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隨即出兵我國東北, 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八路軍冀熱遼軍區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進入東北, 會同中共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作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在美國的援助下,向東北大舉運兵,企圖消滅中共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獨占東北。為打破國民黨的企圖,中共中央依據「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決定從關內各解放區抽調一批部隊和干部挺進東北,會同東北原有部隊執行發展東北的戰略任務。先後調進東北的部隊有:八路軍山東軍區直屬隊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師,第5師一部,魯中、濱海、膠東、渤海等軍區主力部隊各一部,共6萬余人;新四軍第3師(轄第7、第8、第10旅,獨立旅)3萬余人;陝甘寧邊區第359旅、警備第1旅、教導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等萬余人;晉綏、冀中、冀魯豫各1個團。以上連同先期進入的冀熱遼部隊一部共11萬余人。同時,延安及各解放區的黨政軍干部約2萬人,也陸續進入東北。10月31日,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任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運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蕭勁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伍修權任第二參謀長,陳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各部隊到達東北後,一面阻擊國民黨軍的進攻,一面著手發動群眾,清剿土匪,組織和發展武裝。到年底陸續成立了錦熱、遼寧、遼東、遼西、遼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個軍區,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兵力發展到27萬人。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貫徹「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戰略方針八路軍、新四軍一部進軍東北
第一節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形勢和中共中央關於爭取東北的戰略決策
一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形勢和中共中央的方針
二 東北地區的戰略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斗爭中共中央確立「向北發展 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
第二節 八路軍、新四軍一部挺進東北,東北人民自治軍的編成
一 各解放區迅速抽調大批部隊和干部進軍東北
二 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 部隊整編
第三節 集中兵力作戰 堅決拒止國民黨軍進入東北
一 中共中央關於拒止國民黨軍進入東北的指示和部署
二 山海關保衛戰錦州地區作戰和戰術原則的提出
第四節 改變占領主要交通線和沿線各大城市的方針,分兵發動群眾占領農村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一 中共中央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
二 分兵發動群眾與開展剿匪斗爭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反擊國民黨軍的大舉進攻 爭取實現東北的和平局面
第一節 中共中央關於粉碎國民黨以武力獨占東北企圖的方針
一 國民黨蓄謀擴大東北內戰
二 中共中央關於打破國民黨武力解決東北計划的指示殲擊沿北寧路進攻的國民黨軍秀水河子殲滅戰
第二節 保衛四平等戰略要地 阻止國民黨軍大舉北進
一 蘇軍撤離後的東北形勢與東北民主聯軍的任務
二 本溪保衛戰
三 解放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三市
四 實施運動防御,阻止國民黨軍於四平以南地區
五 四平保衛戰
第三節 東北民主聯軍實行戰略撤退
一 主力部隊北撤與進行樺甸拉法新站作戰
二 鞍海戰役 開展政治攻勢,爭取國民黨軍第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起義東北休戰
本章小結
……
基本總結
附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