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朝詩歌研究

徽宗朝詩歌研究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張明華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49062
  • ISBN13:9787532549061
  • 裝訂:345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現存徽宗朝大量詩歌作品細致研讀的基礎上,排比歸納,分析比較,沿波討源,玩味尋繹,梳理出自元祜至南宋初年,宋詩發展由學蘇(軾)到學黃(庭堅),再由學黃向學蘇回歸的大致過程;並認為,在徽宗時期,江西詩派中的許多人(不只是呂本中),如潘大臨、謝逸兄弟、洪炎等,其詩風已趨於平易,這實是學習蘇軾的結果。南宋初「蘇學」盛行,其先兆早在北宋後期已顯現出來。從蘇軾一向主張自然為文的觀點來看,此說是很有見地的。

書中又對惠洪、饒節、祖可、善權等詩僧的創作進行研究,指出這一時期僧詩的創作極為繁榮,且同樣表現出由學蘇到學黃轉變的跡象;對徽宗和徽宗時期的宮廷詩人,如慕容彥逢、王安中等人的創作展開論述,認為他們的詩歌在敘寫自我生活的場景、描繪風景人物以及大量運用以賦為詩的手法等方面,都突破了王建宮詞創作的藩籬,雍容華麗,自有其認識價值;對集句詩、柏梁體和六言詩在徽宗朝的興盛和變化進行探討,以為無論在題材和主題的取向還是在創作手法與技巧的創新上,這些特殊體裁的創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並對南宋初的詩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徽宗朝詩歌發展概況
第一節 徽宗朝的文化背景
第二節 徽宗朝詩歌發展的艱難環境
第三節 徽宗朝詩人的生活狀況和創作心態
第四節 徽宗朝詩歌發展的基本狀況及其原因
第二章 「江西詩派」的蓬勃發展
第一節 江西詩人的「宗派」特點
第二節 李彭:「詩體拘狹少變化」
第三節 謝逸、謝過:「無逸詩似康樂,幼 詩似玄暉」
第四節 洪朋:「咫尺澀如棘」
第五節 洪芻:「酷似其舅」
第六節 晁沖之:「不從古人筆墨畦徑中來」
第三章 「蘇門」影響逐漸式微
第一節 蘇門詩歌的衰落及其原因
第二節 唐庚:「敢亂道卻好」
第三節 蘇過:「峻壯有家法」
第四節 毛滂:「有風發泉涌之致,頗為豪放不羈」
第五節 吳可:「回首長安淚滿衣」
第四章 詩僧創作的世俗化和多樣化
第一節 惠洪:偏於學蘇,自然雄壯
第二節 饒節:千錘百煉,清淡峭拔
第三節 祖可與善權:「流風回雪」與「風雷為舌」
第五章 宮廷詩人創作的紀事性和富麗色彩
第一節 趙佶:《宮詞》的新發展
第二節 慕容彥逢:不同詩體,差異巨大
第三節 王安中:詩歌的「賦化」
第六章 徽宗朝詩歌的反正
第一節 南宋初年江西詩人對「宗派」的突破
第二節 韓駒:蘇、黃詩風的融合
第三節 呂本中:從「有意於文」到「無意於文」
第四節 陳與義:開創「新體」
第五節 曾幾:自然清新的新詩風
第七章 集句詩、柏梁體與六言詩在徽宗朝前後的發展
第一節 王安石與集句詩在徽宗朝前後的發展
第二節 蘇軾與柏梁體詩歌在徽宗朝前後的消長
第三節 黃庭堅與六言詩在徽宗朝前後的興衰
余論 徽宗朝詩歌對南宋詩歌的影響
附錄一 北宋集句詩人林震考
附錄二 「吳可」名稱考
附錄三 「饒節」、「饒次守」本是一人
主要引用和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文學史發展的實際情形和具體進程,往往比我們一般所了解和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復雜得多。

北宋後期,詩歌的生存和發展條件應該說是相當艱難的。宋哲宗紹聖以降,原來熙、豐、元祜年間新舊兩黨在思想、政治上的激烈斗爭,已逐漸演化為不同政治集團和派別之間的相互傾軋、人事糾紛和意氣之爭,黨爭的性質已完全蛻變,政風頹敗,民不聊生。所謂紹聖、崇寧新政,「大抵皆出於士大夫報復,而卒使國家受其咎」(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當政者「懷植奸黨,威福在其手,托紹述之名┅┅,增修財利之政,務以侈靡惑人主┅┅,致於土木營造,率欲度前規而侈後觀┅┅,置應奉司、御前生活所、營繕所、蘇杭造作局,其名雜出」(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九)。所謂新法條令,在經濟上,除方田法還在部分地區實行外,其余皆已成為對百姓的變相盤剝,而且即使是方日法,「非特方田以增賦稅,又且兼不食之山而方之,俾出芻草之直。上戶或增數百緡,下戶亦不下數十緡,民戶因此廢興失所,餓莩者有之」(楊仲良《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三八)。在學校、科舉制度上,崇寧三年「詔天下取士,悉由學校升貢,其州郡發解及試禮部法並罷」(脫脫等《宋史》卷一五五《選舉》一),至「政和末,李彥重方三史,言士大夫多作詩有害經術。自陶淵明至李、杜,皆遭詆民:逐送蔽局立法。何丞相執中為提舉官,遂定命官傳習詩賦,杖一百」(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九)。又「詔三蘇集及蘇門學士黃庭堅、張吳、晁補之、秦觀及馬涓文集┅┅、劉放詩話┅┅,悉行焚毀」(《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二一)。罷詩賦,使士人不學;禁蘇、黃等入詩文,使人無可學;杖傳習詩賦者,使士人不敢學,北宋文學發展的去路,幾乎被斷絕了。

然而,文學作為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發展的慣性,而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愈禁愈行的逆反心理亦往往可見。所以,宋徽宗下令禁詩賦後不久,他自己似乎就不言受此約束,如當時人所記載的是,「聖作屢出,士大夫亦不復守禁」(石林燕語卷九)。「崇寧、大觀間,(蘇軾)海外詩盛行┅┅、是三寸朝廷雖嘗禁止.賞銨增至八十萬,禁愈嚴而其傳愈多,往以多咱誇:士大夫不能誦坡詩者,便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韻」(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中)。而「凡紹興初以詩名家,皆當日人才也┅┅。子蒼諸賢,往往不由科舉而進,一時如程致道、呂居仁、曾吉甫、朱希真,皆是也,其又奚疑」(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八《跋韓子蒼與曾公錢遜叔諸人唱和詩》)。這些記載,大致都是符合實際的。

那麽,徽宗詩壇的總體面貌究竟如何?北宋後期除了江西詩派之外,還出現過哪些重要詩人、派別或集團?他們對南宋詩歌的發展曾起過什麽作用?其在宋詩發展中的地位又將如何等等,就必然成為我們宋詩研究中的一個不應回避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多年來恰恰是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仿佛北宋後期除了江西詩派之外,便再沒有了其他的詩人。

現在,我們高興地看到,明華博士的《徽宗朝詩歌研究》,很好地彌補了上述宋詩研究中的空白和不足。

是書在對現存徽宗朝大量詩歌作品細致研讀的基礎上,排比歸納,分析比較,沿波討源,玩味尋繹,梳理出自元祜至南宋初年,宋詩發展由學蘇(軾)到學黃(庭堅),再由學黃向學蘇回歸的大致過程;並認為,在徽宗時期,江西詩派中的許多人(不只是呂本中),如潘大臨、謝逸兄弟、洪炎等,其詩風已趨於平易,這實是學習蘇軾的結果。南宋初「蘇學」盛行,其先兆早在北宋後期已顯現出來。從蘇軾一向主張自然為文的觀點來看,此說是很有見地的己書中叉對惠洪、饒節、祖可、善權等詩僧的創作進行研究.指出這一時朝虐詩的創作極為繁榮,且同樣表現出由學蘇到學黃轉變的跡象:對徽宗和徽宗時期的宮廷詩人,如慕容彥逢、王安中等人的創作展開論述,認為他們的詩歌在敘寫自我生活的場景、描繪風景人物以及大量運用以賦為詩的手法等方面,都突破了王建宮詞創作的藩籬,雍容華麗,自有其認識價值;對集句詩、柏梁體和六言詩在徽宗朝的興盛和變化進行探討,以為無論在題材和主題的取向還是在創作手法與技巧的創新上,這些特殊體裁的創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並對南宋初的詩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明華博士的這些觀點和看法,毫無疑問,也都多有心得,足資參考。

此書是明華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補充並最終完成的。記得他在入學的時候,與其他同學一樣,也曾各言其志。明華的願望,是將來能夠完成一部宋詩史。他此前曾對宋初的詩歌特別是西昆派的詩歌創作,進行過探索,現在,他又完成了南北宋之交的詩歌演變研究。雖然離他實現自己當初的宏願,還有很大的距離,還有很多艱苦的工作要做;雖然他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也許還需要進行更深入和更廣泛的考量,但我相信,他將來是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的,只要他能矢志不移,不斷探索,不斷努力。

明華勉之!

丁亥秋天秦淮河畔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