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佛教並非在一般意義上的宗教,把它描述為每個信徒踐行的倫理哲學將更為准確。只有通過踐行、通過艱難的精神斗爭,才可能獲得此生和來世的幸福,以及涅磐的目標。此書的主題在於廣泛地研究佛教原則,說明真正的佛道意味著什麽,佛教成就何種生命狀態。

本書是作為一部介紹性的作品,全面而充分地認可佛教思想與實踐的多樣性,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合適的。確實,對初學者來說,由於對佛教術語、概念及其文獻和理解的傳統的生疏,會使得他們難以理解哪怕是一個學派的最基本材料。在使得任何介紹類作品時,我們都不可避免地面臨欺許與挫折的循環出現。
 

目錄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簡介
第一章 定義和歷史背景
倫理學研究的范圍
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思想
第二章 至上知識的源泉
佛陀的開悟
喬答摩佛的生平
緣起法
自我與無我說
存在的三種行相
佛陀的大慈悲
第三章 諸皈依的意義
三皈依
第一依所:佛
第二依所:法
第三依所:僧
第四章 道德行為的律令:戒律
五戒
八戒
十戒
第五章 道德的基本理想
戒律與皈依的關系
早期佛教中居士的地位
佛陀關於戒德教諭的觀點
對每個居士的忠告
第六章 居士對其親友的責任
子女與父母
丈夫與妻子
朋友之間
老師與學生
佣人與勞動者
與生活方式相關的責任
第七章 居士與國家的關系
第八章 最終的目標
對目標的陳述
涅槃
心解脫,慧解脫
成就的原因
縮略語
 

上半個世紀見證了宗教、道德和倫理原則與觀念的教育、理解與實踐的日漸衰落。貪於金錢與物質、意欲出人頭地、妄想從政治經濟上控制他人、生物與環境,這些已成為現代文明近年來發展的特性。

這一發展與平常的、正確的、合理的人性背道而馳。其結果是人類今天面臨極大的破壞力。這力量如此強勁,以致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與心智虛弱者,無法應對它。相反,他們屈從於這個力量。他們皈依於冷漠、無政府、毒品、酗酒以及其他行為,以獲得膚淺的安寧感,但不能有任何長期實質的幸福。宗教、首先和倫理水准的衰落導致人類社會組織的衰弱。

挽救這一處境的唯一方法、唯一合理的前進道路,是依照宗教、道德和倫理標准生活,這標准為自身傳統所接受,並與其他傳統相比較、相溝通。

本書以佛教的觀點分析、評價並解釋了一些倫理概念。重點放在那些所有佛教學派都接受的倫理概念上。事實上,不同的學派——無論是上座部還是大乘——在這些概念上並無不同。而且,當今的趨勢是不只研究一種宗教,而是研究各種不同的宗教,有時分別處理,有時加以比較。這一研究方法可以促進我們對不同宗教的宗旨和觀念間相似性的理解和欣賞。這並不奇怪,因為這些概念是為了人類的福祉而提出的,旨在讓人們過和平、和諧和幸福的生活。

《佛教倫理學》的第二版在此際出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很榮幸能夠向世界奉獻我畢生研究、教授佛教和比較宗教的成果,以貢獻於進一步提高人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