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記憶的痕跡:2000年諾貝爾獎得主坎德爾的探索之旅

追尋記憶的痕跡:2000年諾貝爾獎得主坎德爾的探索之旅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每天所見所聞的生活場景和片斷總能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痕跡,那是因為我們擁有記憶。記憶聯結着我們的過去和現在,也奠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生存和交流的基礎。大腦如何產生記憶?這是一個千百年來懸而未解之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里克·坎德爾(Eric R. Kandel)獨辟蹊徑,通過研究原始動物海兔的神經細胞,發現記憶就發生在神經細胞的連接點—— 突觸上,其分子的工作原理也隨之被揭示。這一具有划時代意義的發現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認知分子生物學,同時也有望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記憶衰退的難題。

  書中作者追溯了維也納的兒時經歷引起他對記憶的強烈興趣,這一興趣首先體現在對歷史和精神分析的愛好,然后轉到腦生物學領域,跨越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等多個學科,最終從細胞和分子層面上破譯了人類記憶密碼,從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了滿足人們對追尋記憶痕跡的好奇和渴求,坎德爾教授娓娓道來,把個人成長融入科學發展歷程,講述他傳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大師的治學之道和大家風范。

這是一位科學巨匠走過的半個多世紀的心路歷程。他對前輩和同行的尊重與謙和,對年輕一代的提攜和鼓勵,對故土維也納的眷念,以及身為猶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信念與決心、好奇與進取、狂喜與艱辛、幽默與智慧貫穿在他科學探索生涯的始終,也強烈地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他讓你身臨其境地去體驗世界一流科學家的工作和生活,是那樣充實浪漫,豐富多彩。永恆的愛情、溫馨的親情和親密的友情給科學研究帶來了巨大的激情與靈感,從維也納到巴黎、紐約、藝術之都的文化氛圍孕育了科學家非凡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科學與人文的交會中充分享受大千世界的精彩。

  讓我們跟隨坎德爾的腳步,一起去追尋記憶的痕跡,相信你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目錄

第一卷
 個人記憶與記憶存儲的生物學基礎
 維也納的童年生活 
 美國的教育
第二卷
 每次一個細胞
 神經細胞的談話
 神經細胞之間的對話
 簡單與復雜的神經系統
 不同的記憶,不同的腦區
 尋找研究記憶的理想系統
 學習的神經類似物
第三卷
 突觸聯系的強化
 神經生物和行為學中心
 簡單行為也能被學習調控
 經驗改變突觸
 個體化的生物學基礎
 分子與短時記憶
 長時記憶
 記憶基因
 基因與突觸的對話
第四卷
 回到復雜記憶中
 突觸也保留了最美好的記憶
 大腦對外部世界的記憶
 集中注意力
第五卷
 一顆小紅藥
 老鼠、人類與心理疾病
 治療精神病的新方法
 生物學與精神分析思想的復興
 意識
第六卷
 斯德哥爾摩與維也納
 從記憶中學習: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如果說神聖的科學殿堂是一座象牙塔,那麼諾貝爾獎獲得者則是塔尖上的璀璨明珠。本書帶領讀者走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Eric Kandel)教授的生活,重現這位科學大師的成功之路。本書講述了他的專業領域怎樣從歷史轉到醫學,從精神分析轉向致力於揭示大腦的奧秘;也生動描寫了他在童年時遭遇納粹迫害猶太人,從奧地利流亡美國的經歷,以及他對自己的祖國(奧地利)當年追隨法西斯德國的深刻反思。
從1901年頒發諾貝爾獎至今,共有760人和18個組織獲此殊榮,其中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近200人。認知神經科學是研究人類認知與智能活動的本質及其神經基礎的科學,在分子(基因)、細胞、網絡(神經回路)、腦區、全腦、行為等各個水平上對人類所有初級和高級的精神活動的心理過程和神經機制,包括感知覺、運動、注意、記憶、語言、思維、情緒、意識等方面開展研究。簡言之,它研究認知活動的腦機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成為發展最為迅猛的一門新興科學。進入21世紀,與認知神經科學相關的工作頻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00年得主為瑞典科學家Arvid Carlsson、美國科學家Paul Greengard和Eric Kandel(本書作者),他們在研究腦細胞間信號的相互傳遞方面獲得了重大發現;2003年,美國科學家Paul Lauterbur和英國科學家Peter Mansfield獲獎,他們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上獲得關鍵性發現,最終導致磁共振成像儀的出現,這一技術成為目前認知神經科學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2004年,美國科學家Richard Axel和Linda Buck因對氣味受體和嗅覺系統組織方式的研究中揭示了人類嗅覺系統的奧秘,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們的獲獎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認知神經科學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中國,「腦與認知科學」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發展綱要,成為八大前沿科學領域之一。2005年初,科技部同時批准建立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充分說明認知與腦科學在中國受到的重視及廣闊的前景。本人曾組織「認知神經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青島),在2006年初出版《認知神經科學教程》,並有幸成為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的負責人。本書的翻譯出版,也是我本人對中國認知神經科學事業的一點微薄貢獻。
我樂意承擔此書的翻譯,除了它本身的魅力,也要感謝北京大學朱瀅教授的推薦。我組織了課題組的李新影(第11~19章)、南雲(第4~10章)、曲琛(第20~28章)、顧媛媛(第1~3章,第29~30章)進行翻譯工作,她們有的是剛出站博士后、剛畢業的博士,也有在讀的博士研究生,或剛入學的碩士研究生,其背景來自醫學、心理學或英語等多學科領域。前期工作結束之后,我們又進行了封閉式的集體校正,大家的認真工作和團結協助使得該中文版能與英文版同年出版,以最快速度與中國讀者見面。本書作者坎德爾教授得知中文版問世的消息,非常高興,親自為中文版撰寫了「中文版序」,為本書增色不少。「萬千心理」對本書的翻譯出版非常重視,策划編輯孫琦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並感謝。
金秋十月,清風送爽,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的第一屆認知神經科學國際學術大會(the 1st Sino—West,Exchange conference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在北京隆重開幕,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哈佛醫學院的Hubel教授、10多位中外科學院院士和數百名中外認知與腦科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將相聚一堂,本書的出版為這次認知神經科學的盛會奉上一份小小的禮物。最近,中國科協邀請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訪問北京,引發了北京的科學熱。如果諾貝爾獎得主的著作在中國發行、諾貝爾獎得主的來訪能夠激發大眾對科學的興趣,促進認知神經科學乃至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也不違本書中譯本出版發行的初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