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思想史

般若思想史
定價:96
NT $ 84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山口益先生精通梵、藏以及漢文,以深厚拘語言學功底研究印度中觀、唯識兩派論書的原典文獻,在國際佛教學研究領域有極其廣泛的影響。山口先生一生著述頗豐,如《世親之成業論》、《佛教思想入門》、《西藏語之系統》、《印度文化史》、《中邊分別論釋疏》、《月稱造中論釋》、《中觀佛教論考》、《世親唯識的原典解明》、《般若思想史》等等。

  譯者在山口先生眾多著作中之所以首先擇取《般若思想史》介紹給中文讀者,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般若思想史》的部頭雖然不大,但它卻是山口先生在深入研究原典文獻的基礎上旨在揭示印度中觀和唯識兩派思想之內涵的總結性著作。二是山口先生將此著冠以《般若思想史》的名稱,其用意極深,即這是一種從學術的角度試圖通過「般若」理念打破中觀、唯識及如來藏思想間壁壘的極其有意義的嘗試。三是山口先生《般若思想史》中從歷史實踐的角度就如來藏思想的產生背景做了深入的深討,並從《究竟一乘寶性論》中挖掘出「緣起即是如來藏」的核心思想,換言之,在他看來,《究竟一乘寶性論》中提及的「如來藏」一詞指的就是「緣起」,這對於解決近二十多年來國際上圍繞「如來藏思想」所發生的種種爭端有着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由十章構成。根據各章闡述問題的不同,描述方式也不盡相同。前三章對於整本書而言相當於序論部分,因為必須在這里闡明各種觀點,以備第四章以后之用。
 

目錄

總序
譯者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輪廓
第二章 佛陀及其覺證——十二因緣和四聖諦
第三章 佛教阿毗達磨的展開
第四章 龍樹的中觀說——空和假
 一、根本中論——八不——戲論寂滅——空性·勝義諦——空用
 二、空義·世俗諦——假設——中道
 三、對惡取空的規戒——空的行道——般若波羅蜜——般若空中的凈土教思想——假與識
 四、龍樹與諸大乘經典
 五、提婆諸百論的傾向
第五章 無著——世親的瑜伽唯識——通往空的道路的設定確定
 一、瑜伽唯識的興起及其文化地位
 二、三時法輪
 三、針對空性論展開的識論——三性說的設定
 四、通往唯識無境和識無的道路
 五、唯識緣起的當相
 六、識的空無——轉識得智——無有
 七、從空無之慧到無有之智的悲——唯識的宗教性——與中觀說關於佛身說之間的異同
 八、中觀與唯識有關唯心解釋之間的異同
第六章 如來藏思想——空·法性的歷史實踐
 一、《究竟一乘寶性論》的如來藏說
 二、緣起即如來藏
 三、超越般若的如來藏
 四、如來藏的自體義,佛的誓願
 五、如來藏的因義(大乘法的信解,般若波羅蜜,虛空藏三昧,大悲)
 六、如來藏的果義(如來法身功德的四波羅蜜,光明無量和壽命無量)
 七、與瑜伽唯識之間的相似非相似性
第七章 中觀瑜伽的歷史交涉附:清辨的教系
第八章 歸謬論證派
第九章 自立論證派與瑜伽唯識
 一、中觀自立派——中觀經量派
 二、有相唯識與無相唯識
 三、唯識派的《中論釋》和觀誓的《般若燈論釋疏》
 四、瑜伽中觀派
 五、瑜伽中觀派的旁流——獅子賢的《現觀庄嚴論宗》
  (一)獅子賢的學派
  (二)現觀庄嚴的譜系
  (三)《現觀庄嚴論》的歷史性格
  (四)西藏的中觀宗
  (五)《現觀庄嚴論》的內容概述
  (六)《現觀庄嚴論》中之瑜伽唯識的要素
第十章 中觀思想的密教化
 

本書作者山口益(1895—1976),京都人,日本著名的佛教學者。大谷大學文學部畢業,后留學法國。1933年開始出任大谷大學教授,其間曾擔任該校校長,退休后被聘任為該校的名譽教授。歷任日本學術會議會員,1963年曾榮獲紫綬褒章。1965年被選為日本學士院會員。山口先生精通梵、藏以及漢文,以深厚的語言學功底研究印度中觀、唯識兩派論書的原典文獻,在國際佛教學研究領域有極其廣泛的影響。山口先生一生著述頗豐,如《世親之成業論》、《佛教思想入門》、《西藏語之系統》、《印度文化史》、《中邊分別論釋疏》、《月稱造中論釋》、《中觀佛教論考》、《世親唯識的原典解明》、《般若思想史》等等。譯者在山口先生眾多著作中之所以首先擇取《般若思想史》介紹給中文讀者,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般若思想史》的部頭雖然不大,但它卻是山口先生在深入研究原典文獻的基礎上旨在揭示印度中觀和唯識兩派思想之內涵的總結性著作。二是山口先生將此著冠以《般若思想史》的名稱,其用意極深,即這是一種從學術的角度試圖通過「般若」理念打破中觀、唯識及如來藏思想間壁壘的極其有意義的嘗試。三是山口先生《般若思想史》中從歷史實踐的角度就如來藏思想的產生背景做了深入的探討,並從《究竟一乘寶性論》中挖掘出「緣起即是如來藏」的核心思想,換言之,在他看來,《究竟一乘寶性論》中提及的「如來藏」一詞指的就是「緣起」,這對於解決近二十多年來國際上圍繞「如來藏思想」所發生的種種爭端有着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翻譯過程中,盡量本着忠實原著的原則,對其中感到有異議或不解的地方,多方查證,可圓滿解決者,亦或無法解決者,均在譯者注中注明。另外,原著的引文多出自佛典,所以,對原著的引文,盡可能地查閱佛陀教育基金會刊印的《大正新修大藏經》。但是因為原著中有大量引文出自藏傳佛典,譯者無法對照原文,另外,原著作者在撰文過程中對一些引文未加注出處,故無法得知其所引自何處。對於無法對照原文的引文,譯者只能按照日語原文加以翻譯,並以譯者注的形式標明。不盡之處,敬請原諒。

另外,原著中有大量表示名稱的專有名詞,原作者對其中的一些詞,給出了其梵文,但多數只是給出其讀音,而沒有給出梵文,譯者均將其還原為梵文。以便讀者索查。

原著由十個部分構成,原作者按照一、二、三等的順序表示,譯者為了清楚眉目,以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形式表示。另外,各章中之各小節,原作者或以l、2、3的形式,或以(1)、(2)、(3)等的形式表示,譯者均按中文習慣將其統一為(一)、1.(1)等。在目錄中,各小節均有標題,但正文中卻沒有。譯者為了便於讀者閱讀,均將各小標題補上。

由於譯者水平有限,加之此著雖然篇幅不長,但是以文言體形式撰寫的,所以在翻譯過程中難免出現誤譯或表達不當的情況,故懇請諸方專家批評指正,以便我們在修訂時及時改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