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卷

伊斯蘭教卷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金宜久/主/編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5091096
  • ISBN13:9787105091096
  • 裝訂:平裝 / 47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系列之一的《伊斯蘭教卷》分冊,書中具體包括了︰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地方化和民族化、世界屋脊上的伊斯蘭文化、20世紀的中國伊斯蘭教研究、試論清代白山派和黑山派之間的斗爭及其影響、劉智宗教思想對西道堂教派的影響等內容。

作者簡介︰

金宜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並留校任教、在東語系學習阿拉伯語。1964年轉入世界宗教研究所。1965年秋——1967年春,曾在埃及Dar-Ulum進修阿拉伯語。多年來一直從事哲學與宗教(伊斯蘭教)問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國伊斯蘭探秘》、《伊斯蘭教的神秘主義蘇非派》等,主編有《伊斯蘭教史》、《伊斯蘭教辭典》等,合著有《伊斯蘭與國際熱點》等。
 

目錄


第一篇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中國清真寺建築風格賞析
漢型制伊斯蘭文物述略
世界屋脊上的伊斯蘭文化
中國伊斯蘭教史的對象、範圍、分期和特點
中國伊斯蘭教說林
中國伊斯蘭教史研究漫議
20世紀的中國伊斯蘭教研究
第二篇
周密雜著所記回族史、伊斯蘭教史資料初探
薩圖克布格拉汗與天山地區伊斯蘭化的開始
伊斯蘭教傳入庫車辨析
《來復銘》析
第三篇
試論清代白山派和黑山派之間的斗爭及其影響
中亞納合西班底教團與我國新疆和卓、西北門宦
蘇非主義與明清之際的中國伊斯蘭教
對西北地區伊斯蘭教蘇非派的幾點認識
略論依禪派的形成及其特點
第四篇
論王岱輿的宇宙觀和認主學
劉智宗教思想對西道堂教派的影響
試論馬德新著作中的“天”觀念及伊斯蘭教和儒教關系
關于馬德新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五篇
中國伊斯蘭教的教派和門宦
北京伊斯蘭教研究
從文明對話角度看伊斯蘭教與中國社會相適應問題
作者簡介
編後記
 

應民族出版社之約,為《中國宗教研究精品文庫》選編伊斯蘭教卷的文集。根據編選原則,編選範圍以改革開放以來的作品為主。盡管中國伊斯蘭教的研究在20世紀初已有作品問世,但就伊斯蘭教研究作為一個學科來說,它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1978年以後才大量涌現出來。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成立後,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簡稱“學部”)世界宗教研究所,同“學部”各研究所一並轉入新成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這時,世界宗教研究所為制定宗教學學科發展的十二年研究規劃,成立了“宗教學十二年研究規劃”籌備小組。當時,這個籌備小組除了制定宗教學的研究規劃外,還有兩項任務︰一是了解各地宗教研究的人員和有關的圖書資料情況,二是為成立中國宗教學學會(80年代末改名為中國宗教學會)進行有關的籌備工作。

由于籌備小組對西北地區的情況不甚清楚,于是,任繼愈所長派我和李冀誠同志一同到烏魯木齊、蘭州、敦煌和西安等地,實地了解研究人員和有關的圖書資料情況,重點了解佛教和伊斯蘭教的有關情況。同時,對這兩個宗教的研究基礎和研究力量做出評估。回所後,我們匯報了西北地區的情況。其中,有的項目(或著作)納入了“研究規劃”。在西北地區接觸到的學者,有的以後成為任繼愈先生主編的國內第一本《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版)的撰稿人,有的則被邀請參加中國宗教學會成立大會。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1979年2月,任繼愈先生在雲南昆明主持召開了中國宗教學會成立大會。在昆明會議期間,我與來自西北地區的代表交換意見,商定當年在新疆召開一次有關伊斯蘭教研究的小型工作座談會,邀請西北五省(區)的有關代表參加。同年8月,我再次到烏魯木齊參加座談會。在這次會上大家都期望提高伊斯蘭教的研究水平,並議定向各有關方面呼吁,在西北五省(區)輪流舉辦伊斯蘭教學術研討會。以後,學術研討會在各地(蘭州、銀川、西寧、西安和烏魯木齊)先後召開,這對推動國內的伊斯蘭教研究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國內的伊斯蘭教研究活動中,有個並不明確但事實上又存在的研究分工現象,即有的學者偏重于研究國外伊斯蘭教,有的學者著重于研究中國伊斯蘭教。這兩部分學者在研究活動中分工合作,彼此借鑒激勵,從而把國內的伊斯蘭教研究不斷推向前進,並獲得可喜的豐碩的成果。

在伊斯蘭教研究進程中,1981年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蘭教研究室在北京召開過一次學術研討會。在會上有過關于伊斯蘭教是否有“中國化”問題的爭論,或者說,是否存在“中國伊斯蘭教”問題的爭論。由于問題的提出比較突然,也沒有學者提交相關的論文,爭論的雙方事先對這個問題都沒有什麼準備,無法說服對方,這個問題只能暫時擱置下來。隨著時問的推移,有關的學者在這個問題上雖然有所趨同,但問題並沒有獲得真正解決。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地方化和民族化》一文,實際上是對1981年北京學術研討會有關爭論問題的回答。就伊斯蘭教來說,“中國化”,或者說,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本土化”,是可以用大量事實予以說清的問題。由于社會歷史和自然環境的原因,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其自身的特點。伊斯蘭教在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中的傳播,也就很自然地使伊斯蘭教在中國的發展增添了地區的和民族的特色,它所顯現出的特點已多少不同于伊斯蘭教傳入時的原初狀態。所謂“中國化”也就是伊斯蘭教在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中傳播和發展的實態。正如論文所說的,“研究外來宗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問題,具有普遍性意義。地方化和民族化並不改變外來宗教的貢的規定性,而是為之增添地區的和民族的特色。本文從伊斯蘭教的外在形式與思想內容兩個方面討論它是如何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進而實現其在中國的地方化和民族化。”在中國的地方化和民族化了的伊斯蘭教,也就是中國伊斯蘭教。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