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葉集》與中國文化

《萬葉集》與中國文化
定價:144
NT $ 125
 

內容簡介

本書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編“萬葉集與中國文化”即選自《萬葉與大海彼岸》,後編“萬葉集與神仙思想”則選自《烏托邦幻想——萬葉人與神仙思想》(大修館書店1993年版)。《萬葉與大海彼岸》共收錄論文13篇,除本書所收的8篇之外,《藤原宮御井歌》、《萬葉集的自然》、《萬葉集與大宰府》、《萬葉集與韓國歌謠》、《人麻呂歌的修辭》五篇論文因內容和篇幅關系,經與中西先生商議,此次割愛未譯。其中《用作隱喻的典故》及《萬葉集與漢語》兩篇乃本叢書主編王曉平教授所譯,曾收人由其翻譯出版的《水邊的婚戀——萬葉集與中國文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書。
 

目錄

中譯本序
前編《萬葉集》與中國文化
一 用作引喻的典故
二 文人歌的嘗試——論大伴旅人的和歌
三 六朝詩與《萬葉集》——論梅花歌
四 引用的意識——大伴家持的和歌與漢籍
五 《萬葉集》中的七夕歌
六 《萬葉集》與大陸樂
七 《萬葉集》與漢語
八 和歌與漢詩
後編《萬葉集》與神仙思想
第一章 終南山
第一節 終南山與吉野
第二節 登仙台‧望仙宮
第三節 三神山
第二章 仙女
第一節 望夫石
第二節 玉島仙女
第三節 漁夫的周圍
第四節 白雲謠
第三章 仙界
第一節 常世與蓬萊
第二節 玉匣之雲
第三節 藐姑射山
第四節 飛翔傳說
第五節 烏與仙女
第四章 永生
第一節 返老還童水
第二節 仙藥
第三節 月中桂樹‧月舟
第四節 明月
第五章 生命樹
第一節 桃
第二節 生命樹
第三節 樹下美人
譯後記
 

中國史書有關日本最早的詳細記載,見于公元3世紀的《三國志》,迄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兩國自隋朝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也歷經1400余年。而日本與歐洲各國建交,只有大約短短的150年歷史,與前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不僅兩國交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曰本從中國輸入了大量文化,在此基礎上孕育出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上的關系更為深厚。

在攝取中國文化方面,日本采取了極為有效的手段,並非囫圇吞棗似的盲目引進,而是攝取那些對自身有益的文化,經過加工變形,使其變成自己的文化。

無論多麼偉大的文化,如果不去積極接受,當然就談不上影響問題。對于文化的傳播而言,接受比影響更為重要,這是我的一貫主張。

由此而言,日本可謂成功地接受了中國文化。“接受”二字在此具有重要價值。完全排斥當然愚不可及,囫圇吞棗亦非明智之舉。

那麼,日本所接受的中國文化,究竟其內涵如何呢?我認為,它並不僅僅是指漢民族自身所創造的文化,而是由歐亞大陸各種文化混合形成、釀造成熟的一大文化。

尤其是古代日本吸收的主要是大唐文化,這個時期正是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最為開放的時代。大唐文化本身便融入了源自古羅馬的中近東文化、以及源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印度文化與北方斯基泰游牧文化等各個地區的文化,是一種具有世界規模的復合文化。日本接受的正是這種多元文化。

日本于公元8世紀編集的和歌總集《萬葉集》,就是在廣泛攝取這種文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眾所周知,到了lO世紀後半葉,日本便中止了與中國的官方來往,亦即當時的日本政府做出了停止攝取新的中國文化的決定。由此可見,此前的一段時期才是集中接受中國文化的時期,7至9世紀日本文化所攝取接受的中國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盡管如此,以前學界在此方面研究並不充分,其理由有以下兩點︰

一是將文學緊緊局限于文學的框架之內來加以探討。也就是說,將文學與文化剝離,完全不考慮其外在的文化因素。

二是將文學緊緊局限于日本文學的框架之內加以探討,而沒有將日本文學置于與世界文學——尤其是中國文學的關系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學界終于認識到這種研究的不足之處,開始思考日本文學與中國文化的關系。我正好在這個時期開始走向學術研究道路,有幸成為用比較文學的方法研究古代日本文學與中國文學的第一代學者。

但我認為,用“比較”這個詞還不夠貼切,因為我們所研究的對象終究還是日本文學。更確切地說,我們在研究日本文學的發生史及評價作品的價值時,中國文化的接受問題必然成為研究的重要主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