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中國土地非農化

經濟發展與中國土地非農化
定價:138
NT $ 138
  • 作者:曲福田 陳江龍 陳會廣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07-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0048850
  • ISBN13:9787100048859
  • 裝訂:平裝 / 35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關于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利用管理領域的一部代表之作。

首先,作者對經濟發展與土地非農化規律進行了系統分析,表現出該研究的前瞻性與開拓性。一是試圖回答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土地非農化的特征與機制,為土地調探政策,尤其是為宏觀經濟調探政策作了理論和政策準備。二是將經濟發展、制度轉型和土地資源部門配置聯系起來加以研究,更新了視角,拓寬了理論研究的範圍,使得土地非農化的研究更為全面、客觀、科學。

第二,該研究分析的層次從宏觀到策觀,分析的緯度從時間到空間,構建了一個轉型時期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部門配置規律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有創新,應該說這是對我國資源配置理論研究的一個拓展和貢獻。

第三,該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政策含義的結論。如土地仍然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投入要素並對經濟增長有著很高的貢獻率,基于糧食安全考慮的農地保護應有合理的界限,在現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和區域經濟結構條件下,土地非農化將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還要保持較高的速度,我國區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土地利用比較優勢,農地管制的地方反饋是土地非農化主要的制度因素。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土地非農化研究動態綜述
第三章 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土地非農化
第四章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的土地非農化
第五章 土地非農化與糧食安全
第六章 土地非農化動力機制的理論框架與實證研究
第七章 土地收益分配與土地非農化
第八章 三元制度變遷模型與土地非農化
第九章 區域土地非農化與制度響應的理論框架
第十章 區域土地非農化與制度響應的實證研究
第十一章 土地非農化效率的空間差異分析
第十二章 區域經濟發展與土地非農化需求
第十三章 中國土地非農化的政策體系改革
後記
 

資源配置是經濟發展的永恆主題,土地資源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資源。從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到卡爾‧馬克思等都對土地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地租理論作了奠基性的研究。而馮‧杜能的農業區位論、阿爾弗雷德‧韋伯的工業區位論、奧古斯特‧廖什的市場區位論,又深人研究了土地資源區域分工配置的科學依據。1924年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T.伊利和愛德華‧W.莫爾豪斯合著的《土地經濟學原理》出版。此後,關于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土地制度與政策等問題成了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領域。土地利用受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制度法律規範、科學技術條件、社會文化偏好等多因素影響,而這些條件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區別,這就導致了各個國家和地區土地問題具有特殊性,關于土地資源配置的研究也就需要在共性的基礎上,強調各個國家的個性特征。因此,經濟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配置需要在普遍規律或原理基礎上,結合各個國家的特Lm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1978~2006年近30年間,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6%,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目前,我國工業化已處于中期階段,城市化進程加速,土地等生產要素從農業向農業以外急劇轉移。1978以來建設佔用耕地的數量每年平均達30萬公頃。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伴隨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顯著的土地非農化配置,並在較長時間內呈加速狀態。我國人均不足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面積只佔世界耕地面積的9.5%,卻養活著世界22%以上的人口,這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嚴峻的挑戰。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曾經發出了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的擔憂,更使我們認識到中國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土地養活自己。然而,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前提,土地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經濟發展中還在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完全禁止土地非農化,我國的經濟發展肯定要受到阻礙。因而擺在中國人面前路子只能是尋求用最小的土地要素投人換取最大的經濟產出,也就是要尋求最經濟的土地非農化。而問題在于,由于財政分權體制和中國特有的政績考核制度,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地方經濟來推動。在其他生產要素高度市場化之後以及在現有產權制度條件下,土地是地方政府所能掌握和控制的最大、最有效的資源要素,在招商引資中土地價格是最好的競爭手段之一。通過壓低土地價格,利用土地要素替代其他生產要素,土地過量供給,導致土地過速非農化現象,這在我國已是一個突出而普遍的問題。土地過速非農化一方面影響了糧食安全,一方面又影響著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巨額土地資源開發成本在經濟決策中被低估,導致產業進入門檻過低,產業結構低水平雷同,經濟低質量增長。同時,農地過速非農化降低了農業資源的存量和生產能力,削弱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由于土地和人口沒有同步非農化,過速的土地非農化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城鄉差距,並因此引發了社會的不穩定和不和諧現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