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克思主義消費文化批判理論

新馬克思主義消費文化批判理論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朱曉慧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30569X
  • ISBN13:9787807305699
  • 裝訂:213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后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重大進展之一就是出現了建立在科學技術發展基礎上的大眾傳媒,環繞着大眾傳媒而膨脹起來的文化從傳統的貴族特權轉變成文化工業,並直接促使消費社會的出現,對此變化,20世紀上半葉興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有着深刻的體驗。

20世紀初,受到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加上世界大戰導致國內矛盾的加劇,從1918至1923年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掀起了工人階級革命的高潮,芬蘭、德國、匈牙利等國都發生了革命,但最終都失敗了,西歐工人運動陷入低潮。一些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在總結經驗教訓時,作出了自己的解釋,他們一方面對蘇聯當時實行的列寧斯大林式的馬克思主義不滿,另一方面也認為西方國家的國情與俄國不同,不能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老路。由於這些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作了不同於第二國際、也不同於第三國際的解釋,所以他們的理論被稱為「新馬克思主義」。

早期的新馬克思主義者總結革命失敗的原因,幾乎都認為西方20年代革命運動的客觀條件完全具備,失敗的根由就在於主觀條件的不具備,缺乏相應的心理前提和思想准備,對資產階級的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導權重視不夠,無產階級沒有能夠擺脫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影響。正因為這樣,新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把批判的予頭指向第二國際的「經濟決定論」,高度重視無產階級的主觀能動性,重視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新馬克思主義興起的客觀形勢決定了他們關注的問題集中在文化和意識形態上,他們把革命斗爭的問題歸結到意識形態斗爭的問題,把政治實踐歸結為文化批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基本實現了現代化,開始了新的轉型期,對於新出現的現象有的學者認為是「后工業社會」,「晚期資本主義」,「后現代化社會」等等,相應的在文化領域出現了「后現代主義」思潮。后現代主義含義廣泛,內容豐富,「后現代」一詞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已經在文化界流行開來,但只是到20世紀70年代以后,人們才廣泛運用后現代主義來解釋描述文化領域出現的新現象。

本書上編主要以早期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諾、本雅明的文化工業理論及馬爾庫塞關於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為主進行分析和闡釋。

本書下編主要以詹姆遜和鮑德里亞為代表,介紹后馬克思主義的消費社會批判理論。
 

目錄

上編
第一章 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
第一節 文化工業的內涵
第二節 大眾文化的特點
第三節 另類的聲音——本雅明
第二章 資本主義文明的解剖士——馬爾庫塞
第一節 愛欲——人本質的解放
第二節 單向度的社會單向度的人
第三節 新革命理論
下編
第三章 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闡釋學
第二節 後現代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第三節 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第四章 消費社會的先鋒在——鮑德里亞
第一節 消費社會與符號拜物教
第二節 新的社會控制手段——消費
第三節 消費社會的特殊商品——身體
主要參考文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