共政策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所以,在道德多元化的情境下探討道德問題就成了生命倫理學的前提和基礎。
 

目錄

總序
謝辭
中文版序
作者序言
譯者前言
導言:面對后現代的生命倫理學
第一章 俗世的生命倫理學與道德觀的多元化
生命倫理學與后現代
生命倫理學:認真對待各種觀念、重新檢討文化設定
俗世的生命倫理學與宗教的生命倫理學
第二章 生命倫理學思想基礎
各種倫理學
道德的客觀性問題
辯護具體的道德觀點所涉及的問題
辯護一種充滿內容的、俗世倫理學的嘗試為什麼失敗
在虛無主義的邊緣
走出虛無主義的方式:挽救俗世生命倫理學的道德合理性
后現代的道德權威:使保健政策合理化
朋友之間及異鄉人之間的道德和生命倫理學
共同體、俗世性與生命倫理學:在一個道德破碎的世界中提供保健
道德異鄉人的奇異性
保健專業人員作為價值觀念的公務人員和地理學家
小結:面對道德多樣性的生命倫理學
第三章 生命倫理學的原則
允許與行善:生命倫理學根源上的沖突
道德意志與主體間性問題
康德如何把內容偷運進他的道德結論中
對不道德行為的制裁
賦予行善原則權威和內容
對道德原則的辯護
允許原則與行善原則之間的沖突
正義原則
生命倫理學的原則
道德沖突與不受干預權的中心地位
相互沖突的權利和義務
特枯:某些道德推理問題的難解性
第四章 保健的境遇:人、財產和國家
人的特殊地位
是對人的偏向嗎?
潛在與概率
關於動物的一個附識
嬰兒、嚴重智力障礙者和社會意義的「人」
有嚴重缺陷的新生兒:減弱了對社會意義上的人的保護 人:嚴格意義上的和各種社會意義上的
睡眠中的人和化身問題
擁有其他人、動物和物
瀕臨滅絕的物種、羅馬大劇場和生態學生命倫理學
擁有:一個總結
國家及其權威
俗世的國家的有限的道德權威
走向烏托邦
對財產、國家和保健政策的后現代反思
第五章 醫學化的語言
形成實在
四種醫學語言
作為評價的疾病語言
作為描述的疾病語言
作為說明的疾病語言
作為形成社會現實的疾病語言
醫學現實的社會構造和臨床判斷的挑戰
把一個問題看作醫學的、而不是法律的、宗教的或教育的問題
一些結論:醫學現實的民主化
第六章 人的終結與開端:死亡、墮胎和殺嬰
死亡的定義
身、心和人
化:身
沒有絕對確定性的活與死
全腦死亡定義的提出
存在
走向一種側重高位腦中心的死亡定義
墮胎、損害胎兒和殺嬰
受精卵、胚胎和胎兒的地位
誤有的生命
國家代表胎兒進行干預、剖腹產術、胎兒手術與公民限制允許有缺陷的新生兒死亡
殺嬰
胚胎實驗和試管授精
作為人的病人:俗世的道德視界
第七章 自由的若干方面:自由的和知情的同意,拒絕治療與保健人員
醫患關系
專業
病人作為一個異鄉土地上的異鄉人
異鄉人與朋友
匆匆異鄉人的醫療保健
自由的和知情的同意
獨立處置權
自由的三種意思
知情的三種意思
為他人做決策:家長主義的三種形式
代理人同意與孩子的解脫
人類受試者實驗研究
保密
自殺、安樂死與選擇死亡的方式
獨立處置權與決定去死
預先指令、代理同意與停止對無行為能力者的治療
非信仰時代的死亡
安樂死
保健隊
同意、道德多樣性和保健政策:為什麼一切都要統一?
第八章 保健權利、社會正義與保健分配中的公平:在有限性面前的挫折
保健政策:平等的、最佳的保健意識形態
正義、自由與不平等
自然運氣與社會運氣
富人與窮人:不同的狀況
區分不幸與不公平
超越平等:利他主義平等主義與嫉妒性平等主義
從宏觀分配到微觀分配
高層次的宏觀分配選擇
低層次的宏觀分配選擇
高層次的微觀分配選擇
低層次的微觀分配選擇
與生命作賭博、給健康和生存定價格
相互沖突的公正模式:從內容到程序
多級保健制度在道德上的不可避免性
結論:面對道德多樣性創造保健權利
第九章 重塑人性:道德異鄉人的美德。無道德內容的責任
宇宙失去定向
費厄古德醫生與追求健康:藥物、治療、人工福利和實現幸福美德與邪惡
后現代、多元化和俗世性:俗世的生命倫理學的視界
附錄:關鍵詞英漢對照
譯者后記
 

當代醫學的惠澤和挑戰影響着所有的人群和國家。通過醫學和技術的進步,人們可以推遲死亡、避免痛苦和減輕殘疾,沒有一個國家未受到這種誘惑的影響。在過去的40年中,人們目睹了醫學知識的爆炸和通過復雜的、也常常是昂貴的醫學手段所獲得的前所未有的新機會。急救醫學、器官移植和新的診斷形式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些進步本身也帶來了道德關注、道德疑難和道德爭端。人們面對着人類狀況的一種無法超越的有限性:不管投入多少資源來推延死亡和降低產生痛苦和殘疾的風險,每個人都將不免一死,而且許多人還會在死亡之前遭受痛苦和殘疾。

不惜一切代價來試圖推遲死亡和避免痛苦的代價之一,是享受這個更加長久和更加安全的生命的機會減少了;進一步的代價是高估了許多高價醫療保健的效益。例如,1991年美國的保健投資是平均每人2868美元,而希臘只有404美元,但比較兩國的死亡率與預期壽命方面的性別差異,差別卻很小。美國的壽命預期是男性72歲,女性78.8歲,希臘是男性74.1歲,女性78.6歲。然而,貧窮的社會常常把大量的公共保健投資花在了加強醫療過程之中。另外一些國家,例如加拿大,由於禁止私人層次的高級健康保險,全民醫療本身給予高技術醫學以很大的投入,但這類投入只是很小地改善了總死亡率和總患病率。

所有的社會都面對着該對高費用、但常常是低效益的保健手段投資多少和如何投資的問題。這類決策不僅僅涉及經濟考慮,而且涉及重要的道德挑戰和道德關注。有些新的生物醫學手段,諸如基因工程和胚胎組織的使用,其本身的性質引發了爭議。許多世紀以來指導着醫生們的醫學倫理學,當應用到許多新的醫學技術領域時,就顯得不夠用了。更重要的是,一度曾是構造單一的(homogeneous)社會,現在都必須承認一個以多種多樣的道德直覺和道德理解為特征的世界。這種全球性的道德多元化反映在所有大規模的社會中,它使得一度曾占統治地位的、毫無爭議的價值觀念成了問題。從前與傳統的道德理解相安甚恰的社會現在都打上了相互競爭的、多種多樣的道德視野(vision)的標志,特別是當它們使用一些對傳統的道德實踐構成挑戰的技術時(例如代理母親一類的輔助生殖手段)。

技術的、經濟的、道德的和社會的這些變化已經促成了當代生命倫理學領域的發展。生命倫理學的研究愈來愈深入和豐富,它重點探討了保健資源的分配、新的醫療技術的道德適應性和面對多種多樣的、經常相互沖突的道德直覺和道德理解時如何做出道德決策的問題。正是最后這個問題,而不是任何其他因素,更加突出地構成了當代生命倫理學的特征。正如本書所評述的,這種道德多樣性首先突出地出現在西方社會中。它的許多方面在北美,尤其是在美國表現得最為明顯。它已經越來越不僅表征着歐洲的道德狀況,而且表征着全人類的道德狀況。在西方社會中,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具有這樣的特征:他們對於什麼是適當的道德行為不再共享同一種內容豐富的(content-rich)理解。醫生與病人之間常常是道德異鄉人,他們並不持有共同的道德前提或道德基礎從而可以通過圓滿的道德論證來解決道德爭端。這並不是說西方社會中已不再存在人們作為道德朋友是指對於出生、生命、痛苦和死亡共享一種內容豐富的理解的人,以及對於適當的醫學決策持有共同的道德視野的人。可以共同參與的完整的道德共同體。所謂道德朋友,道德距離感和不同性與道德密切感和共同性在西方並存,但正是這種密切性揭示了同其他人的不同性。現在醫學是在越來越不是由一個單一的道德共同體構成的社會中遭遇着生與死的決策問題。正是在技術急速進步以及道德多元化的背景下,本書提供了對於生命倫理學的一種說明。

這類多元化對於許多中國人的道德經驗來說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陌生的。中國在許多方面都是由價值觀念的一種極大的共同性所限定的一個社會。本書所探討的一些疑難問題在許多中國讀者看來有可能是洋玩藝兒(exotic)。本書談論的是道德異鄉人,即那些相互之間對於出生、生命、痛苦和死亡的意義並不持有一種共同理解的人;它在不存在道德價值觀念的基本共同性的情況下,詢問哪種道德應該具有指導作用。本書的論證是在承認道德多樣性的前提下建立起來的。許多中國人或許從未體驗到本書據以表述的這種突出的道德多元化和多樣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