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的日本宗教

世界中的日本宗教
定價:90
NT $ 78
 

內容簡介

一般說來,要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就有必要理解這個國家的宗教。比如說,要理解歐洲的文化,就要理解歐洲的宗教——基督教;要理解阿拉伯的文化,就要理解阿拉伯的宗教——伊斯蘭教。同樣,要理解日本的文化,當然首先必須理解日本的宗教。

日本宗教的永恆觀念,同其他宗教的永恆觀念一樣,都可以減弱把此世絕對化所造成的追求欲望滿足的傾向,但比之於基督教和佛教的豐富教義,卻是很不夠的。比如把性行為說成超越自我和與人類合為一體的體現之類,是否與日本社會過度的性開放現象有某種關聯呢?

本書內容包括:日本的信仰、日本的佛教、日本的宗教及其儀式、對科學主義的疑問、死是靈魂離開肉體、先祖在彼世等待著、能是安慰怨靈的戲劇、日本佛教的核心、善人早回現世、古代日本人循環的世界觀等等。
 

目錄

第一部分 日本的宗教——為了理解日本的文化
一、日本的信仰
作為習俗的日本的宗教
明治以來的日本的神道
律令時代的國家神道——禊與祓
眾多研究成果的綜合和推論
日本列島——從舊石器到繩文
繩文文化——成熟的狩獵采集文化
兩種類型的日本人
日本人心靈深處的森林信仰
「送熊」反映的阿伊努人的世界觀
「尼拉依卡奈伊』信仰中反映的沖繩人的世界觀
死者的再生
「依查伊禾」的神女們
真脅的遺跡——柱子和輪回信仰的原點
兩個思想——平等與再生
二、日本的佛教
聖德太子創始的日本的佛教
最澄與空海的佛教
明顯變為日本式的鐮倉佛教
釋迦的教義與大乘佛教的理念
中國佛教的主流與佛教傳來日本
聖德太子的一乘思想——統一與平等
煩惱的世界所導致的如來藏思想
繼承太子佛教傳統的最澄
最澄的「悉有佛性」的思想
最澄的戒律內在化
最澄與空海
法然的「專修念佛」
吃肉娶妻與「愚禿親鸞」
法然的極樂凈土和親鸞的「還相回向」
道元的禪與日蓮的法華信仰
日本的佛教——祖先崇拜與死者供養
日本人的信仰——生命的永遠循環
第二部分 世界中的日本宗教——日本人的「彼世」觀
日本的宗教及其儀式
日本人的原「彼世」觀——阿伊努和沖繩
彌生時代以後的「彼世」觀
佛教和神道的發展階段
日本佛教的核心
法然與親鸞的凈土論
死的儀式與再生的儀式的結構
「彼世」觀的比較研究
「彼世」觀的現代意義
第三部分 日本人的靈魂
現代人放棄了對死和彼世的思考
主張死的自覺的帕斯卡爾與兼好
對科學主義的疑問
佛教傳人以前日本人的宗教是什麽
從繩文時代延續下來的彼世觀是什麽
死是靈魂離開肉體
彼世既無極樂也無地獄
彼世與現世是顛倒的
先祖在彼世等待著
靈魂怎樣去彼世
靈魂呈鳥形
白色的候鳥是神的使者
火神把死者帶往彼世
有靈能的人說服難以去彼世的人
能是安慰怨靈的戲劇
柱子是彼世與現世的通道
迎接先祖的靈魂
祭典是對亡靈的安慰
先祖的靈魂保佑子孫
善人早回現世
環狀列石意味著交合
古代日本人循環的世界觀
埋葬兒童靈魂的儀式
埋葬胎兒的心願
土偶是對孕婦和胎兒的安魂
日本人為什麽有神道和佛教的雙重信仰
日本人的彼世觀選擇了凈土教
親鸞把土著宗教和凈土教結合起來
日本人的彼世觀的現代意義
一切生命都是再生
譯者附記
 

在為《地獄的思想》寫「中譯本序」時,我說過自己沒有資格,因為沒有好好讀梅原猛的書。這次又因為要遵汪彌兄之命寫序,而且他還發來了書稿,我當然就得開卷了。

大大出乎意料的是,這一開卷,就不忍釋卷!在我開始批判「開卷有益」(主張讀書先得選書)的這些年來,這一次我不僅要說開卷有益,而且在出版社催促、時間很緊迫的情況下,竟然還沉醉其中,樂而忘返了!

為什麽呢?因為這本書雖然是學術書,卻很好看。我主張選書,首先該選大師的書,而梅原猛就是一位大師。我在前面提到的那篇序中主張,在當前中日關系的狀態下,認識和理解日本文化對我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這本書,也許就是認識和理解日本文化的最佳教材。

為什麽?因為,正如梅原猛在此書開篇所說,要認識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就必須認識理解其宗教。而在這本書中,一位長期研究日本文化的大師,就用通俗易懂、自然流暢甚至生動活潑的語言,向我們講解了日本人的宗教,使我們更能了解「日本人的靈魂」,從而認識和理解日本文化。

要了解日本文化,當然有許多途徑,例如讀歷史、讀小說等等。但是,通過日本宗教去了解,也許是最捷的捷徑。我想,篇幅如此短小的一本書,而能使人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大為加深(對此我深有感受),原因正在於它的作者對日本宗教有著不同尋常的深切理解。

例如,這位致力於日中友好、批判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學者,在這本書中也指出了「國家主義化」的神道與日本人古老信仰的聯系:明治以來的神道,是以伊勢神宮、明治神宮、靖國神社為象征的那樣的神道;這個神道的基本思想是日本是神之國,故為之而死者就應在靖國神社受到祭祀,成為保護國家的神;這樣的神道中確實遺留著日本的古老信仰,即人死了之後都會成神。

梅原猛深入地研究了日本宗教的最古老源頭,即「繩文文化」的宗教遺存。他發現,在這種尚存於沖繩等地的對「彼世」的信念中,有一種不論祖先的行為好壞,都可以往生「彼世」的觀念。日本本土宗教的核心乃是「祖先崇拜」和「死者供養」,這種核心觀念的力量之強大,甚至連本來沒有這兩種觀念的佛教都受到改造,以致也以之為核心了!在日本人看來不可缺少的忌辰、盂蘭盆和彼岸會這三大儀式,全都與祖先和死者有關,而佛教在日本也竟演變成了與之相關「葬禮佛教」!

與祖先觀念緊密相連的,是生命永遠循環的觀念,即不論賢愚、貴賤、善惡,人死後都可以去到「彼世」;「彼世」並無「天堂與地獄」或「極樂與地獄」的區別,只不過壞人在那里停留的時間較長而已;所有的死者都會再回到此世,投胎為兒孫之輩,再度生活,循環不已。所以,日本人對祖先的崇拜和對死者的重視,其實來自於這種貫通生死的「此世」與「彼世」觀念。

梅原猛認為這種宗教觀念或信仰十分重要,「不能丟失」。因為,如果人不再相信彼世,就會拼命追求現世的財富、權力和快樂,而一個「人欲橫流的社會,與其說是人的世界,不如說是獸的世界」。所以他主張對「彼世」深入反省,以抑制人的欲望。我想,他之所以不愧為大師,就在於他不僅僅作了學術知識的考證,而且還作了思想價值的發掘,指明了傳統宗教思想對現代人生活的意義。

不過,我認為他的某些說法仍然值得商榷,「彼世」觀念確實應予反省。例如,他認為古老日本宗教的那種不作道德判斷或「無道德性」的「彼世」說,比之於「道德性」的基督教「天堂與地獄說」和佛教「極樂與地獄說」更合理。這似乎與他的前述主張自相矛盾,因為,如果無論善惡都同樣地往生和循環,那又如何能「抑制人的欲望」,如何防止人欲橫流的「獸的世界」呢?其實,基督教和佛教也並不局限於淺層次的道德主義,基督教的原罪論和「因信稱義」說,佛教的無我論和「四諦」說,都是如此。

我認為,日本宗教的永恆觀念,同其他宗教的永恆觀念一樣,都可以減弱把此世絕對化所造成的追求欲望滿足的傾向,但比之於基督教和佛教的豐富教義,卻是很不夠的。比如把性行為說成超越自我和與人類合為一體的體現之類,是否與日本社會過度的性開放現象有某種關聯呢?

當然,我對日本社會和日本宗教都缺乏研究,提出以上批評,也許又是「沒有資格」的。這里只不過是寫出一點「讀後感」罷了。

我想,對我們來說,更為重要的是,應該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日本文化,包括日本本土宗教同日本佛教的關系。同時,我們也應該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中國文化,包括中國本土宗教同中國佛教的關系(例如中國古老的祖先崇拜和相應的「忠孝」宗法觀念,同樣對中國佛教有影響)。畢竟,我們所需要的,是要睦鄰友好,更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認識別人難,認識自己更難。

以人為鏡,可以正己。我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讀到一本《中國人的靈魂——世界中的中國宗教》,而且希望中國的作者和讀者,能夠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得更高!

何光滬
2006年7月6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