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體,是唐代書法家柳公權(778—865)創立的書體。其特點是體勢勁媚、法度謹嚴、方圓兼施、富有變化。
柳字主要得力於顏、歐二家。他的運筆,像一波三折,以及趣鉤之前、橫畫收筆、折筆拐彎等處,均着力一頓,這些都出自顏法。但他避開了顏字肥壯的豎畫,把橫豎畫寫得大體均勻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筆字斬釘截鐵、棱角分明的長處,把點畫寫得像刀切一樣爽利森挺;在結體上,他一變顏字內松外緊、重心偏低的風格,雖吸取了歐陽詢楷書結字緊密的特點,但沒有像歐書那樣修長欹側,而是力守中宮,外圍開展,左右相稱,上下協調,伸縮自如,謙讓有序,形體略長,神情外溢;在風格上,柳書與歐同樣是勁健,但正如前人所評,「歐書勁健其勢緊,柳書勁健其勢松」。
從整體看,柳字瘦挺清勁,偏重骨力,世有「顏筋柳骨」之稱。清戈守智說,「書法以骨干為先」,所以許多人學書法從柳字起步,是不無道理的。
柳公權傳世墨跡多達數十種。其中楷書代表作有《神策軍碑》《金剛經》《玄秘塔碑》等。
《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刻於唐會昌三年(843),柳公權書寫時65歲。此碑記述的是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之事。神策軍原是唐制邊防軍隊,后駐軍禁中,便成皇帝的衛隊,分為左右神策兩軍。該碑置於左神策軍駐地,駐軍禁地,不准摹拓,所以對外流傳很少。流傳至今的本子,是五代或宋初所拓,是僅存的稀世之跡,現藏北京圖書館。
此碑是柳公權書法成熟后的代表作,蒼勁渾穆,爽爽有神,摹刻極精,幾與真跡無異。它不僅比《金剛經》更為老到,而且比后世熟知的《玄秘塔碑》更典型地體現了柳書渾厚中見鋒利、平正中得瀟灑的藝術風格。該碑以斬釘截鐵之筆,游刃於顏法勢雄力厚之中,是最有氣勢的柳書,且剛柔相濟,骨肉停勻。筆法之靈轉蒼勁超過《玄秘塔》,揮灑更得心應手,結體也比《玄秘塔》開闊,無拘謹之態,總體面貌較《玄秘塔》豐潤、張(或謂「雄勝」),是今傳柳體楷書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因而世人評此碑為「風神整峻,氣度溫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跡。」
臨習此碑,須筆意豪邁,以方筆為主,兼用圓筆,起筆凌厲,行筆勁健,豎筆中截略呈彎弓之勢,轉折棱角分明,筆筆交代清晰。當然,柳字筆法不僅是一絲不苟的,而且是豐富生動的,富有力感和節奏感。臨習時要細細體味,防止呆板、僵化。在結體上,除應注意其內斂外拓的特點外,還要注意上緊下松及左緊右舒的特點。另外,還應認識到,柳字的「骨」體現在每筆每畫上,而主筆的「骨」尤有典型性,如該碑中的「朱」、「壽」、「集」、「足』』等字中的豎鉤、長橫、平捺都顯得遒勁峻拔,結束堅實,起止清楚,頓挫分明,特別有力,引人注目。這些字主筆舒長清健,余筆緊縮集結,正是柳書結字的重要特色。當然,習此碑也不可對「骨」片面理解,需骨中帶肉方可得風神。此碑在虛實呼應、偃仰正側、筆畫銜斷、體態簡繁等方面也頗具特色。
林散之先生在談及習柳要訣時,曾有「剛健痛快,淋漓盡致」的批語,不妨也可作為臨習此碑的一把鑰匙。
-
《美術博覽》叢書2019年(總第43輯):界外藝術--純粹表達隱射下的不可知
$198 -
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十三五」案例式規劃教材:設計色彩
$299 -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與戰爭陰影
$417 -
互動裝置藝術:科技驅動的藝術體驗
$1,341 -
超越美學的美學
$251 -
現代藝術設計多元化研究
$188 -
設計美學與展陳設計
$157 -
藝術本位研究的9堂課
$299 -
談美
$192 -
朱光潛:談美書簡
$219 -
人人都該懂的美學
$286 -
藝術哲學(作家榜經典文庫)
$939 -
藝術館•藝術中的經典文學形象與故事
$512 -
美術心理學:中國藝術通識名師精品課
$459 -
美物之道:火的誓言
$251 -
貢布里希遺產論銓:瓦爾堡研究院慶祝恩斯特·貢布里希爵士百年誕辰論文集
$370 -
造型藝術基礎
$474 -
創新設計思維
$308 -
大衛
$521 -
宗白華講美學:《美學散步》《藝境》插圖本
$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