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北京戲劇史話

當代北京戲劇史話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胡金兆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707249
  • ISBN13:9787801707246
  • 裝訂:237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北京是個戲劇根基深厚的城市,本書為「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之一,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戲劇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

當代北京編輯部用幾年的時間,策划、編輯了這套《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這套叢書屬於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後。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群眾喜聞樂見盼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歷史是需要用文字、圖片等記錄下來的。記錄的方式很多,黨史、國史、地方志以及紀實文學等等都是。這套史話叢書,則是既體現「史」的宗旨,即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注重完整性、科學性、知識性,縱向脈絡清晰,橫向展現充分;又具有「話」的特點,即力求敘述的能俗生動和議論的簡潔明了,使老百姓願意讀、喜歡讀。

胡金兆,編審1934年生,原籍浙江紹興,出生子北京琉璃廠。1956年起任《戲劇報》戲曲編輯1981年任《戲劇電影報》負責人之一。從事文藝新聞編輯記者工作50年以上。學術上主工戲曲史論,兼及北京文史、民俗、紅學,體育史論、養生保健等方面研究、除報刊、網絡上發表大量各種文章外、還出版有《程硯秋》、《活紅娘宋長榮》、《中國四大名旦》、《儒伶趙榮琛》、《中國足球沉思錄》、《中國演劇歷程概要》、《藝海耕耘錄一一自選文集》、《百年琉璃廠》,《京劇大師程硯秋》(修訂版)、《見聞北京七十年瑣記》等專著。
 

目錄

第一章 北京是個戲劇根基深厚的城市
俗話說,「樹從根處起,水從源處來」。本章略說中國戲劇從無到有的歷程,尤其是19世紀到近百年來北京的戲劇發展腳步。因為北京是歷經幾個朝代的首都,也是當時的全國文化中心,幾次中國戲劇大的發展變革都是在這里首先發起到完成的。
一、挑戰昆曲主流地位的「花雅之爭」
二、「四大徽班」進北京——早期京劇誕生
三、晚清譚鑫培、王瑤卿的藝術革新使京劇成熟
四、「梆黃兩下鍋」,女班與科班
五、民國後京劇突飛猛進,出現四大須生、四大名旦
六、過去北京的戲園、劇場
七、上世紀30年代的京劇極盛
八、梆子有市場,評劇在新興
九、淪陷以後北京劇壇的畸形變化
十、話劇在北京是從無到有慢步走
第二章 古城慶新生,演劇再繁榮
新舊時代兩重天。北京和平解放後,一切都迅速發生了改變,戲劇隨之繁榮起來,老的脫胎換骨求改變,新的從無到有出新姿。北京過去沒有的職業話劇、歌劇,一旦出現,很受北京人的歡迎,一批新的藝術演出團體誕生了┅┅
一、革命新戲劇征服了古都觀眾
二、解放區的新戲曲讓老北京觀眾耳目一新
三、「推陳出新」指引戲曲的繁榮
四、話劇、歌劇欣欣向榮邁上北京劇壇
第三章 時代變,戲劇隨之新
上世紀50年代中前期,北京人具有感受到北京戲劇活動的闊步前進:人變了,戲變了,演戲的地方也變了,普通觀眾的看戲要求更發生了很大變化。「變」和「新」是這個時期的主要特征。
一、戲曲藝人愛國熱情高
二、全國戲曲會演擴展了人們眼界
三、北京誕生了新劇種——曲劇
四、群眾看戲積極,戲劇評論活躍
五、改造陳年老戲園,建設現代新劇場
第四章 昆曲《十五貫》帶來的沖擊波
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引下,北京的戲劇面貌日新月異。但是在這其中也出現了簡單粗暴的做法,產生了一些不良後果。經過大家的努力,錯誤在不斷糾正,成績依然是明顯的,好戲不斷涌現,並在繼續發展。
一、首屆全國話劇會演後的新繁榮
二、一出《十五貫》救活了昆曲
三、面對戲曲劇目貧乏的困難
第五章 十年大慶,首都戲劇舞台萬紫千紅
北京戲劇界努力創作最好的戲劇作品,來慶祝共和國10歲生日。從65歲的梅蘭芳,到年紀不大的娃娃,都在摩拳擦掌地干。1959年10月的北京戲劇舞台,可稱是繁花似錦、佳劇頻出,盛況空前,是中國當代戲劇史上光輝的一頁。
一、大躍進「現代戲為綱」,北京戲劇界沒有亂
二、緊鑼密鼓,籌辦建國十年大慶
三、十月的北京戲劇舞台絢麗多彩
四、歡慶獻禮之後,好戲仍然接睡
第六章 三年困難,不墜繁榮戲劇之志
三年困惑時期,北京的戲劇工作者面對困難,毫不氣餒松勁,繼續奮力拼搏,不墜繁榮戲劇之志。這一時期,北京戲劇工作活躍、新戲好戲層出,誕生了一些傳世的戲劇經典名作。
一、周恩來關切程硯秋身後的藝術傳承
二、「三並舉」方針誕生,青年新手現異彩
三、生活雖然困苦,卻難擋佳劇迭現
四、李少春、葉盛蘭、袁世海的巔峰之作
五、異軍突起的話劇《甲午海戰》
六、康生攪和北京戲曲工作
七、蓋叫天北來,梅蘭芳仙去
八、高盛麟、張君秋「走馬換將」掀熱潮
第七章 樣板戲的由來和十年舞台荒涼
1963年以後,剛走向正常的社會政治局面,又出現了不正常。而且是先從戲劇方面開始的。1958年曾經有過的現代戲一窩蜂現象再次出現,並且情況遠甚於1958年。因為把稿不搞現代戲上升為方向問題,提到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高度,出現了由幾個「革命樣板戲」取代所有舞台欣賞娛樂藝術的局面,樣板戲成為那個時期8億人的唯一選擇。
一、首都戲曲座談會貫徹「推陳出新」遭抵制
二、江青其人和樣板戲
三、樣板戲「一花獨放」,戲劇舞台一片荒涼
第八章 北京的戲劇回歸正常化
1976年10月6日,「四人幫」被一舉粉碎,大地春回。戲劇領域是「四人幫」施虐逞暴,受災最甚的區域,撥亂反正、回歸正常,是非常艱苦的工作。北京的戲劇工作者不畏艱難,發揮聰明才智,巧妙有序地逐步消除極左思想拋灑的污泥沙粒,努力恢復中國戲劇本來具有、卻一度被泥垢遮掩的藝術光輝。
一、《楊門女將》成了試探性氣球後的種種
二、新時期新話劇。出現革命領導人的舞台形象
第九章 時代觀眾變化。戲劇萌生危機
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興盛復起沒有幾年的戲曲以至領軍的京劇,突然蕭條不振,劇場上座率直線下降,這是過去從沒有過的。在危機面前,廣大戲劇工作者並沒有慌亂,他們在「振興」口號下,積極想辦法,彌補自身不足,努力擺脫困境。
一、戲曲京劇在興盛中突現蕭條
二、北京的話劇倒還差強人意
三、振興熱潮與「梅花獎」的誕生
第十章 不斷有創意的演出再次活躍了北京戲劇舞台
戲劇一度萎縮,觀眾有流失,反映在各種戲劇門類上的程度是不平衡的。相對來說,話劇、歌劇和舞劇的狀況比較好,戲曲的困境和問題多一些,而且有高有低,波浪式前進。有問題就要去解決,解決了舊問題,還會產生新問題,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這就是發展、前進、提高。
一、話劇還是走在前面——佳作頻出
二、新時期促進了歌劇舞劇大步前進
三、面臨困境氣不餒。戲曲在奮力爬坡
第十一章 21世紀的新北京、新戲劇
進入21世紀,尤其申辦奧運成功之後,北京的面貌日新月異,從城市建設到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出現,不可避免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戲劇作為文化的一種,也不例外。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國定都北京,於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個甲子,共和國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創造自己新生活的過程中,親歷了多少成功的喜悅、順利的舒暢,以及挫折的傷心和迷惘。然而,我們都已走過來了,我們畢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和進步!我們的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才會有今天的收獲。我們撫今憶昔,怎不激動和感奮!

當代北京編輯部用幾年的時間,策划、編輯了這套《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這套叢書屬於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後,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生話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歷史是需要用文字、圖片等記錄下來的。記錄的方式很多,黨之、國史、地方志以及紀實文學等等都是。這套史話叢書,則是既體現「史」的宗旨,即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注重完整性、科學性、知識性,縱向脈絡清晰,橫向展現充分;又具有「話」的特點,即力求敘述的通俗生動和議論的簡潔明了,使老百姓願意讀、喜歡讀。這個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就需要請讀者來做出評判了。

我想,我們是否可以說,歷史至少是人民群眾參與創造的。人民群眾參與創造了歷史,自然也有權了解歷史。從這個意義來說,當代北京編輯部的這套叢書是這樣一個嘗試,即幫助人民群眾了解歷史,或者具體說主要是幫助有一定文字閱讀能力的老百姓了解當代北京的歷史。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嘗試。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