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半島叫歐洲

有個半島叫歐洲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趙毅衡/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71438
  • ISBN13:9787208071438
  • 裝訂:263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長年旅居歐洲所作。因為近距離觀察,親身經歷,直接感觸,交流即時,所以能出入事件與問題之中,貫穿當今與歷史之間。見的是過路的觀察者所未能見,識的是書齋學者所未能識,文字卻靈動飄逸,筆底帶著著感情。作者強調:歐洲與美國雖然共稱西方卻大有不同,與中國遠隔萬里卻在同一大陸。世界多元,理解歐洲才能理解世界。

趙毅衡,男,1943年出生於廣西桂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1981),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自1988年至今: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席。主要中文著作有:《新批評》(1984),《符號學導論》(1990),《苦惱的敘述者》(1991),《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1997),《必要的孤獨——形式文化學論集》(1998),《建立一種現代禪劇:高行健與中國實驗戲劇》(1998),《禮教下延之後:中國文化批判諸問題》(2001),《對岸的誘惑:中西文化交流史人物》(2002);主要英文著作有:The Uneasy Narrator:Chinese Fic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1995),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2001);主要文學創作有:《居士林的阿遼沙》(中篇,1994),《沙漠與沙》(長篇,1995);散文集有《豌豆三笑》,《西出洋關》,《倫敦浪了起來》,《握過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目錄

自序
輯一:破碎的歐洲
歐洲:破碎之美
橄欖肚人士DIY
慢食美味大賽
書店書城書山水
一個不久前尚犯忌的題目——中國人與戴王妃之死
婆母學媳婦
是分,還是合,這(不)是個問題——從英國的「權力下放」說起
愛因斯坦「隱私」大戰
缺點成就真英雄
逃兵的名譽
模仿死亡
撒謊是如何成為藝術的
輯二:單軸時代的牢騷
雞湯誰先喝?
貓王為什麽值得崇拜
王子說:往上爬要不得
村子大了,就需要名人
為何富人愛玩命?神聖的無聊
誰是肚臍眼?
歷史的鼻子
「反賀歲片」
領養與親養
未知死,焉知生——關於「協助自殺的討論」
歷史,這浮華的女孩
生死關頭您先請
未刊本圖書館——一個尚非後現代的建議
哪兒有中國的嬉皮士一代?
中國人不需要圖書館?
輯三:少見則怪
結婚是問號?死亡是驚嘆號!
把希特勒寫成一個人?
握過元首的手的手的手
戰爭與和平上球場
文科時髦
英雄難過子女關
我們時代的孩子
追蹤英國情人
歧視中國人的「風情譯名」
對抗議的抗議
地鐵詩——對「中會詩歌帝國」的一點啟示
輯四:時間的兩岸
誤入德累斯頓
倫敦南郊:全球化時代的綠色小市民
生活在布魯姆斯伯里
如何打倒英語帝國主義
單軸時代
很笨,更笨,極笨。還是得「往下笨」——當今文化發展的一個全球性憂慮
百年樹刊:所謂《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我我不休」的時代
額爾金伯爵的「懺悔」
彩虹示威——新反對運動再次出現?
 

我在美國住了近十年,在歐洲住了近二十年,之前住在中國,之後又住在中國。在三個地方住的時間都夠長的,可以讓我自稱有資格談談三個地方文化之異同。

如果我有意語出驚人,我可以大而化之地說:美國比歐洲「後現代」,而中國很多方面不如歐洲「現代」,另一些方面卻比美國更「後現代」。這話說起來很繞口,想起來很費解,實際意思卻並不復雜:美國與歐洲,可以說是「後現代轉型」的兩種不同模式,而中國正在這兩種模式之間依違,正在設法尋找中國式的前行道路。這是大好事,因為任何一種模式都不盡適合中國。

要尋找道路,條件是我們對現成的兩種模式都很熟悉。至今說說美國文化的書已經很多,仔細說說歐洲的書卻太少。美國是行動的,歐洲是沉思的;美國是數量的,歐洲是質量的;美國是功能的,歐洲是符號的;美國是實踐的,歐洲是文化的;美國逐利為先,歐洲福利為主;美國是一門心思的,歐洲是臨事多慮的;美國事事一味求新,歐洲在傳統中創新——所有這些說法都失之於簡單化,實際上歐美都是混合經濟,多元文化,上面說的,無非是主導因素。我的這些文字,不少還是歐美一起談。但是,許多國人認為歐洲美國,是同一個「西方世界」,卻失之於粗疏。

本書這些文字,是細細觀察歐洲的記錄,大都是我在歐洲的最後幾年寫成的,那時我已經在准備回中國居住,雖然還是以一個觀察者的心境在寫,心里卻已經有一點緊迫感:已經在准備對歐洲說再見,正要又才漂流生活來個收結。因此,寫這些文字,心境是復雜的,有時甚至感慨系之,卻又時時看到我將要回歸的中國。

同時,這又是應國內一批報刊約稿而寫的——《萬象》、《中華讀書報》、《21世紀報道》、《南都周刊》、《外灘畫報》、《新京報》,等等。這些報刊編輯的眾口一詞,要求篇幅短小,風格佻達,題目輕松,文字有趣。可能《書城》、《收獲》是例外,他們要求用比較實足的篇幅,寫一批比較有深度的題目,這就是本書第四輯一些較長的「大散文」。我個人敝帚自珍,覺得把問題的方方面面都說了,總算寫出了自己,不是一味遷就。

不過短文趣文,自有其好處。雖然有可能把沉重的思想弄得輕浮淺薄,但是也能把嚴肅的題目變得輕松俏皮。這不是一個容易接受與否的問題,這是對思想的一個基本態度:思想本身包含著對自己的反思,對自己的嘲弄。這也是對文字的一個基本態度:不講趣味的文字,是沒有品格的文字。

須知,學術論文無非是強詞奪理,創作無非是強詞奪情,散文無非是強詞奪趣——不患奪理情趣,只患無強詞,我自己不得不三副筆墨輪流用。而且經常要用英文寫,就要六副筆墨「拋球」,馬戲團的干活。

這三者,奪情容易,奪理也不難,奪趣最難。如果讀者諸君能嘻嘻品味,看出一點趣味,我感謝你們。

我寫這篇序言時,已經離開歐洲回到中國。重讀校樣上的一行行字,我又夢見了你,歐羅巴,我的情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