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黃俊杰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05606
  • ISBN13:9787301105603
  • 裝訂:平裝 / 19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代表最近兩年來作者對大學通識教育的一點思考心得。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霸權等因素,引發了本土文化式微,大學教育主體性失落等問題。黃俊杰先生認為,提升大學生本土文化素養,重建大學教育主體性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深化大學通識教育。本書由此探討了深化通識教育的理念,策略與方法,剖析了大學通識教育所面臨的非制度性危機,並論及了大學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建設,大學校長遴選的關系等等。
 

目錄

第一章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理念與大學教育:問題與對策
一、引言
二、全球化時代大學面對的新問題(一):霸權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爭衡
三、大學因應文化霸權挑戰的對策
四、全球化時代大學面對的新問題(二):教育主體性的失落
五、大學重建教育主體性的策略
六、結論
第二章 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
一、引言
二、全球化的發展形式、本質及其台灣脈絡
三、全球化時代對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
四、大學通識教育的新策略
五、結論
第三章 從全球化與本土化激蕩的脈絡論大學通識教育 中的公民教育
一、引言
二、二十一世紀大學通識教育中公民教育的問題及其本質
三、公民教育問題形成的原因
四、邁向公民教育的新境界:植根本土,放眼全球
五、結論
第四章 邁向二十一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新境界:從普及到深化
一、引言
二、大學通識教育的現況及“深化”的意義
三、大學通識教育“深化”的必要性
四、深化大學通識教育的具體策略
五、結論
第五章 大學通識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深化:理念、策略與方法
一、引言
二、深化的理念
三、深化的策略
四、深化的方法
五、結論
第六章 大學醫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提升:通識教育的 新思考
一、引言
二、醫療事業以人文關懷為中心
三、醫療事業中人文精神的開展
四、人文精神在醫護院校通識教育中的落實
五、結論
第七章 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非制度性危機及其因應對策
一、引言
二、危機(一):“反知識主義”心態
三、危機(二):“功利主義”心態
四、因應對策:回歸教育基本面
五、結論
第八章 社區大學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融合:理念與策略
一、引言
二、當前社區大學運動的成就、瓶頸及其突破
三、社區大學中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四、對社區學大學中通識教育的反駁意見及其批判
五、社區大學通識教育的實施策略
六、結論
第九章 從台灣經驗論大學校長遴選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引言
二、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法源及其實際程序
三、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正面貢獻
四、大學校長遴選的制度性及非制度性問題
五、因應問題的可能方向
六、結論
附錄一 美國大學通識教育考察報告
一、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實施之概況
二、考察心得
三、具體建議
附錄二 日本大學通識教育考察報告
一、前言
二、日本通識教育實施概況
三、教育部存廢之相關問題
四、整體考察印象
五、各大學通識教育實施概況
六、各大學簡況
七、對台灣推動大學通識教育之建議
八、結語
附錄三 儒家傳統中“教育”的含義及其現代啟示
一、引言
二、儒家傳統中“教育”的含義
三、現代教育的弊病及其形成的原因
四、結論:儒家教育觀的現代啟示
附錄四 傅斯年論教育改革:原則、策略及其啟示
一、引言
二、傅斯年論教育改革
三、傅斯年教育觀蘊涵的啟示
四、結語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通識教育》代表最近兩年來我對大學通識教育的一點思考心得。在付梓出版前夕,我想就全書寫作宗旨,略加說明,以就教于讀者。

人類歷史進入第三個千年紀元之後,全球化趨勢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以及世界政經板塊推移的助威之下,快速茁壯而蔚為新時代的歷史主流。全球化潮流對大學與大學通識教育,必然造成巨大的沖擊。大學通識教育如何因應21世紀全球化趨勢的各種新挑戰?這是最近兩年來,常常縈繞在我心中的問題。本書各章的寫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這個巨大的問題,發生或多或少的關聯。

本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共三章,均討論全球化與大學通識教育問題。第一章從較為宏觀的角度,思考21世紀全球化時代中,大學可能面臨的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化加強了富國與強國對窮國與弱國更加深刻的剝削與宰制,造成亞非拉許多地區的大學,在英語主流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爭衡之中,艱辛擺蕩;而且,由于居于全球化之核心與領導地位的國家,掌握最先進的航空科技、生命科學新知與武器工業,所以被迫卷入全球化浪潮的國家之大學,日漸面臨教育主體性淪喪的危機。本書第一章分析以上這些大學教育的新問題,籌謀可能的因應策略,並呼吁加強本土文化教育,重建大學的教育主體性。本書第二章在第一章論述的脈絡中,進一步討論大學的通識教育,應加強拓深大學生的本土文化資源,尤其是開授以經典研讀為內容的通識課程,深化有關中華文化與東亞文化的教育,以及研發具有“科學、技術與社會”(STS)內涵的課程。

本書第三章扣緊全球化潮流中,最能彰顯全球化與本土化之張力,並觸及大學國際化與國家化之差距問題的公民教育。在亞洲的大學公民教育課程中所傳授與“公民資格”有關的諸多價值理念,均源生于近代西方社會,因此,常與本土文化與現實社會形成落差,甚至格格不入。突破公民教育問題的方法,雖然可以多元多樣,但是,厚植學生的本土文化資源,並在公民教育的教學實務中,融入更多的本土關懷,當是較為有效的策略。

我在本書第二部分以四章的篇幅,嘗試為21世紀的大學通識教育描繪新的願景。第四、五章提出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在于從普及到深化。我近年來深感在21世紀知識經濟的新時代中,大學“自我異化”之危機日甚一日。我們如果能透過優質的通識教育,而使大學教育回歸受教育者之主體性,使教學活動與思考活動合一,使知識與實踐融貫,就更能召喚大學的靈魂。

在近年來大學的改革運動中,1999年開始黃昆岩教授主導的台灣各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評鑒工作,取得相當的成效。在醫學系評鑒過程中,我們發現醫學教育中的人文通識教育有待進一步提升。本書第六章討論如何通過通識教育,而提升大學醫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這個問題。我也描繪理想中的通識課程規劃藍圖,並建議以“語文素養”及“經典研讀課程”為其重點。

自從2001年起,台灣教育當局推動第一梯次與第二梯次提升學生基礎教育計劃之後,台灣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及通識教育獲得了可觀的改善,這誠然是令人興奮的新發展。但是,在各大學校園的熱鬧榮景之中,卻也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危機。本書第七章討論當前台灣地區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昕面對的“反知識主義”與“功利主義”兩種心態的挑戰,及其所衍生的教學實務上的問題。我建議以“回歸教育基本面”作為因應上述危機的對策。

大學通識教育的提升,絕對不僅是通識課程的改善一端而已。所謂“道假眾緣”,通識教育的結構性之改善與教育的效果的延伸,與大學門牆之內的校長的領導風格,與大學門牆之外的社區大學教育,均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本書第三部分為第八章與第九章,分別探討與通識教育發展相關的周邊環境這兩個問題,呼吁社區大學應與優質通識教育相結合,以互濟互補,也強調校長在通識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來,隨著大學教育的普及化與終身學習社會的來臨,大學通識教育作為奠基教育的性質,必然與日俱增,其重要性也將日益獲得肯定。但是,在通識教育邁向一個充滿了牛奶與蜂蜜的理想國度之前,我們必須努力播種,勤加耕耘,並時時芟除雜草,翻土犁田。是的,“凡辛苦耕耘的,必歡呼收割”,讓我們共同期待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未來!

黃俊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