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資本主義

後資本主義
定價:228
NT $ 198
 

內容簡介

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形態已經終結、西方左翼理論出現了「目標缺失」,這是西方后資本主義和后資本主義社會理論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資本主義社會是永恆的嗎?否則,資本主義社會之后是什麼,德魯克發表《后資本主義社會》一書之后,這些問題引起了人們更加廣泛的重視。正如《后資本主義社會》一書試圖向人們表述的,在人們關注傳統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模式崩解的同時,卻沒有留意到,傳統的資本主義社會也已經不復存在:我們需要新的概念框架來研究當前世界和中國的現實問題。難道還有比這種理論對於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學者更有沖擊力的嗎?
 

目錄

導論 后資本主義社會理論評析
關於「后資本主義」問題的對話
后資本主義社會
后資本主義——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談知識如何取代資本而成為新的財富基礎
后資本主義社會
后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組織
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和生產調節
后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
后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信任和團隊生產
組織與超越
超越資本主義?
馬克思的危機理論與20世紀后期資本主義的矛盾
現代社會對抗中的自組織
從社會保護到社會整合:發達國家主要社會問題
新的追問
這不是后資本主義世界,也不是后馬克思主義世界——約翰·貝拉米·福斯特訪談
在新資本主義和后資本主義之間——政治左派當前的任務
另一種世界(已經)是可能的嗎?——自組織、復雜性及后資本主義文化
謹慎的市場
 

中文中的「經典」指的是傳統的和具有權威性的典籍或著作。比如:中國的醫學工作者把《本草綱目》視作中醫經典;儒學學者把孔子的《論語》(當然也包括一些后人的研究著作)視為儒學經典;《古蘭經》和《聖經》分別被信仰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人視為經典;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以及毛澤東等人的著作則被馬克思主義者或其研究者視為經典。經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過去一定時期內具有權威性,后來漸漸失去了權威性的典籍或著作,一種是始終都具有權威性的典籍或著作。這就出現了中文中「古典」與「經典」的區分。前者被稱為經典中的古典。古典的不一定是古代的,同樣的,經典的也不一定就是現代的。意義全在今人的態度而確定。比如,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被稱為古典政治經濟學,並不是因為它是古代的,而是因為它是過去了的經典。中國的《論語》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是古代的,但是,它對於儒學研究者而言,則依然是經典。

不過,不論是古典的,還是經典的,在時間上都是指過去發生的,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因此,英文中對這兩者不加區分也是有道理的。英文中的「class」不僅有「古典」的含義,而且有「經典」的涵義。更重要地,這個詞在英文解釋中還有「有名的、著名的;傳統的和典范的」等等涵義。經典的這一層涵義雖然在中文詞典中尚沒有來得及添加,但是,中文的日常語言中卻已經非常普遍地流行起來了。比如人們常說的「經典歌曲」,「經典評語」,「經典手勢」,「經典對白」,「經典語句」,「經典案例」,「經典笑話」,「經典短信」,「經典假唱」,等等。經典概念的這些用法,或許有的是在調侃的意義上,而有的是在正面的意義上,但是,它們取得都是「傳統」和「典范」的含義。經典概念一旦突破了典籍和著作的范圍,成為一個可以指涉任何對象的形容詞,其表達的空間便被無限地擴大了。

我們這里使用的經典概念顯然不是指具有權威性的典籍和著作,而是特指某些經典理論和對於這些經典理論的經典理解。在這樣的經典的意義上,我們有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帝國主義等等理論形態。將近100年來,尤其是近50多年來,這些概念已經成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中的主流,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二戰以后,尤其是近30年來,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十分重大的變化。由於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標志的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在整個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如此的巨大,以至於使得這些一向被認為是具有絕對權威地位的經典理論的權威性受到了質疑,從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后經典理論。

本叢書就是在大量的此類文獻中選取的一小部分,它們雖然不能與經典理論相提並論,但是畢竟涉及了一些新的經濟社會變化,代表了一些新的思潮。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在閱讀經典之余,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許會增長一些知識;對於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來說,閱讀這些文獻,則或許對於其研究工作會有所幫助。

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自從成立以來,推出了一系列有關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現實問題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物,希望這對於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能夠有所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