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的道路:智者的足跡和開導

正覺的道路:智者的足跡和開導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衍空法師 @編/著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239261
  • ISBN13:9787801239266
  • 裝訂:188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對一般人來說,生命實在是充滿矛盾、痛苦和無奈,基本上是苦多光少但是對一位覺悟的智者而言,人生就如青山綠水,清靜無染,山是山,水是水,人生亦本來只是人生,但因為主的分別和揀擇,山水就不再只是山水而是或美或丑的山水,人生亦成了或苦或樂的人生了。

  二千六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生於人間,領悟到生命是有「沉迷。和「覺醒」的兩條路。沉迷的人生是充滿無奈、束縛和痛苦,猶如一輛失控的馬車,由馬拉着亂跑亂撞。覺醒的人生是有方向、活力和真正的幸福和安樂,猶如一輛由精明馬夫駕馭的馬車,能安穩地到達目的地。可是世人因為「無明」障蔽,所以未能清楚了解身心世界的運作和本質,而至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但佛陀更領悟到,無明是可以破除,只要有覺醒,就無無明,而所有眾生都有這覺醒的力量。能夠從無知、不識、不明,通過學習、觀察和訓練而至學會、明白,就是眾生覺醒的本能。可是,一般世人因為多生多世以來的妄想、煩惱和習氣,令覺醒的心起了偏見和偏執,讓無明障蔽,那便在生死中亂跑亂撞,無奈地沉輪於苦惱之中。

  佛陀在世八十年,三十五歲於菩提樹下領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之后便弘法利生,把這覺醒的法寶遺留於人間,讓有緣的眾生能學習和步上此滅苦和幸福的道路。經過二千多年的流變和歷代高僧大德的廣泛弘揚,時至今天,佛法流遍世界各地,以不同的語言文字,不同的宗教儀式,契應不同國土眾生的根基、風土民情和文化背景。簡單來說,若以出現的時間來區分,佛教可分根本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宗。若以地域來分別,就有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可是若仔細地去界別,以上所說的每個派別,也可以再區分成不同的宗派,而每一個宗派亦有其略為不同經典、教義和儀軌,其中亦有很多看似矛盾的地方。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智者的足跡
 佛陀出現的時代背景
 覺者的生命歷程
第二章 覺醒的指引
 佛法的判攝
 菩提道的基礎——人天乘導論
 業報與輪回——苦與苦的生起
 相關經文
  《優婆塞戒經》:《凈三歸品》 選
  《雜阿含經》 第一○四四經:「四不壞凈」
  《南傳法句經》:雙品
 解脫菩提道——聲聞乘導論
  四聖諦——佛法的根本
  緣起法的根本含義
  十二因緣——離苦的根據
  五蘊無我——生命的本質
 相關經文
  《雜阿含經》第二經:「五蘊」
  四念住一一自覺覺他
 圓滿菩提道一一菩薩乘導論
  緣起法的思想發展
  六度四攝
 相關經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選
  《妙法蓮華經》:「火宅喻」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選
第三章 教化的源流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概況
 今日的佛教——南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漢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藏傳佛教
 今日的佛教——西方佛教
 佛教在香港的發展
 多元化的香港佛教
 

知識時代的一個特征,是大學教育的日趨普及。今天,大學除了傳授專業與科學等學科知識外,亦十分重視全人教育及素質教育。海外著名學府近年的一個發展趨勢是:要求讀理工醫商等專業學科的同學們,亦多選修一些人文學科,藉以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素質修養。說白了,就是讓他們的學會更好地與人和諧共處,即學會做人。

這個學會做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年青人要應付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包括學習壓力),實不容易。他們偶爾還會碰到一些問題,導致情緒上的不安或煩惱。他們如能多學習一點專統文化中久經證驗的人生智慧,或能減少一點煩惱,讓自己生活得更快樂自在。

佛教的一些基本觀念和義理,早已成為我們傳統文化和生活智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曾說:「不懂佛教,就不會懂中國文化」。這是句至理名言。佛教的基本目的是讓人離苦得樂。它提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它的「五戒十善」,與胡錦濤總書記講的「八榮八恥」,頗為吻合。佛教重視人我之間的和睦共處,強調尊重與包容,是個追求和平的宗教,對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的意義。

釋衍空法師這本《正覺的道路》,用淺易活潑的文字,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佛教的基本義理,特別適合年青讀者和社會人士選讀。它的繁體字版兩年前在香港出版后,深受香港社會及廣大同學的歡迎,流通極廣。我誠懇地向內地廣大讀者推薦這本難得的好書,深信大家定會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從而令大家生活得更有智慧,更快樂自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
香港大學副校長 李焯芬
2006年9月29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