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田野與社會

走向田野與社會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行龍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07-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802876X
  • ISBN13:9787108028761
  • 裝訂:平裝 / 47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社會史的研究越走向深入,“田野歷史學家”的工作就越顯得重要。這部論文集是以近代山西社會的水災、水案,集體化和晉商等專題為中心的區域社會史研究,注重在田野調查中搜集史料、解讀史料,展現出歷史學對地方社會變遷的理性關懷。對于近年來山西社會所產生的深刻變化,本書從多個側面做出了細致的觀察和解析。

作者簡介︰

行龍,1958年生,歷史學博士。現代山西大學副校長,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社會史研究,著有《人口問題與近代社會》(1992)、《近代華北農村社會變遷》(合著,1998)、《近代山西社會研究》(主編,2002)等,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目錄

自序 從社會史到區域社會史
一 理論反思
二十年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之反思
再論區域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開展中國人口、資源、環境史研究
經濟史與社會史
走向田野與社會——開展以歷史學為本位的田野社會調查工作
二 水利社會
從“治水社會”到“水利社會”
明清以來山西水資源匱乏及水案初步研究
晉水流域36村水利祭祀系統個案研究
明清以來晉水流域的環境與災害——以“峪水為災”為中心的田野考察與研究
三 集體化時代
集體化︰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中一個不可淡化的時代
在村莊與國家之間——勞模李順達的個人生活史
張莊︰集體化時代的一個符號
追尋集體化——剪子灣村田野調查札記
赤橋的事——我的村莊情結
四 紳商與地方社會
從社會史角度研究晉商與地方社會
山西商會與地方社會
秧歌里的世界——兼論晉商與晉中社會
懷才不遇︰內地鄉紳劉大鵬的生活軌跡
五 發現歷史
圖像歷史︰以《晉察冀畫報》為中心的視覺解讀
新發現的劉大鵬遺作三種
竹枝詞里的三晉社會
一個普通商號的賬冊分析——文水縣“昌玉公”商號賬冊資料介紹
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集體化時代農村基層檔案”述略
 

開篇這個自序,我想對自己的學術經歷進行一個檢討。

1982年秋天,我考取喬志強先生的研究生,開始了中國近代社會史的學習和研究。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經意間,在中國社會史的學術道路上已經行走了二十余年,這一路上,有業師的諄諄教誨,也有一個人的踽踽獨行。

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好時代,高考制度的恢復點燃了青春的夢想,能夠進入大學讀書那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當時那種如饑似渴的學習風氣,圖書館里的油墨書香,自習室里那寬大而長長的舊式堂桌,老管理員下班前催促還書的聲音,寧靜的小花園里晨讀的身影,都是大學時代留給我最難忘的記憶了。

我們這一代歷史系出身的大學生又趕上了中國社會史恢復和發展的時代,我自身的學術成長軌跡,其實在一定程度、一個側面反映了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史發展的路程,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的學術探索也離不開中國社會史發展的大背景。回首來看,二十多年來。我的學術探索經歷了社會史、區域社會史、人口資源環境史、集本化時代社會研究這麼幾個階段(或日研究方向)。簡而言之,就是從社會史到區域社會史。

上世紀80年代,思想界、學術界普遍彌漫著濃烈的反思、求新、自由的潮流,當時史學界也面臨著所謂的“史學危機”,那就是如何突破以階級斗爭和革命敘事為框架的政治史史學範式,建立中國歷史研究的新範式。此時“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開展中國社會史研究成為史學界求新求變的最強音。在社會史研究風起雲涌的潮流下,喬志強先生身體力行,積十年之心力,主編出版了《中國近代社會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一書,被譽為中國社會史研究“邁出由理論探討走向實際操作的第一步”。本書系統地論述了我們對中國社會史研究基本理論問題的思考,在中國社會史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並成為許多高等院校社會史專業研究生的必讀書目。正是在中國社會史研究復興的潮流下,在先生對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理論體系的探索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我開始步人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領域。1985年在喬先生的指導下,我完成了《近代山西人口問題》的碩士論文,並于1988年獲得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中國近代人口問題”的資助,1992年出版《人口問題與近代社會》(人民出版社)一書。在先生主編的《中國近代社會史》一書中,我還承擔了有關人口、婚姻、家庭等章節的撰寫。那時我的人口研究、我們的社會史研究還是整體性、宏觀性的,這也是開展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最初的特征。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史研究發生了區域社會史的轉向,區域社會研究成為社會史研究的一大亮點,方興未艾。在開展區域社會史研究中,我們較早注意到區域社會史研究理論的探索,以更好地指導具體研究。記得是在1994年西安召開的社會史年會上,喬先生和我聯名撰寫的《地域社會史研究理論與方法芻議》在會議上引起反響,後來該文又在《史學理論》全文發表。其實,《中國近代社會史》出版以後,隨著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縱深發展,隨著區域社會史研究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對中國社會史研究的基本理論也開始了一個重新審視、繼續深化的過程,中國社會史——近代社會史——區域社會史三個層面的問題成為我們思考的重點。1998年先生主編、我忝列副主編的《近代華北農村社會變遷》(人民出版社)一書,即是我們對《中國近代社會史》理論體系的區域性實踐,又是進一步針對學術界不同意見,對原有的理論框架進行反思和修正的結果。令人抱憾的是,此書付梓出版,先生生前卻未能一睹,筆端至此,能不悵然!應該說,近些年來,我在區域社會史研究的理論、方法、內容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那既是對喬志強先生有關社會史、區域社會史研究理論的繼承和延續,也是在不斷深化的學術實踐中新的體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