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純文學

不死的純文學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陳曉明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21598
  • ISBN13:9787301121597
  • 裝訂:256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當下的文學變動趨勢進行頗為獨到的闡釋,對當前。純文學。面臨的那些困境以及超越困境的可能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關於當代。純文學」被圖像與媒體霸權邊緣化的問題,在後現代視野中如何面對現代性的困擾:沉重的中國本土性如何獲得後現代的表達方式:以及「純文學」寫作如何在自我更新與歷史開創方面尋求新的法則┅┅等等問題,都涉獵到當代文學的一系列疑點與難點。

作者不作抽象的理論表述,而是回到具體的文學創作實踐中,通過具體現象與文本分析來揭示當代涌動的文學/思想潮流。既對「純文學」懷著理想性的態度,同時又帶著強烈的反思和時代性的反諷來看待「純文學。命運。作者文筆犀利詭異,情緒飽滿,批判鋒芒含而不露,真知灼見躍然紙上。其生動與深刻無疑會給各個層面的讀者留下鮮明印象。

陳曉明是對當代文學批評和研究做出過廣泛貢獻的著名學者之一。他的諸多著作和批評文章,強調從具體作品文本出發,在理論強有力的投射中,呈現極有新意和富有張力的問題,許多問題,已經成為當代文學史的重要概念。90年代以來,純文學遭遇了空前的挑戰,但其深層原因一直沒有得到有說服力的回應。 本書書試圖以此為中心,深入探討文學與大眾文化、文學與市場、文學與新的歷史場域的復雜關系,恢復純文學在文學世界中的元話語地位。它的話題的前沿性、敏銳性,相信會受到人們高度的關注。

陳曉明,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出版著作15部,發表論文評論300多篇。在英美刊物發表英文論文多篇。
 

目錄

自序 不死的文學與文字
上編 後歷史的幽靈
文學的消失或幽靈化?
絕望地回到文學本身
給文學招魂或差異性自由
張藝謀的還童術
經典焦慮與建構審美霸權
德里達拒絕歷史嗎?
歷史斷裂與接軌之後
元理論的終結與批評的開始
現代性與文學研究的新視野
現代性有什麽錯?

下編 返鄉的文學
後現代在中國的曲折道路
「憎恨學派」或「後左翼」的新生
從「底層」眺望純文學
勝過現實的寫作
不說,寫作和飛翔
鄉土中國與後現代的鬼火
別了父親和長篇小說
極端經驗與異質之力
身體的詭計:當下與歷史的合謀
「還鄉」的文學或文字
 

關於「文學已死」的說法,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實驗小說告一段落時就非常流行。說出這種話的不是什麼旁觀者或局外人而是那些對文學懷有無限激情的先鋒派人士,如蘇珊。桑塔格、約翰。巴思、唐·巴塞爾姆等人。在他們看來,實驗小說再也翻不出新的花樣,人類在文學上的想象力已經枯竭,小說已經走到極限或終結。顯然,這里的文學指的是先鋒派文學,他們自以為,先鋒派文學代表着文學想象力的極限,如果它們都沒有新的作為,沒有新的可能性,那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當然,巴思后來從意大利的卡爾維諾和拉美的馬爾克斯、博爾赫斯那里看到新的希望,文學似乎還有新的得救的可能。但這一切在80年代也是曇花一現,不管是先鋒派文學還是傳統延續下來的純正的文學都蒙受了后工業化社會帶來的沖擊,電子工業創造的新的文化生產類型和消費方式,使傳統文學陷入困境,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中國,80年代是文學復興的時代,文學承擔着整個社會的精神想象,表達人們的願望和情感。但進入go年代后期,這種情況發生變化,到了21世紀初期,情況似乎更令人困擾不安。文學在這樣的時代遭受太多的非難,這確實有點令人痛心。我們這些當年懷着那麼高熱情投身於文學的人,突然間發現文學是那麼無足輕重,原來的抱負就像是一次失敗的旅行,到達目的地卻發現原來的景觀已經風吹雨打去也。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文學一直占據着重要的位置,這與文人把文學寫作當做「學而優則仕」的補充手法有關。它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塊具有自由品性的領地。失意的文人也樂於把它看成暫時的安身立命場所,而成功的文人則把它作為政治權術精神的補充結構。文學成為社會生活中重要的精神現象,則是現代性的產物。現代性提升了人類的精神生活,把個人的精神追求變成社會化的和具有人類普遍性的崇高價值。在中國這樣后發的現代性的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中,文學開始是為開創現代的民族國家想象提供全部的表意手段和形象資源,隨后為更為艱巨的民族國家的解放事業提供組織動員手段。中國文學在現代性的歷史中占據了過於重要的位置,這樣的歷史被當成是文學本來(以至全部未來)的歷史,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誤會。這種宏大歷史其實是一個特例。縱觀人類歷史,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學像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特別是在中國的現代以來的歷史中占據如此重要的位置。現在,中國的社會不再需要動員組織一切手段來建構意識形態,畢竟物質財富的創造和經濟生活成為社會的主導方面,文學的重要性地位也開始變化。特別是當代消費社會的興起,文化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格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滿足人的需要,而不是滿足民族國家的需要。人的需要必然會使文學的存在本身也要采取人性化的形式。在很長的時間里,我們說文學是為人的文學,或者說「文學是人學」時,這樣的命題本身其實是把文學看成是為民族國家服務的工具。這樣的民族國家因為特殊的利害關系,它與個人的願望並不一致,與個人的需要更是南轅北轍。只有在消費主義的社會,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才回到個人,才是與人的身體、欲望、情感、想象融合在一起的。

文學不再被意識形態撐滿,它在社會現實中確實不再充當旗幟和號角,但退回到生活的邊界,回到人本身,也是回到文學本身。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的「純文學」就是回到文學自身的文學。而這樣一種文學觀念,在80年代初的中國文學急於擺脫政治的歷史訴求中被建構起來,作為文學自主存在的一種理想。因為意識形態的力量過於強大,因此,在那樣的時代,強調「純文學」觀念就是反抗意識形態的支配力量,在80年代后期,因為先鋒派的形式主義探索,這種觀念被推向了極限。這使自主和獨立的「純文學」觀念變成一種純粹形式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這顯然是一種誤解。80年代后期的先鋒派也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派別,只是因為處於那樣的歷史境遇中,年輕一代的作家無法書寫現實,無法面對意識形態的紛爭寫作,因而才逃離現實而轉向語言和形式實驗。這是積極的逃逸,這種逃逸中表現了他們在藝術上的自覺,客觀上也確實使漢語言文學更具有文學意味。

這樣一種純文學觀念實際上在90年代后半期遭遇到危機,由於圖書的市場化趨向,文學也大規模地走向市場,整個文學共同體在藝術上的探索和創新意願嚴重降低,適應市場成為90年代文學界的最大難題。文學也不可能保持自主性和獨立性,它與商業主義消費社會密切聯系在一起,而且年輕一代的作家也趨於成熟,現實主義的寫實筆法又成為當代文學的主流,這使作家們對現實的關注有了強烈的提升。事實上,我們現在談論「純文學」概念,並不是指先鋒派實驗意義上的探索性的文學樣式,只是指在傳統文學規范下的文學創作,保持和維護文學性品質的文學觀念。文學本身具有的多種可能性,也不妨礙這類作品可以強烈關注現實,可以明目張膽走向市場。「純文學不死」這種說法,只是表明在圖像、商業主義和其他力量的夾擊下,文學本身還有它的理念,還有它的品質,它不會被磨滅。同時,「不死的純文學」是一種宣言,也是一種無奈的阿Q式的自慰;是一種自我分裂式的自我詛咒,也是劫后余生的自鳴得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