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年來,來自C‧P‧斯諾所稱的“兩種文化”(科學與人文)兩大陣營的斗士們展開了激烈的論戰,但是,他們當中很少有人試圖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在本書中,杰伊‧A‧拉賓格爾和哈里‧柯林斯為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和科學(知識)社會學家創造了機會,讓他們在一起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而不是相互指責和謾罵。本書各章的作者驚喜地發現,在關于科學,關于科學作為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的合法性和權威性,以及關于科學論是否貶損了科學家、科學實踐和科學發現等方面,他們展開了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並達成了廣泛的共識。

誰有權評論科學?科學知識的恰當角色是什麼?在社會決策中,科學家與社會中的其他成員之間的關系是什麼?鑒于科學在當今社會佔據著主導地位,這些問題都是至關重要的。盡管對此不會有簡單的答案,但是,《一種文化?》向讀者準確地闡述了在所謂的“科學大戰”中存在的真正危險是什麼,並且為我們探尋這些緊迫問題的解決之道提供了頗有價值的框架。
 

目錄

譯者序

1 導言
1.1 “科學大戰”和“兩種文化”
1.2 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1.3 為何在此時出這樣一本書?
1.4 全書的結構,內容和主題
第一部分 立論
哲學
2 科學論損害科學嗎?科學論與科學大戰的先驅維掛根斯坦、圖靈和波拉尼
2.1 劍橋的兩種文化,1939年
2.2 從“兩種文化”到科學大戰
2.3 科學知識社會學
2.4 被貶低的是什麼?
2.5 對科學的忽上忽下的看法
2.6 技藝模式
3 科學與科學社會學,超越戰爭與和平
3.1 導言︰不是戰爭也不是和平
3.2 認識論上的簡要說明
3.3 反對相對
3.4 結論︰真正的問題
4 科學維和,有必要嗎?
4.1 消除“戰爭”中的極端傾向
4.2 兩種觀點
4.3 結論
視角
5 遭遇交叉火力?公眾在科學大戰中的角色
5.1 招幕平民
5.2 擊斃信使
5.3 清點死者……
5.4 ……為生者做準備
5.5 和平條款
6 一個研究案例的生涯
源頭
7 與社會學家嚴肅的交談
7.1 重訪相對主義的勾勒姆
7.2 後來與巴恩斯和布魯爾的爭論
7.3 幾個簡單的結論
8 怎麼成了反科學
方向
9 物理學與歷史
10 作為知識圖的科學論
10.1 科學論中知識圖式的努力
10.2 佩魯茨對蓋森︰認識論對知識圖?
10.3 知識圖與“純描述”
11 從社會建構到研究問題︰科學社會學的承諾
11.1 引言
11.2 科學判斷和科學研究的重復
11.3 從“發展中的科學”到“作為知識的科學”
11.4 對照社會學家和科學家的預期
11.5 機構混亂和科學進步
11.6 一個關鍵主題︰行星研究的持續進步
11.7 科學社會學的持續改進?
11.8 重新解釋庫恩
11.9 結論
11.10 致謝
12 一個火星人郵回一張明信片
12.1 陌生與敵意
12.2 社會學家就像火星人嗎?
12.3 一個例子︰關于引力輻射的研究
12.4 寫一封家書
13 喚醒沉睡的巨人?
13.1 清除路障?
13.2 入伙?
第二部分 評論
14 關于方法論相對主義與“反科學”的評述
15 關于相對主義的又一回合
15.1 主要議題
15.2 方法論相對主義和哲學相對主義之間有聯系嗎︰布里克蒙和索卡爾
15.3 方法論相對主義令人討厭而且漏洞百出嗎︰溫伯格
15.4 其他觀點
16 超決定性與偶然性
17 責任回歸
18 分裂的個性或科學大戰內部的分歧
19 局境知識與共同敵人︰科學大戰的醫治方法
20 真正的實質與人類的體驗
21 這才是一場對話!
22 一個信徒的坦白
22.1 怒火從何而來?
22.2 關于方法論相對主義的論戰
23 究竟誰野蠻?
24.最終能和平嗎?
第三部分 反駁
25 對我們的批評者的回應
26 皇冠寶石與粗糙鑽石︰科學權威的源泉
26.1 有什麼可擔心的嗎?
26.2 理論與實驗
26.3 科學是怎樣為人所知的?
26.4 結論
27 對知識繪圖學的再審視
28 讓我們別太一致
29 因果關系、語法和工作哲學︰最後的一些評論
29.1 石頭、定律和工作哲學
30 解讀與誤讀
31 和平,屬于哪方,按照誰的標準?
32 進駐聖之路
32.1 可怕的對稱
32.2 絕大部分是正確的
32.3 矢與的
33 科學知識的編史學用途
34 超越社會建構
35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20世紀的最後十年被認為是西方學術界“科學大戰”的十年。1992年,美國物理學家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和英國生物學家沃爾珀特(Lewis Wolpert)對社會建構論等論點提出了批評。1994年,英國媒體對沃爾珀特與柯林斯(Harry Collins)的辯論進行了報道,美國傳媒則報道了全美學者協會的會議,使這場關于科學本質的學術爭論在大西洋兩岸幾乎同時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同年,格羅斯(Paul Gross)和萊維特(Norman Levit)出版了《高級迷信︰學術左派及其與科學的爭論》,向科學論研究者正式發出了宣戰書。作為回應,《社會文本》于1996年精心準備了一期“科學大戰”專輯,從而引發了著名的“索卡爾事件”。這一事件不僅引起了大眾傳媒的極大興趣,而且也使這場爭論越來越偏離嚴肅的學術討論的方向。在以後幾年中,爭論雙方進行了充滿火藥味的論戰,學術研究似乎變得無關緊要,雙方也都缺乏了解和理解對方的願望。雙方草率地將其論戰文章發表在報紙和通俗刊物上,從而演變成了一場科學與人文之間的公開論戰,一場公開表演的“聾子對話”。鑒于這場論戰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國內學術界,本文將首先對這場爭論產生的原因、爭論的實質進行梳理,然後對英美學術界,尤其是拉賓格爾(Jay A.Labinger)和柯林斯等人近年來在超越科學大戰方面所作的努力進行評介,希望對我國學術界在這方面的研究和爭論有所啟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