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紋飾天下》將啟迪、指導我們現代和未來的設計,引領設計師們從傳統紋飾中尋求靈感,做到「師法自然」、「以形傳神」。 本書為叢書之一,主要介紹了傳統織物紋飾、民間織物紋飾、世界各地的織物紋飾等織物紋飾圖典。

本書是《紋飾天下》叢書中的《織物紋飾圖典》。

紋飾是人類視覺藝術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與造型共同構成了視覺藝術,隨人類文明歷程發展而發展;紋飾也可視為一種「符號」或「記號」,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最大的表現形式。人類文明上下五千年,雖經過了無數自勺血雨腥風,歷盡了幾許滄桑蛻變,但仍留下無數珍貴出土文物,如青銅器、金銀器、玉器、漆器、陶瓷器、織物、雕刻遺跡等。
 

目錄

總序
傳統織物紋飾
民間織物紋飾
世界各地的織物紋飾
常見吉祥紋飾寓意
 

「紋飾」是「裝飾紋樣」的簡稱,也可叫作「圖案」、「花紋」、「紋樣」。

紋與飾

紋:是指人類在自然活動中遺留和刻意制作的痕跡,無論是先古時代的彩陶、青銅器還是現代工業制品和建築物所做的外部裝飾,包括對色彩的設設計。同時,也泛指繪畫們雕顰等作品上所描繪、刻鏤的裝飾部分。

飾:一般是指對於身體、器物、環境等所做的美化。在漢語詞匯中,它與裝點、裝束、裝扮、裝修、修飾、妝飾、裝潢等詞義接近,只是在具體使用上有習慣的不同,有時已成為專稱。飾在藝術中突出體現了形式美的法則,其形式美感最為明顯,如對稱、均衡、對比、調和、節奏、韻律、比率等。

遠古的紋樣大部具有符號的意義,其標識作用大於說明作用,表號意義人於審美意義:原始的彩陶紋樣,大都具有符號的作用,成為部落標志和圖騰標志;青銅器紋飾,也是以符號的意義為主;漢代的四神紋樣,其符號的意義最為完備,最為典型;唐代以後雖然紋樣大多為花草,但仍具有符號的因素;明清的吉祥圖案,符號意義得以進一步開拓和深化。

如果以運用紋樣作為器物裝飾的彩陶文化算起,至今已有六七千年了,從這漫長的紋樣發展過程來看,紋飾在各類裝飾器物中的漸進性明顯地顯現了出來。它的演變進程,是人類文化從低級到高級,從簡朴到豐富的提高過程。根據紋飾題材的發展,可分為幾何段時期、動物紋時期、花草紋時期和綜合多樣化時期。

紋飾的研究雖然極其復雜,牽涉面又廣,但歸納起來不外乎有兩個焦點:一是有關紋飾的內容,二是有關紋飾的形式;前者主要探討紋飾的主題寓意與象征,後者主要研究紋飾的造型與風格發展。紋飾的研究,根據器物的主題和內容,可以了解有關民族文化的源頭,也可以反映每個時代的文化內涵與實質。

紋飾的形態與構成

紋飾是實用與裝飾相結合的一種美術形式,它把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經過藝術加工,使其造型、色彩、構圖等適合實用和審美為目的的設計圖樣或裝飾紋樣。

幾何條紋是最簡單的裝飾圖案,它可以是一系列水平或垂直走向的平等線條,也可以是一些鋸齒狀條紋。

無論用於內表面還是外表面的裝飾,幾何條紋都會產生強烈的方向暗示。例如:兩條線條交匯形成角度,改變它們的角度就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設計語匯——菱形;如果用另一條水平線分割菱形,就會得到兩個等邊三角形;將等邊三角形進行排列組合,可以衍生出無窮無盡的圖案樣式,例如將六個等邊三角形拼合在一起,就會產生一個六邊形。

除了三角形、菱形和六邊形以外,線條交錯還能產生另一種形態——八邊形。對八邊形進行排列,能形成各種輻射狀圖案。在伊斯蘭教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類似的圖樣,清真寺和宮殿的地板、牆磚和窗戶上,都會雕刻或繪制各種繁復精致的輻射花紋,因為伊斯蘭教認為,世界起始於一些基本的幾何形態,而這種八邊形圖案能非常完美地體現這一教義。

以上這些圖案也可以結合曲線、圓和圓孤等形態進行變化,但無論如何都不會脫離正方形、矩形、菱形或三角形這些基本形態。

對於一個固定的紋飾來說,由於它所要裝飾的表面可能是紡織品、飾品或者是建築的牆體、邊飾,而這些表面的長度和寬度各不相同,所以必須考慮如何使裝飾圖案與裝飾表面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的過程稱為「連續」或「反復」。

根據紋飾母題形態,紋飾的體裁內容通常可以分為五大類——植物母題、動物母題、幾何或抽象母題、人物綜合母題、民族特色母題。每一種圖案形態都會隨時代的改變而發生細微的變化。在所有的圖案類型中,植物形態母題的應用最為廣泛。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